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一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处.理(chù)打烊.(yàng)入场券.(quàn)弄巧成拙.(zhuō)B.应.届(yīng) 卡.壳(kǎ)佝偻.病(lóu)便.宜行事(biàn)C.暂.时(zàn) 因为.(wèi)一服.药(fú)混.水摸鱼(hún)D.针灸.(jiǔ)憎.恶(zēng) 明晃.晃(huǎng)退避三舍.(shè)【答案】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
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本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杆—竿,立竿见影:词面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
词意指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B 偏—片,片面:非全面的,偏于一面的,例如:片面思想;
D 酬—筹,夺得头筹:得到第一名.同音字、形似字、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是高考字形题的常考内容,识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语音辨识法。
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当然这要求同学们平时就要读准字音,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
2.字形辨识法。
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3.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
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
4.结构分析法.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或者
说做到“字不离词”。
5.语境辨识法。
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4月18日上午,济南和泰安交界地区的森林发生火灾,截至当天16时,火灾尚未得到控制。
由于风势较大,火势仍在________ 。
②为官_______ ,勤政爱民是评价每一位领导干部德行的重要标准,也是人民群众心中用来衡量领导干部的一把重要标尺。
③_______非强制规定,______ 在总统大选即将到来之时,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纷纷公开报税记录。
A.蔓延廉正尽管/但B.蔓延廉政即使/但
C.漫延廉政虽然/但是D.漫延廉正因为/所以
【答案】A
考点:正确使用词
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文言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涣然冰释
,也符合了“信”“达”“雅”的
....
要求。
B.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
,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
....
C.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
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
....
D.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A项,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B项,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此处属望文生义之误。
C项,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宜用“信口雌黄”等。
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
复习过
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3月15日,新华社记者在矿难现场采访新密市安监局原局长王瑞林,向他提出了14个关于矿难的问题,其中10个问题他直接说“不知道”或答非所问。
B.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商务部何宁司长19日表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就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所有经贸问题进行磋商,避免将经贸关系政治化。
C.这种望子成龙,视读书、升学、应试为唯一出路的观念在中国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
不过,孩子的体质却并不像秦女士想象的那样:今天缺少的运动,日后还可以补回来.
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沿海地区招工难重要原因是农民工的就业技能缺乏和农民工的工资偏低造成的。
【答案】A
考点:辨析并修改
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
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
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
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
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
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
对不确定性。
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
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用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
这就是今天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
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和灵感,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④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质疑的.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想吗?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恐怕不可能变
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⑤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所以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节选自赵汀阳《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6.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来声誉大挫的问题。
B.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现代和未来两时空中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C.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
D.中国问题指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现代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参与建构世界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议论。
B.②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效的典型环境,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不再实用于新游戏,最后引用纳西姆言论来证明,并指出他的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③④段与②段构成对比关系,③段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想,④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作救命草.
D.⑤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且无效的观点,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8.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思维对于今天的中国问题容易受挫就是因为它遇到了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
B.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收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于人的宣传变成舆论接受的专制。
D.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它体现着现代的伟人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
【答案】
6.B
7.C
8.D
【解析】
6.
试题分析:A项是解决“中国问题”思维失效的举例,C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D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后果。
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C错在“构成对比关系”。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
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思路;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兒宽,千乘人也。
治《尚书》,事欧阳生。
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
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勤如此。
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时张汤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
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吏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
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
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以为掾。
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
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
上曰:“吾固闻之久矣。
"汤由是乡学,以宽为奏谳掾,以古法义决疑狱,甚重之。
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宽为掾,举侍御史。
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
篇。
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
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
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
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①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
初,梁相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
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官属易之。
居位九岁,以官卒。
(《汉书卷五十八》)
①镪:绳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有廉知自将,善属.文②屈原属.草稿未定B.①劝.农业,缓刑罚②果行,国人皆劝.C.①受.业孔安国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掾史因.使宽为奏。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宽为.言其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乃.奇其材,以为掾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兒宽“有奇才”和“善治民”的一组是
A.①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勤如此②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
B.①吾固闻之久矣②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
C.①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②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
D.①见上,语经学,上说之②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兒宽在治学期间,向欧阳生和褚大及孔安国学习,师出名门;自己又能不惧家贫,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凭其勤奋不已的态度和精神,最终学有所成。
B.廷尉张汤开始并不了解兒宽的学识与才干,认为他是一般读书人,也不给他委任职务,因而也就显现不出其出众的才华,而是
让他多年负责管理牲畜。
C.兒宽采取了一系列得人心的治民措施,如减缓相关刑罚,谦卑地对待士人,选用仁慈厚道的人;并体恤百姓疾苦,兴修水利,因而深得百姓拥戴。
D.兒宽担任御史大夫后,举重若轻,能胜任职务;由于长时间没有向皇上进谏善言,都认为他做官得心应手,不费力气;他的官做到了死才结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4分)(2)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属不绝。
(3分)
(3)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
(3分)
【答案】
9.C
10.B
11.D
12.D
13.(1)恰逢廷尉当时有难以确定的奏章(不合上意),已经被退回两次了,掾史不知怎样写才好。
(4分)
(2)大户人家用牛车拉,小户人家用担子挑,前来交租的接连不
断。
(3分)
(3)等到了之后,与兒宽一起在皇上面前讨论封禅的事,褚大比不上他。
(3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A.属,写作。
B.劝,勉励.C.前一个“受”,接受;后一个“受”,传授。
D.除,授予宫职.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因’是副词,于是,就;后一个是介词,通过,经,由.B项,均做‘因为'将。
C项,前一个‘为’,向,对;后一个‘为’,给,替.D项,前一个‘乃’,于是,就;后一个‘乃’,竟然.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
积累常考文言
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A.①指勤于做学问;B.①是皇上的话,称其名声响亮;C.②指在朝廷任职。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2.
试题分析:“举重若轻”说得空泛;“都认为他做官得心应手,不费力气”说得不对。
“官属易之”指官属轻视他。
易,轻视.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
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兒宽是千乘县人。
攻读、研究《尚书》,拜欧阳生为师。
因为国家选拔学业很高的博士,到孔安国门下学习。
他家境贫穷,曾经为其他学生做饭。
当时,他当雇工,(就)带着经书去耕种,休息时就诵读诗书,他专心学习达到如此境界。
因为参加射策担任掌故,任廷尉文学卒史。
兒宽,为人温和良善,凭借正直和智慧在社会上生活,善于作文,但勇猛威武不足,不善言辞。
当时张汤是廷尉,廷尉府全部任用文史法吏这一类官吏,而兒宽凭借儒学书生的身份处在他们中间,被认为不懂得府中事务,不让他管理某一官署,任命他为副史,到北边去管理畜牧几年。
回到廷尉府,报上管理畜牧的簿子.恰逢廷尉那时有难以确定的奏章(不合上意),已经两次打回了。
掾史不知是什么意思,兒宽就向他解释用意。
于是掾史就让兒宽写奏章.奏章写好后,掾史们读了都佩服不已,他们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张汤。
张汤很吃惊,召来兒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以他为掾史。
呈上兒宽所作奏
章,很快得到赞许.另一天,张汤晋见皇上.皇上问:"前几天的那份奏章绝不是一般官吏能写出来的,写奏章的人是谁呀?”张汤回答是兒宽。
皇上说:"我原来就听说此人,已很久了。
”张汤让兒宽担任上奏、审判定界的掾史,用古法来议决疑案,很器重他.到张汤担任御史大夫,让兒宽任掾史,举荐他为侍御史。
晋见皇上,与皇上谈经学,皇上非常高兴,再问了一篇《尚书》。
提拔他为中大夫,又晋升他为左内史。
兒宽后来管理百姓,奖励农业耕作,减缓刑罚,整理案件,礼贤下土,致力于得人心。
选用仁义宽厚之士,体恤百姓疾苦,不追求名利声望,得到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兒宽上表,请求开六辅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
收租税,当时财政,百姓因贫弱及农要之时,不能即时征收。
后来有法令,左内史担负征收赋税,应当免职。
百姓听说后,都怕失去兒宽,大户人家用牛车,小户人家户肩挑背背,用绳子捆绑不绝于道,赋税收得比应收的多.皇上由此更加认为兒宽是奇才.
当初,梁相褚大精通《五经》,是博士,当时兒宽是弟子。
到御史大夫位空缺,褚大应召,褚大自以为能担任御史大夫.褚大到了洛阳,听说兒宽担任了御史大夫,就大笑。
一直到与兒宽在皇上面前议封禅一事,褚大不如兒宽.下朝后很佩服兒宽,说:”皇上的确了解人。
"兒宽担任御史大夫,因适合担任此职,所以很久都没有向皇上提出建议,劝谏,官员们看轻他。
兒宽任御史大夫九年,去世于任上.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8分)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
带个字儿来?
(1)本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4分)(2)曲子的最后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
(1)秋日傍晚,水天一色,红日西坠,残霞满天,孤独的大雁在远处凄凉地鸣叫。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凄清,冷落的秋日暮色图,为末句的抒情做好铺垫。
(2)曲子的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思乡怀人之情.诗人在凄清冷落的秋暮,听寒雁鸣叫,抱怨大雁怎不把亲人的书信带来,这种怨恨之情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苦。
考点:鉴赏文学作
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这首曲子写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更加浓了整篇作品的凄苦悲凉.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可此时作者却说“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为什么它一个字的消息也不给我捎来呢?似乎是对天空飞过的寒雁满含怨气,正表达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2)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 ",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有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
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不霁何虹(4)气吞万里如虎(5)云无心以出岫
【解析】
试题分析: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蟹、螯、鳝、躁、暗、霁、岫.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牛奶,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也就成了人们喜欢的食用营养品. ①,每一百克牛奶中含脂肪就在4克以上,这个脂肪含量对那些身体肥胖和血脂较高的人来说,是个不利因素.目前市面上牛奶的添加物也相当多,如高钙牛奶,②。
③,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