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外债规模与期限结构 一国外债规模越大、短期外 债越多,需要的国际储备就越 多。 4、汇率制度和外汇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需要较多储 备资产;外汇管制较严需要相 对少的国际储备。

5、对外筹措应急资金的能力 负相关。 6、货币的地位和国际货币合作 状况 储备货币发行国需要较少 储备;国际货币合作状况好需 求储备较少

原则: 安全性——存放可靠,风险 最小 流动性——易于变现,灵活 调拨 赢利性——尽可能使储备资 产收益最大化

二、总量管理 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即 一国政府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 标而持有的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维持汇率稳定所需要的最低限 度的国际储备量。

(一)影响因素: 1、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 正相关。一般而言,国际 储备量与GNP的比值为10%左右。 2、对外贸易状况 经济开放程度高,需要储备 越多;贸易条件处于劣势,需 要储备多

4、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确定 ——我国应保持偏高的国际储 备量: (1)我国进口倾向较高而出口 竞争力相对较弱。 (2)我国具有巨额外债余额。 (3)我国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扩 大,但金融市场发育不良,较 易受到外来冲击影响。

(4)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 官方外汇储备几乎成为我国外 汇开支的唯一来源,故要多保 存一些。 (5)在对外汇储备进行成本— 收益比较时,还必须考虑储备 对稳定汇率及金融的无形收益。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1.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平衡 国际收支 2.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 货币汇率 3. 增强本币信誉,提升国际 地位 4、为国家对外借款提供信用保 证

第二 节 国际 储备 的 管理
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 一、管理目标和原则 目标:有利于生产能力的优 化配置、经济的适度增长和国 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储备
概述 国际储备管理

第一 节 概述
一、概念 国际储备是一国政府持有的, 可以随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 额、对外进行支付和干预外汇 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 总和。 国际清偿力:一国平衡国际 收支而无须采用调节措施的能 力。

借入储备 :一国具有的潜在 的或可能的对外清偿能力,即 该国从国外筹集短期外汇资金 的能力 。 国际储备是一国现实的对外 支付和清偿能力,又称自有储 备。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 构成一国国际清偿力。

——我国应保持偏低的国际储 备量: (1)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 较高。 (2)官方集中进行巨额外汇储 备,实际上集中承担了汇率风 险。 (3)高额外汇储备对国内经济 影响增大,使货币政策有效性 下降。

(4)我国政府具有较强的直接 干预市场能力。 (5)我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国 际声誉,已有一定的在国际金 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能力。

(三)国际储备的供给 1、货币当局购买的货币性用途 黄金。 2、IMF分配给本国的特别提款 权。 3、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 出 。 4、国际收支顺差。 5、货币互换。

三、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是指合 理安排储备资产的种类和期限 结构,求得并保持其合理比例。 实质是要求得储备资产流动性、 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刘莉亚,任若恩2004测算适度 外汇储备
思考 题:
概念: 国际储备 国际清偿力 IMF储 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适度国 际储备量 问答: 1、国际储备资产的条件和构成; 2、外汇储备货币应具备的特点; 3、SDR资产的特点;

4、国际储备的作用; 5、影响最适度国际储备量的因 素; 6、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的方法; 7、国际储备的来源渠道; 8、试述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主 要内容; 9、我国国际储备构成的特点; 10、国际储备管理的目标和原 则。

3、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 ——外汇储备币种选择 储备货币条件:是主要贸易 大国货币;币值稳定;必须有 发达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支持; 国际收支稳定。

原则和方法是: A 尽量多持有我国对之有贸易 逆差和较多外债余额的储备货 币。 B 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结 算货币、干预货币,应持有最 大比例的美元储备。 C 储备货币多样化。 D 密切关注汇率变动趋势,适 时调整各种储备货币的比例。

4、特别提款权 这是IMF对会员国按其份额分 配的、可用以归还IMF贷款和会 员国政府间清偿债权债务的帐 面资产。

特点: ( 1)它 不具有 内在价值 ,是 IMF人为创造的纯粹帐面资产; (2)它没有商品贸易及金融交 易基础,由IMF按基金份额比例 无偿分配给会员国 (3)限定在会员国政府与IMF 及各会员国之间发挥作用。

——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总额 中的比例迅速上升。原因: 储备货币发行国通过输出 货币,可获取巨额的发行利润。 美国贸易收支的高逆差, 使得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的输 出不断扩大。 黄金非货币化政策,加之 黄金价格的不稳定性,各国黄 金储备有所减少。 外汇储备具有更大的灵活 性和流动性。

国际储备资产条件: ——无条件获得性 ——流动性 ——普遍接受性

二、构成 1、外汇储备 是一国政府持有的、被各 国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 外国货币及其表示的短期金融 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 券)。是当今国际储备主体。

储备货币条件: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能自由兑换为其他储备资产; 价值较稳定。

7、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与国际收 支调节效率 市场化程度高,调节机制 越灵敏,需要较少储备 8、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越大,储备量越应尽可能少一 些。

(二)确定方法 1、比例分析法: 特里芬:一国国际储备应与其 进口贸易额维持一定比例关系, 大致在20-50%间。 ——国际上一般认为国际储 备应以满足三个月进口支付额 为低限。20%为警戒线,25%为 最适度线。

——储备货币出现多元化 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发生 相对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汇 率波动增大,储备货币多元化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储备货币 的汇率风险。

2、黄金储备 一国政府作为金融资产所持 有的黄金,非货币用途黄金不 在此列。

——黄金储备地位呈不断下降 趋势 : 黄金在73年后变为二线储备; 78年黄金非货币化; 黄金价格不稳,且管理成本 高。

1、合理安排国际储备的构成 使外汇、黄金、普通提款 权和特别提款权四种形式储备 资产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黄金储备量保持相对稳定, 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受制 于各国在IMF中的储备份额,储 备资产的种类结构管理实际上 变成了外汇币种管理。

2、确定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实行多元货币结构:保值 ——确定比重原则和依据:
M/Y)+a2lnq
+a3lnM M 进口规模;Y国民生产总 值;q国际收支的变动率。
埃尤哈模型:
Rd=f(Xe,δ,r,P), f1,f2,f3,f4>0 Xe预期出口收入,δ进口支 出变动率,r持有外汇资产利 率,P经济开放程度。

4、区间分析法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储备 量上下限: ——上限是经济高速发展、进 口急剧增长年份所需要的储备; ——下限是经济缓慢发展,进 口大副下降年份所需要的储备 量。

优点: 开创了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定量 分析先河; 该指标符合国际储备使用的基 本情况; 操作简单。

缺点:根据历史数据确定储备 量而不是预测未来的储备需要 量; 资本流动对储备量需求也有影 响; 只反映了进口对国际储备量的 影响。

比例法的扩展: 储备与外债余额比例—— 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 储备与GNP的比例—— 约10%; 储备与直接投资余额比 例——平均利润率; 储备与外汇市场交易额比 例——10-20%。


2、成本收益分析法
利润最大化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海勒模型:
持有国际储备收益—— 国际收支逆差必须做出的调 整政策的代价(边际进口倾 向的倒数1/m); 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 储备生产性投资产生的社会 收益-储备利息收入(r)。


用储备弥补持续性逆差的 概率: π=0.5R/h 则增加单位储备的边际收 益为π×1/m,可以得到适 度储备水平为: R=h×ln(rm)/ln0.5
四,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1、国际储备特点: 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黄金储 备政策 ; 外汇储备一直是我国国际储 备主体,并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到二○○九年3月,中国国家 外汇储备规模超过19537亿美 元 )

在基金组织储备头寸随份额 增加有所增加; 特别提款权数额有所增加。 2、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目标和 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


本国进出口地区结构。 一国以各种货币表示的对外 债务净额。 要保持足够的干预货币。 考虑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动 向。 实行储备资产多样化、分散 化,以抵消或降低汇率风险 。 本国政府的政治经济动向流动性管理是要保持储备资 产的合理期限比例,在确保充 分流动性前提下获取最大收益 率。 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储备 资产分别投资于短、中、长期 三种期限档次的金融资产。

——但黄金仍然是重要的储备 资产: 黄金是可靠稳定的支付手段; 黄金属于国家主权范围,可以 自动控制; 黄金是可靠的保值手段。

3、在IMF的储备头寸 指会员国在IMF普通帐户中 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又 称普通提款权 。

包括: 会员国向IMF缴纳份额中的外 汇部分(基金份额的25%) ; IMF用去的会员国本国货币份 额部分; IMF向会员国的借款。

阿格沃尔模型:
发展中国家 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储 备进口生产性投入品能够生 产的产量。 Y1=R×(m/q1) R储备量;q1生产性投入品 进口比例;m产出-资本比率。


持有国际储备收益——国 际收支逆差调节损失的国内 产量。 Y2=R×(PR/D/q2) R储备量;q2进口生产性 物品占总产量比例;P动用 储备调节逆差概率;D平均的 国际收支逆差规模。

储备资产按流动性高低分为: ——一级储备资产:活期存款、 短期票据,平均期限3个月。以 及储备头寸 ——二级储备资产:中期国库 券,平均期限2到5年。还包括 SDR。 ——高收益低流动性资产:长 期公债和其他信誉良好债券, 平均期限4到十年。还包括黄金 储备。


一国的国际储备可以分为 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日常弥补 赤字和干预外汇市场需要,称 为交易性储备;另一部分用于 不可预测的突发性的内外冲击, 称为预防性储备。前者应与弥 补赤字和干预市场所需货币保 持一致,并且应该具有高度流 动性;后者应按分散原则和赢利 性进行投资。

适度国际储备量:
R=D ×(lnm+lnq2-lnq1) /lnp
3、储备需求函数法:

弗兰德斯模型:考察储备 与进口规模比率R/M与十个 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出口收 益的不稳定性、私人外汇市 场与国际信贷市场的存在、 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等。

弗兰克尔模型:
lnR=a0+a1l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