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6武陵春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延伸:
你知道多少表现愁的诗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 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 楼饯别校书叔云》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相见欢》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 愁。 ——辛弃疾 《丑奴儿》
2、学习运用对比比较法欣赏古诗词。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词。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 ):号易安 居士,山东济南人,北宋著名女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本文选自《李 清照集校注 》。后人辑有《漱玉词》 传世。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当时 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
“闻说”、“也拟”写出诗人曾有去泛舟的念头,但并不 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 处。“只恐”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怕的是那舴艨般的 小舟载不动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
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通过景色描写、借助“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行为表达出内心浓重的哀愁。
又用“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 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最后将心中抽象的、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运用 比喻夸张的手法转为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舟轻愁 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 出奇”。
《武陵春》小:
这首词创意出奇,表 达了女词人因种种不幸 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 惆怅之情与内心浓重的 哀愁。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 新体诗。盛行于宋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 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 般分上下两阕。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 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 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 长调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了解 《武陵春》《江城子》这两首词 中蕴 含的情感。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 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 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 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 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 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 情感。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
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在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后内心浓重的哀愁。
“闻说”、“也拟” “只恐”表达了词 人 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