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用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用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石刚;刘婷
【摘要】[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从血脂及ICAM-1、VCAM-1、CD40等炎症介质方面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变化、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清TC、TG、LDL-C、HDLC、hs-CRP、ICAM-1、VCAM一1、sCDOL水平.[结果]16周后,2组血清TC、TG、LDL-C、hs-CRP、ICAM-1、VCAM-1、sCD40L均有降低;血清HDL-C水平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能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心电图、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3)002
【总页数】4页(P7-10)
【关键词】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介质
【作者】石刚;刘婷
【作者单位】萍乡市人民医院,江西,萍乡,337000;萍乡市人民医院,江西,萍
乡,3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基质降解,使细胞易凋亡,同时分泌细胞因子,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导致斑块破裂,脂质核心释放,引起临床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生。
笔者以自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45例,观察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疗效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来自2007年10月~2009年8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的不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例)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P>0.05组别 n 男女年龄(岁)病程(年)合并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治疗组45 25 20 64.1±8.3 5.3±2.7 36 21 8对照组45 24 21 63.8±7.9 5.4±2.6 37 10 9
1.2 诊断标准不稳定型心绞痛西医诊断参照《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
2 方法
2.1 对照组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治疗方案用药。
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口服,3次/日;美托洛尔片12.5 mg,口服,2次/日;卡托普利片6.25 mg,口服3次/日;阿司匹林肠溶片,首剂300 mg嚼服,次日起100 mg,1次/日;氯吡格雷片75 mg,口服,1次/日;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治疗1周;辛伐他汀片20 mg,口服,每晚1次;各组均不限制硝酸甘油片的用量。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药物组成:人参、
丹参、虎杖、半夏、柴胡、生甘草),每日1剂,水煎200 ml,分2次服用。
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停药后随访3个月。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分布和方差齐性检查,若呈正态分布、方差齐,各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前后比较用t检验。
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反应蛋白(hs-CRP)、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浆可溶性CD40L 配体(sCD40L)。
3.2 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3.2.1 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原为轻、中、重者,心绞痛基本消失(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时也基本不出现心绞痛),不用硝酸甘油。
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1级,硝酸甘油减用一半;原
为1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
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所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者。
3.2.2 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致“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
有效: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正常
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
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
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3.3 结果
3.3.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2。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心绞痛发作的变化和硝酸甘油用量;②心电图;③血脂:总胆固
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LDL-C);④超敏C
表2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例%)注:经 Ridit分析,u=1.7661,P<0.05,治
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45 23 19 3 93.3对照组
45 18 16 11 75.5
3.3.2 两组硝酸甘油减用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例%)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组别 n 完全停用减半以上停减率治疗组45 24 18 93.3①对照组 45 20 14 75.5
3.3.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例%)注:经 Ridit分析,u=1.6942,P<0.05,治
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45 20 16 9 80.00对照组45 16 13 16 64.44
3.3.4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见表5。
3.3.5 两组 hs-CRP、ICAM-1、VCAM-1、sCD40L 改善比较情况比较见表6。
3.3.6 不良反应及随访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病例无主观不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未发现异常。
对观察病例随访至停药3个月,治疗组有1例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AMI),1例因心绞痛频发选择冠脉搭桥手术(CABG);对照组患者有4例发生AMI,其中有3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2例发生难以控制的心绞痛行CABG术。
4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的发生、发展及其斑块的破裂与炎症因子有密切关系。
sCD40L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不仅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且与它的急性并发症有关。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演变中起重要作用。
有研究[3]表明,ICAM-1、VCAM-1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期间介导白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而且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种活动状态,可预示急性冠脉事件发生。
表5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mmol/L,±s)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差值比较,②P<0.05组别 n TC TG HDL-C LDL-C治疗前5.14±0.96 1.93±0.50 0.83±0.42 3.55±0.96治疗组 45治疗后 2.94±0.65① 1.06±0.23①
1.69±0.52① 1.72±0.43①差值
2.73±0.55② 0.96±0.31② 0.74±0.25②
2.43±0.61②治疗前4.96±1.14 1.87±0.51 0.90±0.33
3.60±0.97治疗后
3.85±0.62① 1.26±0.59① 1.35±0.50① 2.13±0.42①差值1.46±0.89 0.75±0.33 0.53±0.20 1.96±0.77对照组 45
表6 两组 hs-CRP、ICAM-1、VCAM-1、sCD40L 值比较(±s)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组别 n hs-CRP (mg/L)sCD40L(ng/ml)ICAM-1(ng/ml)VCAM-1(ng/ml)治疗组
45 治疗前8.96±3.55 3.39±2.81 733±103 1674±532治疗后3.69±2.09①②
2.32±1.11①② 536±75①② 1230±296①②对照组 45 治疗前8.14±
3.22
3.33±2.71 741±99 1655±529治疗后7.85±2.57①2.86±1.20① 653±78① 1456±301①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不足为本,血瘀、痰浊、气滞、寒凝为标,平时本虚标实为主,发作时则以标实本虚为主,临床以复合证多见,其治疗宜以“通”字立法,通补兼施,标本兼治,通以去其留着,补以绝其来源。
笔者认为,治疗原则宜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止痛兼施。
故自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以人参为君,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元气得补,肺脾气旺,则心气充沛,行血有力,无凝痰停血之患;丹参活血通络,为活血化瘀之要药。
虎杖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4]。
三药合用以补气活血、化痰通脉。
半夏化
痰散胸中之结,柴胡疏肝解郁;生甘草清热解毒且调和诸药。
诸药组方,集补气通脉、豁痰通脉、化瘀通脉于一体,药专力宏,气虚得补,痰瘀得化,切中胸痹(心痛)之病机。
本研究结果表明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能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心电图,降低血清TC、TG、LDL-C、hs-CRP、sCD40L、ICAM-1、VCAM-1 水平;升高血清HDL-C水平。
结果提示,补气活血、化
痰通脉复方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延缓AS进程,促进斑块消退,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6.
[3]马丽萍,秦永文,郑兴,等.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1):44-45.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