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三元月调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三元月调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
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2019年,石家庄市制定政策,实现“零门槛”落户。

据此完成1-2题。

与现在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户籍制度较严格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不便
B. 生产力低下
C. 观念落后
D. 人口较少
2.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
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2019年,石家庄市制定政策,实现“零门槛”落户。

据此完成1-2题。

以下选项中,属于国家推进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是()
A. 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B. 为城市留住人才
C. 缓解老龄化进程
D.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重庆轻轨李子坝站位于李子坝正街39号商住楼6-7层,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
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

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

据此完成3-5题。

该轻轨设计成“空中列车穿楼而过”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B. 打造网红景点
C. 方便该商住楼居民乘坐
D. 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4.重庆轻轨李子坝站位于李子坝正街39号商住楼6-7层,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
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

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

据此完成3-5题。

轻轨经过图示地区时,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
A. 降低了建设的难度
B. 利于观赏轨道沿线的风景
C. 减小列车行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影响
D. 提高了轻轨运行速度
5.重庆轻轨李子坝站位于李子坝正街39号商住楼6-7层,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
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

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

据此完成3-5题。

确定轻轨站点的分布和发车频率主要运用()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6.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湖区东岸有大面积沙漠。

湖泊夏季水温分层明显,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7℃以上,但秋季湖泊水温分层现象却逐渐消失。

每年4月开始,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的鸟岛产卵孵化,鸟岛因此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此完成6-8题。

青海湖东岸分布有大面积沙漠,下列因素与其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 湖区常年盛行西北风
B. 日月山的阻挡作用
C. 湖区东部形成水下沙堤
D. 人类大规模的开垦
7.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湖区东岸有大面积沙漠。

湖泊夏季水温分层明显,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7℃以上,但秋季湖泊水温分层现象却逐渐消失。

每年4月开始,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的鸟岛产卵孵化,鸟岛因此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此完成6-8题。

推测青海湖秋季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 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B. 湖泊水温下降迅速
C. 湖泊面积比夏季大
D. 湖泊风力比夏季小
8.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湖区东岸有大面积沙漠。

湖泊夏季水温分层明显,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7℃以上,但秋季湖泊水温分层现象却逐渐消失。

每年4月开始,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的鸟岛产卵孵化,鸟岛因此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此完成6-8题。

据所学知识推测侯岛觅食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的()
A. 东南侧
B. 东北侧
C. 西北侧
D. 湖中央
9.2019年6月25日至29日,拉萨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首次达到了中国气
候季节划分的夏季标准,这是当地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入夏。

往年夏季较为凉爽的拉萨,今年电风扇、家用空调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9-11题。

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夏季空调和电风扇使用率也较低,与拉萨相比,呼伦贝尔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大气保温作用弱
B. 云量较少,大气保温作用弱
C. 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
D. 海洋影响小,夜晚降温快
10.2019年6月25日至29日,拉萨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首次达到了中国气
候季节划分的夏季标准,这是当地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入夏。

往年夏季较为凉爽的拉萨,今年电风扇、家用空调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9-11题。

这次拉萨顺利入夏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西南季风势力强,带来大量暖空气,增温明显
B. 拉萨地处河谷地带,不易散热
C. 太阳活动强烈
D. 受高气压影响,形成强烈的气流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
11.2019年6月25日至29日,拉萨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首次达到了中国气
候季节划分的夏季标准,这是当地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入夏。

往年夏季较为凉爽的拉萨,今年电风扇、家用空调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9-11题。

此次高温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农作物及牧草长势较去年偏好
B. 以后每年春末商家采购大量空调电扇
C. 高温事件后不久,对流增强,雨季到来
D. 冰川融化,林线上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6.0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江发源于鄂西山涧洞泉。

隔河岩水电站位于长江支流的清江干流上,水电站最大坝高151米,总库容31.2亿立方米,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库区内的清江画廊为5A景区。

大坝以下河谷段多雾,特别是晴朗的冬季清晨,薄薄的轻雾飘在江面上,就像是从水面上升起来似的,有“冬日清江水生烟”之说。

材料二:生长于清江库区的银鱼,因生长水域环境优良、肉质细嫩、无泥腥味,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近20年来网箱养殖产业在库区兴起,水质恶化快。

材料三:如图示意隔河岩水库泄洪景观、某时段水库年内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变化图。

(1)分析“冬日清江水生烟”的形成原因。

(2)简要描述T1到T3时段水库内部水量变化过程。

(3)简述导致银鱼品质下降的原因。

(4)为库区网箱养殖产业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地质上是寒武纪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最上层是厚达几百至2千米玄武岩覆盖层。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为非洲第二人口大国,以农牧业为主,盛产咖啡等农产品,政府近年来致力于简化投资流程,通过“非洲增长和机会法案”免税且没有配额限制进入欧美市场。

吉布提自然资源缺乏、工农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两个国家间修建了吉亚铁路,并在吉布提市建临港工业园,中
国企业在围绕投资建设电厂为核心的前提下,投资建设水泥厂、海水淡化厂、炼油厂等,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材料三:埃塞俄比亚地区简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生代以来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的地质过程。

(2)简析吉亚铁路的修建对埃塞俄比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中国企业选择在临港工业园投资建电厂等工厂的原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位于长安街西端,是在首钢石景山厂区原址上开发、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

2017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首钢“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国家冬奥集训中心落地园区,同年8月,国际奥组委确定2022冬奥会比赛项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大跳台落户园区群明湖畔。

悠久的人文历史、绿色的自然山水、传统的工业风貌、低碳的生态景区--这就是“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

简述“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主题旅游开发的意义。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新网12月13日电,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13日连续第2天笼罩在有毒雾霾中,由于气温及季风原因,污染物滞留在空气中,导致能见度降低。

空气污质量达到“严重”(severe)等级。

据报道,雾霾的产生与焚烧、工业、交通、发电等污染和传统的“排灯节”有关。

根据材料分析印度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户籍管理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人口比重大,为保证计划经济的顺利实施,稳定社会经济结构,严格控制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尤其是控制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B正确。

故选:B。

户籍制度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中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

本题以户籍制度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户籍制度较严格的主要原因,读材料分析户籍制度的影响解决问题。

2.【答案】A
【解析】解: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使城镇外来人口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稳定和谐、富有生气的社会环境。

所以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发展,A正确。

故选:A。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显现出它的弊端,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其不适应性日益突显,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变封闭为开放。

本题以户籍制度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国家推进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主要目的,结合生活户籍制度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3.【答案】D
【解析】解:因为重庆是个山城,多山多丘陵,平地少,楼房也多是依山而建,轻轨设计成“空中列车穿楼而过”,使车站与商住楼能和谐共生,节约用地和成本,成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故D正确。

故选:D。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历史文化因素。

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本题以重庆轻轨设计成“空中列车穿楼而过”为背景,考查影响交通区位布局的因素,本题难度不大,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解析】解: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轨道车站桥梁与商住楼结构支撑体系分开设置,有效解决两者结构传力及振动问题。

同时,单轨列车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充气橡胶轮胎和空气弹簧支撑车体,最大限度减小了列车行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影响,使车站与商住楼能和谐共生,故C正确。

故选:C。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
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历史文化因素。

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本题考查影响交通区位布局的因素,本题难度不大,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5.【答案】B
【解析】解:要确定轻轨站点的分布和发车频率需要分析客流量的时空分布情况,需要GIS,故B正确。

而RS是获取地理信息的,GPS主要是用来导航定位的,数字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

故A、C、D错。

故选:B。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本题以确定轻轨站点的分布和发车频率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6.【答案】D
【解析】解:据图可知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湖区盛行西北风,在西北风和湖流作用下,沙子在东部浅水带形成水下沙堤,逐渐露出水面并受风力沉积;受东部山地阻挡后沉积,在东岸滨湖平原形成沙丘。

这些都是青海湖东岸分布有大面积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沙漠分布区河流少,水源少,不可能大规模开垦,与人为原因关系不大,故D正确。

故选:D。

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该题目难度中等,要紧抓题干中的“关联性最小”四个字,即可作答,故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

7.【答案】A
【解析】解:夏季差异大,秋季差异小是因为夏季表层升温快,下层温度较低,加上夏季风力最小,湖水上下扰动较小,水温差异大;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水温差异变小,故A正确。

湖泊水比热容大,水温下降慢,故B错。

秋季湖泊来水少,面积比夏季小,故C错。

秋季湖泊风力比夏季大,故D错。

故选:A。

湖泊夏季水温分层明显,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7℃以上,但秋季湖泊水温分层现象却逐渐消失可以看出水温分层与风力有关。

本题青海湖秋季水温分层为载体,试题的情景是新的,但问题源于教材,只要能充分解读题图信息,问题终会迎刃而解。

8.【答案】C
【解析】解:据图可知青海湖的西北侧有较长的布哈河的注入,水量大、盐度小、饵料丰富,候鸟食物充足,故C正确,其他选项自然排除。

故选:C。

读图文材料可以看出,河流注入可以带来营养盐类,成为候鸟的食物。

本题考查青海湖附近候鸟的觅食情况,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题干分析,用排除法即可。

9.【答案】C
【解析】解: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与拉萨相比,呼伦贝尔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夏季气温较低,故C正确。

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故A、B错。

呼伦贝尔离海洋更近,受海洋的影响大,故D错。

故选:C。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

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10.【答案】D
【解析】解:据材料可知,拉萨往年夏季较为凉爽,从气候学上划分属于无夏区,突然入夏,说明气候异常,气温突然升高,是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异常影响,形成强烈的气流下沉使增温和辐射增温,故D正确。

西南季风对拉萨气温几乎没有影响,故A错。

拉萨地处河谷地带,不易散热,不会导致气温异常,故B错。

太阳活动对气温异常影响较小,故C错。

故选:D。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洋流、天气、下垫面等。

本题以拉萨气温异常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气候因素的相关知识。

11.【答案】C
【解析】解:短暂的气温升高,属于气温异常,对农作物及牧草长势会有不利的影响,故A错;
不会每年都出现这种异常,故B错。

高温会使对流增强,上升流多降水,雨季到来,故C正确。

短暂气温升高,不会使林线上升,故D错。

故选:C。

拉萨在短期内出现气温达到入夏标准的情况属异常现象,不具有普遍性,拉萨仍属于气候季节划分的无夏区。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拉萨高温事件影响,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气候变化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相关知识。

12.【答案】解:(1)隔河岩位于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气温低,晴朗夜晚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清晨气温低;而水体的比热容大,降温慢,大坝以下河段来自水库底部的河水,水温高于气温,河水蒸发产生的水汽遇冷空气时会凝结产生雾;另外逆温使得空气稳定,雾气不易扩散,在水面上集聚,产生“冬日清江水生烟”的景象。

(2)据图可知:T1到T3时段入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说明水库中总体水量增加;T1
到T2入库流量曲线较陡,说明流量增长速度变快,T2到T3入库流量曲线缓,说明流量增长速度变慢。

(3)由材料可知:网箱养鱼需要人工投放大量饵料,使鱼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污染加剧,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4)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得天独厚的库区资源发展旅游业,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收入,可以多渠道的发展养殖业。

故答案为:
(1)冬季晴朗的清晨气温低;大坝以下河段来自水库底部的河水,水温高于气温;河水蒸发产生的水汽遇冷凝结;逆温使得空气稳定。

(2)总体水量增加;T1到T2增长速度变快,T2到T3增长速度变慢。

(3)网箱养鱼投放大量饵料,鱼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异地养殖,发展池塘养殖;发展生态养殖,利用天然水域养殖。

【解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⑧径流量变化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过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污染来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危害: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本题以隔河岩水库泄洪景观、某时段水库年内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变化图为背景,以景观图和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13.【答案】解:(1)根据材料可知:“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地质上是寒武纪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说明中生代时期海洋物质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之后因地壳抬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使岩浆自裂谷带喷出,冷却凝结形成玄武岩,使最上层形成厚达几百至2千米的玄武岩覆盖层。

因地壳抬升和岩浆冷凝堆高地表,形成高原地形。

(2)据材料可知:吉亚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吉布提是港口城市,修建铁路有利于农产品出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有利于产品的进出口,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区位因素,中国企业选择在临港工业园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吉布提市是港口城市,海陆交通便利;因其工农业基础薄弱,国内外市场需求大;据图可知:该国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常年受信风控制,风能丰富,有裂谷带地热能丰富;临近红海和地中海,靠近石油运输通道,有利于电厂和炼油业的发展;该区气候干旱,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需要发展海水淡化厂;该地区基础设施落户,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等建筑材料,所以适合建水泥厂。

故答案为:(1)中生代时期海洋物质沉积,固结成岩;之后地壳抬升,板块(或岩石圈)张裂(多断裂);岩浆(从断裂地带)喷出,冷却凝结形成玄武岩,堆高地表,形成高原。

(2)利于农产品出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商品进出通道,吸引外资投资建厂,进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有铁路与内陆相连,海陆联运,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该国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丰富;靠近石油运输通道,有利于电厂和炼油业的发展;该区气候干旱,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需要发展海水淡化厂;该地区基础设施落户,对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量大,该工业区适合发展水泥厂。

【解析】(1)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2)考查交通线的知识,交通运输线布局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途径地区江河较少;造价最低。

(3)考查工业地域的知识,具有生产联系、空间联系或信息联系的企业,在空间上往往会集聚在一起,形成工业地域。

本题难度中等,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及表述的能力。

14.【答案】解:根据材料可知“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是在首钢石景山厂区原址上开发、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保护了原有工业遗址,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烟囱高大、结构坚固,可合理利用烟囱的高度和具有的安全性建设大跳台,节约成本,把闲置的工厂设备进行改造再利用,可丰富北京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
保护原有工业遗址,历史文化价值突出;合理利用烟囱的高度建设大跳台,节约成本;丰富北京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主题旅游开发的意义主要从保护历史文化,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材料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旅游开发的意义,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

15.【答案】解: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干燥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北部有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挡,东北季风风力弱,使烟尘不易扩散;冬季气温较低,对流不旺盛;印度是农业大国,冬季农作物已收获,农民大量燃烧秸秆,使大气污染严重,“排灯节”期间大规模燃放烟花爆竹。

印度煤铁资源丰富,以重化工业为主,大气污染严重,
故答案为:
冬季受干燥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受山地高原阻挡,东北季风风力弱;冬季气温较低,对流不旺盛;冬季农作物已收获,农民大量燃烧秸秆;“排灯节”期间大规模燃放烟花爆竹。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知识,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从污染源和污染物集聚两个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以材料和景观图为背景,涉及大气污染的原因,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述能力。

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