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9bc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9.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风烟俱. 净(都)B.一百许. 里(许多)C.皆. 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3.“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1.B.(许:约数,左右)2.D(春天,错。
应为秋天)3.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4.B(“缥碧”三个特点,错。
特点:清,急) 试题2: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训练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3abb8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0.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①谢病②,还觅薜萝③。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④;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⑥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⑦。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⑧。
仁智之乐⑨,岂徒语⑩哉!【注释】①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
①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①森壁争霞,孤峰限日: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挡了阳光。
①幽岫(xiù):山中幽深的洞穴。
①葺(qì)字:修建屋舍。
①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①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
斯,代词,此。
①仁智之乐:出自《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喜爱。
①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岂,副词,表示反问,可翻译为“难道”“怎么”。
徒,仅仅。
语,说。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处。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与朱元思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与朱元思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58bda5fab069dc50220190.png)
《与朱元思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 题。
(共9 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从流飘荡.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许可
C.互相轩邈.轩:往高处伸展
D.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与朱元思书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猛浪若奔若士必怒
C.蝉则千转不穷入则无法家拂士
D.鸢飞戾天者宜多应者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
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
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6.B 7.D 8.B。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入蜀记》与《饯别王十一南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入蜀记》与《饯别王十一南游》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993e7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8.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入蜀记》与《饯别王十一南游》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①。
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②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③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④者,奇怪不可尽状。
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
”即此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下牢关,今湖北宜昌市西北。
本文写于陆游从汉江平原行船首次入西陵峡之时。
②独拔,孤峰耸立。
③坼,裂开。
④罅,缝隙。
【丙】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215.小麦对下面加点的字不太理解,请你帮她解释。
(1)负.势竞上( )(2)猿则百叫无绝.( )(3)有崩欲.压者( )(4)即.此也( )216.海涛对乙文画线处不知该怎样断句,你用“/”帮他标注。
(断两处)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217.小麦不会翻译下面的句子,你写出你的答案。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奇怪不可尽状。
218.对【丙】这首律诗,海涛指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从诗人拉着友人的手不忍离开的场景写起。
B.颔联承接首联,借“飞鸟”“青山”点出友人踪迹已远。
C.颈联写景,且对仗工整,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
D.尾联抒情,借“汀洲”“白蘋”抒发感情,结束全诗。
219.这三则材料在写“山”时,都用了相同的手法,却表达不同的感情。
你做了分析归纳。
【答案】215.依仗,凭靠断,停止要就是216.西望重山如阙 /江出其间/ 则所谓下牢溪也。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c2c8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7.png)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乙】游牛首山记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
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
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
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
”客曰:“然。
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
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
……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
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注释】①粤:此指桂林。
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皆如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127d0ccaf45b307e9719738.png)
《与朱元思书》的中考集锦之欧侯瑞魂创作(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9.B评分尺度: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尺度:4分。
每小题2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评分尺度:2分。
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
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唾弃名利。
评分尺度:2。
每点1分。
意对即可。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f65b739581b6bd97f19eac5.png)
(一)【甲】(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泰:安适。
⑤忧望:挂念,盼望。
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8. 下面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猛浪若奔(飞奔的马)修(长长的)竹千余竿B.负势竞上(向上)流水周(环绕)于舍下C.在昼犹昏(夜晚)信手把笔(书信)D.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去我万里(距离)9. 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飞泉落于檐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尽在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封题之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分)▲(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2分)▲11.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4分)(1)文中这一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2分)(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2分)甲文表达的情感:▲;乙文表达的情感:▲。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5efa5a51e79b89680226ee.png)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至U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衣:毛皮的衣服。
③淞: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 m g d <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互相轩邈(2)窥谷忘反⑶上下一白⑷及下船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 •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 •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3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填空和简答。
(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乙文中雾淞沆砀舟肿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 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答案】1. (4分)(1)比高⑵看到⑶全,部⑷到,等到每空1分。
2.(2分)A3 • ( 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5b5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e.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26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26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力拉崩倒之声..B.中间C.阡陌交通..语,皆指目..,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陈胜26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69.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270.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答案】266.(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67.A 268.(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与朱元思书习题(有答案)
![与朱元思书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0d51d971fe910ef12df8c4.png)
与朱元思书习题(有答案)篇一:《与朱元思书》专项练习(含答案)《与朱元思书》中考汇编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比较阅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译文: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译文: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13、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译文:(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c1d8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2.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9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B.空谷传响.响:回声C.皆生寒.树寒:寒冷,寒意D.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29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澈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9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都写到了“水”。
甲文中的水,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分别表现为夏季迅疾,春冬季清丽,秋季凄清;乙文则体现水的清澈。
B.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2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2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64f0fdb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e.png)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尖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逸: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冷泠作响;好乌相鸣。
嚶嚶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宜都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而两岸高山重峰,非日中夜半,不见目月,绝壁或干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继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注释] 冬春:形容;形体和状态。
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互相轩邈(高)B.鸢飞庚天者(代词。
……的人)C.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D.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狙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 [甲] [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去不相同:文为“书”,一文为“记”。
D.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套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2分)【参考译文】《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85c0a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f.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5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风烟俱净.(2)窥谷忘反.(3)念.无与为乐者(4)水中藻、荇交横..152.下列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霜叶红于.二月花B.闻之于.宋君C.其一犬坐于.前D.于.我如浮云15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4.两则文言文都是写景,但表达的心境各有不同,甲文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1.(1)没有,消失(2)同“返”,返回(3)考虑,想到(4)交错其中152.C 153.(1)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头像飞奔的快马。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154.甲文表达作者寄情山水,厌弃世俗的思想感情。
乙文表达作者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解析】15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与施从事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与施从事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88cf0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6.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与施从事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④,悟衷散赏⑤。
(吴均《与施从事书》)注释:①故鄣县:古地名。
②企:企求;盼望得到。
③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④颐物:怡情养性。
颐:颐养;保养。
⑤散赏:自由欣赏。
10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任意东西..__________ (2)鸢飞戾.天 _______(3)窥谷忘反. __________ (4)春罗被.径 _______10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10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乙】文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103.【甲】【乙】两文的写作手法..相同,请简要叙....和表达的主旨述。
【答案】100.向东向西(向东或向西)至,到达同“返”,返回覆盖101.(1)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快马。
(2)悬崖陡峭,山峰高峻,直插银河。
102.山高景美: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充满生机(生机勃勃):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气象万千(四季风光,各有特色):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103.写作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文章主旨:都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都有避世隐居的高洁情趣。
《与朱元思书》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b5f581a76e58fafab003e9.png)
《与朱元思书》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_____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_______________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8_与朱元思书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8_与朱元思书](https://img.taocdn.com/s3/m/f53e34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e.png)
专题18 与朱元思书(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猛浪若奔.奔:奔跑B.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C.蒙络.摇缀络:缠绕D.心乐.之乐:以⋯⋯为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吾妻之.美我者C.相与步于.中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潭西南而.望学而.不思则罔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ee3175b84ae45c3a358c11.png)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汇编荆门市(二)理解(12分)[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屋舍俨然..自乐:愉快的样子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整齐的样子怡然B.水皆缥碧..:平和的心态窥谷忘反.:同“反”,返回..:青白色望峰息心C.有时见.日:同“现”互相轩邈..:高大横柯.上蔽:树木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负.势竞上:凭依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7.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分)8.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2分)9.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3分)10.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水的特点,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3分)6.D(2分)7.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
(2分)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9.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10.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安宁、闲适(1分)山西(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_____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_______________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晌。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 (4)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3)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后写。
(4分)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____ 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情趣和心态。
(3分)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3)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__ (4)及.下船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和简答。
(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