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一条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在不含15N的原料中经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n是()
A.2B.3C.4D.5
2.下列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去雄应做到干净、全部、彻底
B.母本雄蕊去除后不能立即授粉
C.授粉完成后应该立即套上纸袋
D.授粉应使用父本花蕾期的花粉
3.已知AUG、C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

假设编码某多肽分子的基因中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ACCACGACT……AGGAACTTCGAT(其中“……”表示省略了214个碱基,并且不含有编码终止密码的序列),若以此链为模板转录,最终形成的多肽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多是()
A.74 B.75 C.77 D.78
4.中心法则体现在()
A.细胞分裂过程中
B.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C.细胞分化过程中
D.以上所有过程中
5.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

则F2中表现型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有()
A.9种B.12种C.6种D.4种
6.某精原细胞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易位,则该精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异常精细胞所占比例可能为()
①1/4②3/4③1/2④1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黄瓜一个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cc,其高度是150厘米。

假设每对基因有积加作用并且自由组合(其中每个显性基因使株高增加5厘米,最高可达180厘米)。

则任意两株160厘米黄瓜杂交,后代中最多含( )个显性基因。

A.2B.3C.4D.5
8.关于下侧家系图中甲、乙两种遗传病,正确的叙述是()
A.Ⅲ2个体一定携带与乙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B.若乙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C.若甲、乙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核基因)控制,且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两对基因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甲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影响很小,且在一个自由婚配的自然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9%,则甲病患者中,杂合子约占18%
二、综合题
1.人类白化病(a)对正常(A)为隐性,并指(B)对正常(b)为显性,它们都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 的某人体内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中仅表示相关染色体的变化,假设相关染色体上没有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分裂图中正确标出所有A(a)、B(b)基因。

(2)该细胞的名称是细胞,分裂完成时将生成4个子细胞,其基因型分别为。

(3)该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条,此时染色体组的数目为。

(4)图中染色体1和2的关系是;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1与2没有分开,则该细胞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正常与异常的比值为。

(5)此人与基因型为Aabb 的某人结婚,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种;这对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2.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 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c 、d 所表示的三个过程依次分别是 、 和 。

(2)在真核细胞中,a 和b 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3)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 上密码子的是 ,后者所携带的是 。

3.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 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 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

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 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

当Fe 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 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 一端结合,沿mRNA 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

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

(2)Fe 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 ,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Fe 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 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 能够翻译。

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
免 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 。

(3)若铁蛋白由n 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 的碱基数远大于3n ,主要原因是 。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 、UUG 、CUU 、CUC 、CUA 、CUG),可以通过改变DNA 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 。

4.人类性别取决于XY 性染色体的组合,而有些昆虫则是以其它形式的性染色体组合来决定性别。

以家蚕为例,凡具有ZW 染色体的个体会发育为雌性,而有ZZ 染色体的个体则会发育为雄性。

某蛾类仅具有一对常染色体(Cl 和C2),性别决定方式与家蚕相同。

(1)下图为某蛾类的原始生殖细胞,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合有 种方式。

(2)某基因位于该蛾类的W 染色体上,其突变表型为显性,此种个体会产生具生殖能力且能发出荧光的子代。

现将能发出荧光的雌蛾与不能发出荧光的雄蛾交配,其子代能发出荧光的蛾类比例为 ,其中性别比为 。

(3)在某些雄蛾中发现一种遗传性白化症。

研究者把5只有关的雄蛾进行检测,发现其中3只带有白化基因,将这3只雄蛾与多只正常雌蛾(无亲缘关系)交配,得到220个幼蛾,其中55只白化幼蛾均为雌性。

其中表现型正常的幼蛾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控制白化性状的基因用A —a 表示)。

(4)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家蚕中e 和f 是两个位于Z 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即Z e Z e 、Z f Z f 、Z e W 、Z f W 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

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Z 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 (写出基因型即可)的雄蚕,将该雄蚕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蚕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5)家蚕有一种三体,其6号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多一条)。

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正常联会,然后分离,而另l 条染色体不能配对,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B 与白色基因b 在第6号染色体上。

现以正常二倍体白色茧(bb )家蚕为父本。

三体黄色茧家蚕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得到F 1,再让F 1的三体黄色茧家蚕与正常二倍体白色茧家蚕杂交得到F 2,用遗传图解表示从F 1到F 2的杂交过程(要求写出代别、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比例)
5.对某高等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核中DNA 含量进行测定,在细胞周期中每个细胞核中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为每个核中DNA 相对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 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此期的主要变化是 ,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 。

(2)出现纺锤体是在图中 段,此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数目之比为 。

(3)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在 段。

(4)染色单体形成在 段,消失在 段。

(5)CD 与DE 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 。

6.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 期,图1中CD 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图2乙细胞含有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该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7.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变化的数目(条),横坐标表示时间。

请回答:
(1)图中细胞有丝分裂的次数为次,阶段表示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2)图中B~C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分离,G~H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
于分离,H~I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条。

(3)L~M时产生的细胞是,M~N表示作用,染色体数目加倍。

(4)N~O有对同源染色体,P~Q有条染色单体,图中X时产生的细胞是。

8.下面是某一个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A图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和。

(2)有同源染色体的图是。

(3)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图是。

(4)B图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

9.植物像人一样也会生病,引起植物生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真菌和细菌等。

烟草由于受到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而减产,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培育出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下图是转基因烟草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分子,至少有一个至多个位点。

载体除质粒之外,还可以用、等。

(2)作为目的基因载体的质粒往往要带有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主要用
于。

(3)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4)转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

(5)一个烟草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一个完整的烟草植株个体,原理
是。

组织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中要添加的两种激素
是。

10.下图是利用工程菌(大肠杆菌)生产人生长激素的实验流程。

所用的pBR322质粒含有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的切点各一个,且三种酶切割形成的末端各不相同,而Ampr表示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过程①所用到的组织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④所用的酶是________。

⑤过程常用________溶液处理大肠杆菌。

(2)如果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对图中质粒进行切割,用一种酶、两种酶和三种酶分别切割时形成的DNA片段种类与用一种酶和两种酶分别切割时形成的DNA片段种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如果只用限制酶Pst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完成过程④、⑤后(受体大肠杆菌不含Ampr、Tetr质粒),将三角瓶内的大肠杆菌先接种到甲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后用无菌牙签挑取培养基甲上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乙和丙两个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状况如图乙、丙所示。

接种到甲培养基上的目的是筛选
_____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乙上的大肠杆菌菌落,能存活的大肠杆菌体内导入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粒。

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乙和丙上的生存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青霉素、四环素培养基上的过程,属于基因工程基本操作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

11.利用转基因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人的生长激素,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以及标记基因等。

(2)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处理,对于牛的精子常采用。

(3)图中①过程常采用,图中②过程的培养液成分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成分,以及等物质。

(4)早期胚胎发育到才进行移植。

12.阅读如下资料:
资料甲;噬菌体溶菌酶是由各种能够感染细菌细胞的噬菌体自身编码的,在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到溶解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资料乙:乳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茵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为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资料丙:现已有科学家利用毕赤酵母表达了T
溶菌酶蛋白。

4
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主要由和构成。

根据资料甲推测,溶菌酶主要在噬菌体增殖的阶段起作用。

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足组成该酶肽链的序列发生了改变。

已知噬菌体的基因(2)在资料乙中,引起T
4
和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相似,则实例中科学家是对T。

溶菌酶的基因中的区进行了改造。

(3)资料丙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和。

该实例中最好选择作为运载体。

溶菌酶还需选用生长曲线中期的酵母作为菌种,生产时选用的培养基按物理性质(4)若需要大规模生产T
4
来看应属于培养基。

13.(1)在哺乳动物的核转移实验中,一般通过(物理方法)将受体细胞激活,使其进行细胞分裂和发育,当胚胎发育到阶段时,将胚胎移入受体(代孕)动物体内。

(2)一般情况下,体外扩增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是。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

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处理。

(3)获取干扰素的传统方法是从人的白细胞中提取,但产量很低。

科学家利用酶将干扰素基因与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即RNA聚合酶的部位)等调控组件连接在一起,采用的方法将重组DNA导入牛的细胞中,经胚胎早期培养一段时间后移植入母体内发育成熟,即可获得能产生干扰素的转基因牛,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产量。

14.菊天牛是菊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科研人员将抗虫基凶转入菊花,培育出抗虫菊花。

下图是获得转基因菊花的技术流程。

请据图回答:
(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 R为标记基因,菊花叶片对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l)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其化学本质是,此外还可用噬菌体、动植物病毒作用为载体。

(2)下图限制酶M和N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是,连接它们所需要的基本工具是。

(3)为了促进土壤农杆菌吸收重组质粒,可用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

(4)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一定浓度植物激素、营养物质以及的固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筛选转基因菊花。

(5)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菊花是否含有目的基因时,需根据抗虫基因(目的基因)两端的部分碱基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若其中一种引物共用了31个,则目的基因最多扩增了次。

(6)将转基因菊花嫩茎及叶片与人工饲料以适当比例混合后饲喂菊天牛2龄幼虫,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据表回答()
①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

②据表分析,差异显著,说明转基因菊花对菊天牛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吉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一条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在不含15N的原料中经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n是()
A.2B.3C.4D.5
【答案】C
【解析】在子代中含15N 的DNA 分子只有2个,不含的是总数减去2,故总数应为16,子代数应是2n ,故n 为4,选C 。

【考点】本题考查DNA 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下列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去雄应做到干净、全部、彻底
B .母本雄蕊去除后不能立即授粉
C .授粉完成后应该立即套上纸袋
D .授粉应使用父本花蕾期的花粉
【答案】D
【解析】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选D 。

【考点】本题考查豌豆杂交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3.已知AUG 、CUG 为起始密码子,UAA 、UGA 、UAG 为终止密码子。

假设编码某多肽分子的基因中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ACCACGACT……AGGAACTTCGAT(其中“……”表示省略了214个碱基,并且不含有编码终止密码的序列),若以此链为模板转录,最终形成的多肽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多是( )
A .74
B .75
C .77
D .78
【答案】A
【解析】首先写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所对应的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分别为:TAC 、GAC 和ATT 、ACT 、ATC ,然后在基因的起始端和末尾端寻找与之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结果可以判断出下列基因片段可以编码氨基酸:GACT……AGGAACT ,其中尾端ACT 转录形成的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能编码氨基酸的碱基数量为214+8=222,编码的氨基酸数量最多为74个。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中心法则体现在( )
A .细胞分裂过程中
B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C .细胞分化过程中
D .以上所有过程中
【答案】D
【解析】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生物体在分裂中存在DNA 复制,而正常代谢细胞会不断合成蛋白质,存在转录和翻译。

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

则F2中表现型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有( )
A .9种
B .12种
C .6种
D .4种
【答案】C
【解析】亲本基因型是PPrr 和ppRR ,杂交所得F 1,基因型是PpRr ,F 1自交得F 2,根据F 2中表现型比例可知,紫花植株基因型P_R_和P_rr ,种类分别是4种和2种,共6种。

【考点】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难度中等,要求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6.某精原细胞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易位,则该精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异常精细胞所占比例可能为( )
①1/4 ②3/4 ③1/2 ④1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将产生4个精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2种组合方式:1与
3、2与4组合,此时产生的异常精细胞与正常精细胞的数量比为1:0;或者1与
4、2与3组合,此时产生的异
常精细胞与正常精细胞的数量比为1:1,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7.黄瓜一个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cc,其高度是150厘米。

假设每对基因有积加作用并且自由组合(其中每个显性基
因使株高增加5厘米,最高可达180厘米)。

则任意两株160厘米黄瓜杂交,后代中最多含( )个显性基因。

A.2B.3C.4D.5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含有6个显性基因的黄瓜高度为180厘米,含有6个隐性基因的黄瓜高度为150厘米,
说明1个显性基因比1个隐性基因高5厘米。

两株160厘米的黄瓜,说明含有两个显性基因,杂交后代最多含有
4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如AaBbcc个体自交即可,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关于下侧家系图中甲、乙两种遗传病,正确的叙述是()
A.Ⅲ2个体一定携带与乙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B.若乙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C.若甲、乙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核基因)控制,且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两对基因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
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甲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影响很小,且在一个自由婚配的自然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9%,则甲病患者中,杂合子约占18%
【答案】A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

Ⅲ2是乙病患者,一定携带
乙病致病基因,A正确;由于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Ⅱ3也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若Ⅱ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故B
错误。

由于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甲、乙病致病基因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C正确。

因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自然人群中患甲病的为AA、Aa,所以甲病患者中,杂合子约占18/19,故D不正确。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题
1.人类白化病(a)对正常(A)为隐性,并指(B)对正常(b)为显性,它们都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
的某人体内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中仅表示相关染色体的变化,假设相关染色体上没有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
突变)。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分裂图中正确标出所有A(a)、B(b)基因。

(2)该细胞的名称是细胞,分裂完成时将生成4个子细胞,其基因型分别为。

(3)该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条,此时染色体组的数目为。

(4)图中染色体1和2的关系是;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1与2没有分开,则该细胞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正常与异
常的比值为。

(5)此人与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结婚,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种;这对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答案】(1)见下图
(2)初级精母 AB、AB、ab、ab(3)92 4(4)同源染色体 0∶4(5)6 5/8
【解析】
(1)从图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可推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图
中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

(2)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已确定,故其产生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也就确定了。

(3)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92条,有4个染色体组。

(4)当同源染色体1与2在减数分裂时移向同一极,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异常,其形成的四个精子也都是
异常的。

(5)此人(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婚配,后代有3×2=6(种)基因型;后代中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
正常=1-3/4×1/2=5/8。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 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c 、d 所表示的三个过程依次分别是 、 和 。

(2)在真核细胞中,a 和b 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3)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 上密码子的是 ,后者所携带的是 。

【答案】(1)转录 翻译 逆转录(2)细胞核(3) tRNA 氨基酸
【解析】(1)由图可知,a 是DNA 复制,b 是转录,c 是翻译,d 是逆转录,e 是RNA 复制。

(2)DNA 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3)识别密码子的是反密码子,位于tRNA 上,tRNA 携带的物质是氨基酸。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 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 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

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 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

当Fe 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 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 一端结合,沿mRNA 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

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

(2)Fe 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 ,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Fe 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 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 能够翻译。

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
免 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 。

(3)若铁蛋白由n 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 的碱基数远大于3n ,主要原因是 。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 、UUG 、CUU 、CUC 、CUA 、CUG),可以通过改变DNA 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 。

【答案】(1)GGU …CCACTGACC…(…CCAGTCACC…)
(2)核糖体在mRNA 上的结合与移动 Fe 3+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 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4)C→A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C ,而甘氨酸位于天冬氨酸之前,所以GAC 前的GGU 即为甘氨酸的密码子。

mRNA 的模板链与mRNA 上的碱基互补,且不含U ,而含T 应为…CCACTGACC…
(2)由图可看出,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后,核糖体就无法与mRNA 结合,从而抑制了翻译过程。

该调节机制使得细胞内Fe 3+浓度既不会过高毒害细胞,也不会过低,避免了物质与能量的浪费。

(3)mRNA 上有许多不编码氨基酸的碱基序列,如铁应答元件和终止密码子等。

(4)分析对比色氨酸与亮氨酸的密码子,若只改变一个碱基,应该是密码子由UGG→UUG ,即DNA 模板链上C→A 。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4.人类性别取决于XY 性染色体的组合,而有些昆虫则是以其它形式的性染色体组合来决定性别。

以家蚕为例,凡具有ZW 染色体的个体会发育为雌性,而有ZZ 染色体的个体则会发育为雄性。

某蛾类仅具有一对常染色体(Cl 和C2),性别决定方式与家蚕相同。

(1)下图为某蛾类的原始生殖细胞,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合有 种方式。

(2)某基因位于该蛾类的W 染色体上,其突变表型为显性,此种个体会产生具生殖能力且能发出荧光的子代。

现将能发出荧光的雌蛾与不能发出荧光的雄蛾交配,其子代能发出荧光的蛾类比例为 ,其中性别比为 。

(3)在某些雄蛾中发现一种遗传性白化症。

研究者把5只有关的雄蛾进行检测,发现其中3只带有白化基因,将这3只雄蛾与多只正常雌蛾(无亲缘关系)交配,得到220个幼蛾,其中55只白化幼蛾均为雌性。

其中表现型正常的幼蛾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控制白化性状的基因用A —a 表示)。

(4)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家蚕中e 和f 是两个位于Z 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即Z e Z e 、Z f Z f 、Z e W 、Z f W 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

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Z 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 (写出基因型即可)的雄蚕,将该雄蚕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蚕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5)家蚕有一种三体,其6号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多一条)。

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正常联会,然后分离,而另l 条染色体不能配对,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B 与白色基因b 在第6号染色体上。

现以正常二倍体白色茧(bb )家蚕为父本。

三体黄色茧家蚕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得到F 1,再让F 1的三体黄色茧家蚕与正常二倍体白色茧家蚕杂交得到F 2,用遗传图解表示从F 1到F 2的杂交过程(要求写出代别、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比例)
【答案】(1)2(2)1/2 雌:雄=1:0(3)雄性:Z A Z A 和Z A Z a 雌性:Z A W (4)Z eF Z Ef
(5)遗传图解:
【解析】(1)产生的配子为C1Z 和C2W 或C2Z 和C1W 。

(2)设该突变基因为D ,则发出荧光的雌蛾与不能发出荧光的雄蛾交配组合为ZW D ×ZZ,后代为1ZZ (正常):1 ZW D (荧光)。

(3)3只雄蛾与多只正常雌蛾(无亲缘关系)交配,得到220个幼蛾,其中55只白化幼蛾均为雌性,则正常:白化=3:1,正常为显性,因为白化幼蛾均为雌性,故白化基因位于Z 染色体。

故亲本杂交组合为:Z A Z a ×Z A W ,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