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发表时间:2010-06-03T08:35:14.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国红梅
[导读] 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
国红梅(黑龙江省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宾县 150400)
【中图分类号】R9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4-0160-02
【关键词】维生素临床合理使用
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
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维生素是人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健康所必须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所以必须通过食物有规律地从外界摄取。
各种维生素在人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不能相互替代,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的物质,但是长期过量服用,不仅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甚至能引起其它不良反映,临床常用的维生素类药物有: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下面针对临床上如何合理使用维生素类药物加以分析:
1 维生素的种类及滥用的危害
1.1 维生素A
正常用量:能促进生长发育,对婴幼儿特别重要。
可维护夜视功能。
维护上皮细胞完整性,防止多种上皮肿瘤的发生。
滥用:对胎儿不利,孕妇如服用大量维生素A,对胎儿有害。
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面部、头部、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缺陷或畸形。
1.2 维生素B族
正常用量:增进食欲,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乳汁分泌等作用。
滥用:大量注射维生素B6可发生过敏反应。
老年人缺乏维生素B1时,静脉注射过快可导致血压下降或过敏反应。
长期大量盲目服维生素B12,除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亦有利于病毒的生长。
叶酸、又称为维生素B1,过量服用时可出现口苦、皮肤潮红、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3 维生素C
正常用量:治疗出血,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滤过性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并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具有抗癌作用,有助防止亚硝基胺的形成,并且有治疗和预防感冒的作用。
滥用:削弱人体免疫能力,因为白细胞周围的维生素C过多,不仅妨碍白细胞摧毁病菌,而且还会使病菌和癌细胞得到保护。
长期大量盲目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
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症状,破坏食物内的维生素B12。
阻碍食物中钙离子、锌离子的吸收。
1.4 维生素D
正常用量:参与钙、磷在人体内的代谢,影响钙、磷在骨骼和牙齿中的沉积。
滥用:长期大量盲目服用维生素D,可引起低热、烦躁、肝肾损害,骨骼硬化等。
1.5 维生素E
正常用量:降低心脏病发生,减轻肠道慢性炎症,抗衰老、增强免疫力。
滥用:大量长期服用维生素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胃肠功能紊乱,皮肤皱裂,荨麻疹,激素代谢紊乱、血脂升高、视力模糊、免疫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
2、维生素缺乏的临床表现
缺维生素A:指甲出现深刻明显的白线,头发枯干,皮肤粗糙,记亿力减退,心情烦燥及失眠。
缺维生素B1:对音响有过敏反应,小腿有间歇性的酸痛。
缺维生素B2:嘴角破裂溃烂,出现各种皮肤性急病,手脚有灼热感觉。
对光有过敏感的反应。
缺维生素B3:舌头红肿,口臭,口腔溃疡,情绪低落。
缺维生素B6:舌苔厚肿,嘴唇浮肿,头皮特多,口腔粘膜干燥。
缺维生素B12:行动易失平衡,身体时有间歇性不定位痛处,手指及脚趾酸痛。
缺维生素C:伤口不易愈合,虚弱,牙齿出血,舌苔厚重。
3、维生素的合理使用
3.1 区分治疗性用药和补充摄入量不足的预防性用药在治疗性用药时,使用维生素的指征应明确。
预防维生素D缺乏,成年人口服日剂量0.01~0.02mg,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性用药,成人口服日剂量0.0235~0.05mg;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日剂量0.25~
1.5mg,最大量日剂量1
2.5mg。
用以治疗低钙血症时,需要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
治疗维生素D 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予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
3.2明确维生素缺乏症的致病因素(1)摄入不足:如食谱不合理、偏食、长期食欲缺乏、牙病、老人吞咽困难等;(2)吸收障碍:肝胆疾病、胃液分泌不足、胃酸缺乏、肠瘘、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减退、慢性腹泻等;(3)需要量增加:儿童、妊娠及哺乳妇女、特殊工种工人、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4)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细菌受抑制而不能合成维生素;(5)烹调方法不当:如淘米过度、煮粥加碱、油炸食物等;(6)药物相互作用:如久服液状石蜡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长期服用异烟肼的患者,易发生维生素B6缺乏;(7)某些疾病所致的缺乏:孕妇、哺乳期妇女、疟疾患者出现叶酸缺乏;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严重肝脏疾患时易出现维生素K的合成障碍。
另外,维生素还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如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缺铁性贫血常辅用维生素C,维生素B1则辅助用于神经、精
神疾病的治疗。
3.3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有些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较安全,有增强人体抵抗力,故可任意使用,这是不可取的。
急性中毒可发生于大量摄取维生素A6h后。
患者出现异常激动、头晕、嗜睡、复视、头痛、呕吐、腹泻、脱皮,婴儿头部可发现凸起肿块,并有躁动、惊厥、呕吐等颅内压升高、脑积水、假性脑瘤表现。
每日服用25万~50万u的维生素A长达数周甚至数年者,也可引起慢性中毒,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还可导致胎儿畸形。
3.4 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大多数维生素缺乏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所以应找出原因,从根本上进行治疗,而不应单纯依赖维生素的补充。
3.5 掌握用药时间如水溶性维生素B1、B2、C等宜餐后服用,因此维生素会较快地通过胃肠道,如果空腹服用,则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就排出。
此外,脂溶性维生素A、D、E等也应在餐后服用,因餐后胃肠道有较充足的油脂,有利于它们的溶解,促使这类维生素更容易吸收。
4 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 预防夜盲症、角膜炎;维生素E 不育、免疫性不孕症、无排卵性不孕及习惯性流产。
肌肉营养不良、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维生素C坏血病、预防心脏病、减除面部色斑、缓解视疲劳;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佝偻病(小儿)、血友病;维生素B1 脚气、神经失调;维生素B2皮肤病、神经失调;维生素B5 易怒、痉挛;维生素B12恶性贫血;叶酸贫血。
总之,维生素类是参与机体代谢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是维生素生命的要素,是人体绝对不可缺少的有机化合物。
一般人不存在维生素缺乏的问题,不必另行补充。
但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患慢性疾病的人群易出现缺乏维生素生素现象,需要补充,决不可滥用。
这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还可引起维生素与维生素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时还可造成中毒,笔者建议人们在服用维生素类药物之前,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