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土地价格与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城市土地价格与评估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城市土地价格的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对我国城市土地价格
与评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给予帮助。

关键词:城市;土地价格;评估;分析
引言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地价有力地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显化了国有土地
资产,支持了国有企业改制;地价是政府在经营城市土地、制定和实施土地供应
计划、调控土地供应结构时的科学参考,也是土地市场交易、房地产开发、建设
项目投资决策和房地产税制改革的重要依据。

一、城市土地价格的分析
1.城市土地价格的内涵
土地能向人类永续提供产品和服务,即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土地能产生纯收益,即地租。

购买土地,实际上是购买一定时期的土地收益。

因此,土地价格是
为购买获得土地预期收益的权利而支付的代价,即地租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的高
低取决于可以获得的预期土地收益高低。

土地的位置固定性,决定了土地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的是,在土地市场
上只发生产权转移,而不发生交易实体的转移。

土地买卖实质上是一种财产权利
的买卖,人们购买土地是购买获得土地收益的权利。

土地权利是一个权利束,包
括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土
地租赁权和土地抵押权等。

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得的预期土地收益高低。

土地的位置固定性,
决定了土地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的是,在土地市场上只发生产权转移,而不
发生交易实体的转移。

土地买卖实质上是一种财产权利的买卖,人们购买土地是
购买获得土地收益的权利。

我国实行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买卖实
质上是一种财产权利的买卖,人们购买土地是购买获得土地收益的权利。

我国实
行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2.城市土地价格的相关理论
(1)马克思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克思不但对级差地租理论进行批判性的继承,而且创造性的分析了绝对地租理论。

土地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能形成经营上的垄断,使土地所有者获得持久而稳定
的超额利润,这就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

马克思进一步提出,由于土地私有权
的存在,即使是使用最劣等的土地也必须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地租—绝对地租。


对地租的产生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2)土地供求理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土地与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取决于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马歇尔认为,地租的决定原则上应受土地供求的影响,而土地供给受自然条
件的限制,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它没有生产费用,因而也没有供
给价格。

因此,地租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上地需求价格则决定于土地的边际产
品价值。

马歇尔认为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土地价格更接近于土地市场交易价格。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一般的价格决定中,土地的供给与需求都是能够变动的:价
格是二者相互运劝的结果;土地供给既非完全无弹性、亦非有无限弹性。

即使在
地域性市场的短期分析中,二者的变动也同样存在。

需求的扩大,致使价格上升,从而土地供给数量增加;而价格的进一步上升,又会导致需求减少,使价格回落,土地供给数量随之减少。

二、我国城市土地价格评估的影响因素
1.人口因素
土地需求的本质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人口增长可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
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的人口数
量的增加或减少,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在一定时
期内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的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即迁入的人数与
迁出的人数的净差值。

人口增长引起房地产的需求增加,导致上地利用集约化程
度提高及上地需求量增大,最终造成地价波动。

在单位区域内,影响地价的是相
对人口密度,一般来说,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住宅用地需求多于供给,供给相对
缺乏,因而土地市场价格趋高。

2.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政策对土地价格的干预。

国家从全社会利益和宏观经
济发展角度出发,制定有关政策,或推动土地的转移,或限制某类土地的利用等,从而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目的。

这种干预,对土地价格影响至关重大。

影响
地价的行政因素有: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等。

3.经济因素
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增加,意味着财政、金融景气,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增加,物价、工资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状态,
社会总投资增加,对上地的总需求不断扩大,带动上地价格上涨。

从各国、各地
区经济发展与上地需求变动来看,上地需求变动趋势大体与经济循环趋势一致。

利率水平。

房地产交易的主要特点之.,是巨额款项的往来,因此,投资或购
置房地产与可运用的资金有关。

由于一般投资者的收入不可能一次性的支付巨额
款项,所以必须直接向银行贷款或是以房地产作抵押取得抵押贷款。

为此,投资
者或地产评估人员就是时刻了解金融机构现行的融资、房屋贷款政策,特别是了
解利率水平的变化。

房价与地价。

用地需求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它木身不是需求的直接对象,
是派生的、间接的需求,在经济学里称之为引致需求。

房产是城市最主要的地产
产品,住宅用地、商服业用地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对住房、写字楼、商铺等房产的
需求,当对房产需求量增大时,房产价格上升,房地产开发商获得的利润增加,
则房地产开发商所能支付的上地价格越高,引起地价上涨。

4.区域因素。

区域因素是指土地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这些条件相会结
合所产生的地区特性,对地区内的地产价格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

主要包括地区
的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环境条件、城市规划限
制等。

5.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状况和安定状况对地价有很大影响,主要有政治安定状况、社会治
安状况、房地产投机和城市化进程等四个主要方面。

土地的非成本性和易投机性
使土地市场价格不仅可以极大的脱离成本,甚至可以极大地脱离实物层面的供求
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土地的特殊性,往往决定土地市场价格的并不是
政府供给多少土地,或者是需求者实际需要多少土地,而是社会普遍的土地价格
预期。

当人们预期土地价格会上涨时,土地的潜在需求将转变为有效需求,一些
投机性需求也会趁机“凑热闹”,这时的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界线就难以分清,最
终土地市场价格将因土地价格预期而上升;当土地价格预期会下降时,一部分现
实需求者就会转变为观望者,有效需求变为潜在需求,土地投机者与部分投资者
退出土地需求者行列,土地需求量减少,土地市场交易价格降落。

6.国际因素。

地产市场的发育与完善是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影响的。

国际的政治、经济状况
对低价的影响是通过对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而间接反映出来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些国际因素如世界经济状况、国际竞争状况、政治对立状况等对土地市场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结束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供求规律与价值规律制约,因此影
响土地市场价格的因素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土地供求关系来影响土地
市场价格,二是通过影响土地开发经营的收益来影响土地市场价格。

参考文献:
[1]土地价格评估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J].宫作民,高红.中国土地.1996(10)
[2]国家计委、土地管理局发布关于土地价格评估收费的通知[J].赵义湘.中外房地产导报.1995(07)
[3]中小城市外缘区土地价格评估研究——以德阳市为例[J].申文金,夏建国.广
东土地科学.20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