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6.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授
课
人
王先阳
授课时间2015年 3 月日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课中初步理解了不等式组的概念,对不等式组的解法已经有一定的掌握,对其特点有所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新旧知识类比学习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基础。
三维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会解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并能用数轴求得解集;
2.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及情形。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不完全归纳能力。
情感
与
态度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加强运算的熟练性与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生
活和学习中更好运用数学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
难点
讨论求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中出现的所有情况,并能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教
法
通过启发引导,师生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本课的知识.
学法
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
教学资源
及媒体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教学
环节
与步
骤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7cm,b长
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x,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请动手试一试:1.当x是14cm时,能与a和b钉成三角形木框吗?
2.当x是9cm时,能与a和b钉成三角形木框吗?
3.当x是4cm时,能与a和b钉成三角形木框吗?
4.在什么条件下,长度为3cm,7cm,x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3. 4.
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四组解,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对照各组解的情况如下:
⑴由 ⑵由得x≥4;⑶由得,无解;⑷ 由得-4<x<1;
此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并代表本组作总结性的发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教学环节与步骤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
二次备课
由(2)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中不等
号的方向都是大于号,在数字和4中取大数
4,不等号取大于等于号;
由(1)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中不等
号的方向都是小于号,在不等式组的解集
中不等号的方向取小于,而数字取比较小
的数字;
由(4)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中不等
号的方向有大于也有小于,数字-4<1,并
且是x>-4,x<1,最后的结果中是x取大于
小数而小于大数,即-4<x<1.
由(3)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中不等
号的方向有大于也有小于,并且是x>6,x
<2,因为6>2,即x应取大于6而小于2的
数,而这样的数根本不存在,所以原不等
式组的解集为无解.
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将此结论理论
化,并用课件展示出来:
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
组的解集有以下四种情形.
设a<b,那么
(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b;
(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a;
(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x<b;
(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无解。
这是用式子表示,也可以用语言简单表述
教学环
节与步
骤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同化知识;1.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2.补充练习: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课堂练
习
课本P58随堂练习第1、2小题在书上独自完成.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
3.这节课用到了我们数学中的什么数学思想?
作业布置本节
知识
巩固
课本P59习题2.9第1、4小题.
下节
新课
预习
§3.1.1图形的平移
板书设计
§2.6.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
小题无解.
为: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题无解。
)
教学反思亮点
不足
再教设
计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合作交流的
意识。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有独立思考、小组讨
论、小组交流及归纳总结,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感性
认识与理性认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