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30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这里是花草树木专门的栖.(qī)息地,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生存繁衍的天然家园。
这里风景如画,宁静详和,让怅惘.(wǎng)的内心渐渐得以平息。
B、美,可能有一万种诠(quán)释,但能将美演绎到极致,在繁华褪去,日暮沧桑中依然静默盛放,出尘脱俗的,也许真的寥.(liǎo)寥无几。
C、初春的湘湖,乍暖还寒。
节气已过,冬天却还想把春天紧攥.(zhuàn)在手里。
但四季
D、上里古镇,令人遐思无边的古镇,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sài),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化沉淀
..。
漫步湘湖,眺望远方,青山环抱,水天相接,晨光撒满湖面,鸟儿在林中歌唱,仿佛像一副美丽、淡雅、恬静的山水画;④林间徜徉,回廊亭榭,曲桥流水,尽显古园林风采。
湘湖,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是萧山人都引以为荣的一个去处。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家喻户晓
B、反映
C、沉淀
D、相得益彰
3、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原创)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原创)
A、名著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经过时间考验而广为流传。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C、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D、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损害了公民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
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C、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兼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用变化;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多用散句,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D“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句中的“冠”指行冠礼,古时男子18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句中“始龀”指七八岁,因为此时孩子刚刚换牙。
龀是换牙的意思。
6、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原创)
⑴,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⑵,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⑷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把自己比作“蓬草”
⑸李白的洒脱与自信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哪怕路途有多么艰难,他始终坚信
路难》)
7、名著阅读。
(6分)(原创)
⑴在横线上填写与名著内容概述相对应的书名(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目)(2分)
①《》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基础,通过描述主人公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
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革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②《》讲述了主人翁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主人翁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依旧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⑵有时候,“离开”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下面两段对话分别是简·爱和林冲准备“离开”时所说,请任选一个,结合故事写出她(他)因什么事而选择“离开”,并对其“离开”行为作简要评价。
(4分)
(一)
“你走了,简?”
“我走了,先生。
”
“你离开我了?”
“是的。
”
“你不来了?你不愿来抚慰我,拯救我?——我深沉的爱,凄楚的悲苦,疯狂的祈求,你都无动于衷?”(节选自《简·爱》)
(二)
林冲便说道:“非是大官人不留小人,只因官司追捕甚紧……求借林冲些小盘缠,投奔他处栖身……”
柴进道:“既是兄长要行,小人有个去处,作书一封与兄长前去。
”
林冲道:“……只不知投何处去?”
柴进道:“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去投那里入伙如何?”
林冲道:“若得如此顾盼最好!”(节选自《水浒传》)
8、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5分)(改编)
爷爷奶奶得到两张参观科技馆的票子,因眼睛老花,看不清票子背面的参观须知,
请你根据下列图中的相关信息,告诉爷爷奶奶参观前要注意的三点事项。
要求表达合理、
二(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6小题。
(一)胡同里的老头
①小时候我们家胡同里住着一个老头,记得那时候他有六十岁左右,老头很矮,一头蓬乱的头发,身上本来的颜色加上脏物,使他看上去黑极了。
老头在村子里特别不受待见,听大人们说,老头是鬼子进村的时候他娘和日本人生的,还叫我们少和老头接触。
②童年的小孩总是不听话的,那时侯我们对老头充满了好奇,经常去捉弄老头玩,往老头头发上扔小虫子或是杂草,用木棍去戳老头衣服上的窟窿,还有时候会跟着老头满大街跑。
也有时候会跑去老头家里,老头家在胡同的正中间,他家的院墙只有一米多高,大门也被他卸下来当床板用了,只剩下空空的门框;正冲着大门有一棵很大的龙爪槐,要我们好几个人才能为起来,这也是院子里的唯一一件整齐的东西,剩下的全都是老头捡来的破烂了;墙头和墙根都生满了杂草,只有一间屋子,但院子看上去并非很宽敞。
③老头有一条尾巴断掉一半的狗,是老头捡破烂的时候捡的。
那天老头照常背着一个破编织袋,我们一群小孩一蹦一跳地跟在他后面捉弄他,老头并不理会地捡着他的破烂。
在一个柴火垛旁边老头发现了那条狗,那时狗已经是快死的样子了,它蜷缩着身子,身上的毛掉了很多,尾巴上还能看出鲜血,嘴里不断发出“呜呜”的声音。
有几个人吓得跑开了,老头过去轻轻的抚摸着它,轻轻得叹了口气,然后从怀里掏出半块黑黑乎乎的馒头掰碎了放在手里拿给狗吃。
最后狗缓过来了,老头回来的时候有了个伴。
④老头的生活来源有两个:平时捡路上的或者村外面的破烂,还有就是捡村里大家不要的破烂。
村里人谁家有了什么没用的东西就丢到街上,到时老头自然就会捡了去。
每当老头去街上捡东西时总也少不了我们的影子,我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老头,虽然最后总会被大人们喝斥开来,但总也乐此不疲。
⑤为此,我还被老头吓到过。
⑥那天老妈吩咐我把我们家的一条旧床单扔掉,我来后刚好看到老头在大街上,于是我叫了几个伙伴出来一块戏弄老头。
不出我们所料,我刚把床单扔掉就被老头捡了去了。
我们跑到老头跟前说要把东西要回来,床单是我家的就是不给老头,一说这话老头不干了抓住床单就是不放,一见老头这样我们也来劲儿了,和老头抢了起来。
我们和老头各拽着床单的一头,想吃了很短的时间,只听见“刺啦”一声,床单被我们扯破了,然后我们就向后倒在了地上,在然后我们都哭了。
哭声惊动了大人们,都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人们开始了对老头的指责,老头一个人站在大街中央不做声地接受着大家的谩骂,最后我们被大人领回家,只剩下老头一个人站在街上,手里拿着那两截床单。
⑦也许老头感觉他是靠大家救济过活的,所以平时老头也会帮村里人做些诸如扫扫胡同之类的事情。
因为那时胡同还没铺上水泥,所以下雨的时候格外泥泞,每当这时总会看到老头弯着腰在胡同里一块一块地为行人垫砖铺路,而要出去的人们总会站在自家门口等老头把路铺过来,不时地还埋怨老头几句,说他太慢。
雨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老头铺好的砖挪走,然后等待下一个雨天的来临。
下雪的时候,胡同里的积雪自然也是老头来扫了。
有老头在胡同里总是很干净。
⑧老头是在一个冬天死的。
⑨那天早晨,路上的积雪已经很厚了并且还在下着,胡同里没人打扫,在大家的一片埋怨中我就结了几个伙伴去“讨伐”老头。
老头的院子里依旧是老样子,因为雪积得很厚所以院子里看起来格外干净;那棵老槐树上也挂满了雪,高处还能看见两个乌鸦的窝。
老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那条狗趴在他旁边嗓子里发出一些低沉的声音。
⑩老头的棺材使用那棵老槐树做的,把它埋在了村头的小河旁边,大人们说像他这样的人能有个棺材就不错了。
⑪也许是因为没有老头跟我们玩,那个冬天感觉格外漫长。
雪化了,老头的狗挺了过来,那天我从老头家门口经过,看到那条狗满满的走到那棵槐树桩旁边,似乎在看什么东西。
⑫我走过去,发现从那棵树桩上冒出了新芽。
9.阅读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4分)(原创)
(1)村里人谁家有了什么没用的东西就丢到街上,到时老头自然
..就会捡了去。
(2)下雪的时候,胡同里的积雪自然
..也是老头来扫了。
10.文中在②⑨两段中两次描写了老头的院子,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原创)11.文章的结尾“我走过去,发现从那棵树桩上冒出了新芽。
”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原创)
12、文章塑造老头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原创)
(二)植物大都爱“藏金”
①人们发现植物竟然具有“收藏金属”的嗜好,还是1865年的事情。
那一年,人们在比利时与德国交界处一片富含锌和镉的土地上,发现一种名叫菥蓂的草本植物在被烧成灰烬时,灰烬里竟然有很多锌。
后来,人们又在岩石缝隙,发现了一种名叫香雪球的草本植物,它的叶子里竟然含有1%的镍。
要知道,镍这种金属对于绝大多数植物来说如同砒霜,一旦它们的镍含量达到了万分之一,那就必死无疑了。
因此,个别植物善于收藏不同金属的特性,还真的是令人惊奇的。
②最近,科学家证实,具有“藏金”本领的植物并不在少数,但收藏能力的大小却各不相同。
如我国科学家就把蔬菜的“藏金”能力分为了强、中、弱、抗4个等级,并按照各自的收藏嗜好,进行了分类排名。
结果显示,叶菜类中的芥菜,对镉、铜和铅有较强的收藏能力;芹菜对镉、汞、砷和铬收藏能力较强;蒿菜、菠菜收藏镉和锌,四季豆和马铃薯收藏铅的能力较强;但包菜、莴笋等则对重金属的收藏能力较弱。
③那么,植物为什么要“藏金”呢?早些时候,科学家猜测,植物吸收这些有毒的重金属是为了避免食草动物的侵害,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菜粉蝶的毛虫对印第安芥菜的叶子就毫无兴趣,因为这些叶子中就包含了0.1%的硒。
不过,这个猜测在蜗牛身上就不应验。
如英国研究人员在一项实验中发现,花园蜗牛总是把水芹作为食物,无论水芹的锌含量有多高,它们的这种习性就是不改。
④那么不是为了防动物侵害,那植物为啥要“藏金”呢?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植物这样做,就好像给自己穿上了“金属铠甲”,这样可以避免病菌入侵。
这个发现来自于一种名为遏蓝菜的植物。
这种植物的叶子中收藏着高浓度的锌、镍、镉等金属元素。
为了破解这种植物“藏金”之谜,研究人员在不同的金属浓度环境中培养了遏蓝菜,并利用常在萝卜等植物中引发疾病的丁香假单胞菌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不论是锌、镍还是镉,只要遏蓝菜体内这些金属的浓度升高,病菌入侵能力就会变弱。
这表明遏蓝菜是利用环境中的金属元素给自己穿上“金属铠甲”,以抵御病菌入侵。
⑤不过,另有科学家认为,更科学的解释是,植物“藏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适应环境,因为它们不能“走路”,土壤里有什么就得适应什么,否则就得交出生存权……
⑥既然植物都具有“藏金”的本领,而且有些植物的“藏金”的本领还超强,那么能否发挥这些植物的本领,让它们为人类做出大贡献呢?
⑦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完全可以利用它们去采集那些需求量大,或稀有且难以用人工办法采集到的金属。
例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5亿人正遭受缺锌的困扰,并且约30%的耕地锌含量偏低。
所以人们可以大面积种植对锌具有很强收集能力的植物,然后把这些锌添加到人们的食品当中。
当然,还可以用于对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让这些“藏金”植物,把重金属“打包带走”。
⑧不过,科学家认为,如果单纯的利用“藏金”植物,人类还是有点被动,因为许多“藏金”植物并不是在哪里都能大面积种植和生长,所以人类要想达到上述目的,还必须要真正搞清楚植物“藏金”本领的秘密,并把这种能力赋予其他植物。
(选自《大科技》2018.2.22,有删改)
13.文章开头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原创)
14.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原创)
(1)最近,科学家证实,具有“藏金
..”本领的植物并不在少数,但收藏能力的大小却各不相同。
(“藏金”有什么表达效果?)
(2)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植物这样做,就好像给自己穿上了“金属铠甲
....”,这样可以避免病菌入侵。
(“金属铠甲”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15.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原创)
16. 结合文章材料对植物具有“藏金”能力的探究,请举例说说如何运用植物的这种本领造福人类?(4分)(原创)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7—20题。
(20分)(原创)
C.因多谢.病(道歉) D. 寻.除宣城内史(不久)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原创)
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
①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
(3分)(原创)
②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
(2分)
20. 请结合选材内容,分析王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原创)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原创)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1)《雨过山村》通过微雨、鸡鸣、竹林、溪水等意象营造的气氛;《边词》描写五原“垂杨未挂丝”和“”等典型景象,描绘出边关“来迟”的春色。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分析。
四(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原创)
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徒手攀岩》,纪录了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徒手征服酋长岩的过程。
酋长岩是全球最大花岗岩巨型独石,高914米,除了少数的罅隙和裂缝,就是笔直光滑的平板一块。
亚历克斯整整做了8年的准备,之前40多次带着保护设施登顶酋长岩,他对于每一步都做了细心的研究,他每天都在练习,他渴望徒手来一次。
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可能。
他的攀岩朋友中已经有二十多人都死掉了。
最终,亚历克斯坚持了下来,在没有借助任何装备保护的情况下,历时3小时56分钟登上了酋长岩顶峰,这是人类攀岩史上划时代的成功。
看完亚历克斯故事后,有人认为“无限风光在险峰”,而有人却认为“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人生如此冒险不值得”。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19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答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请按顺序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一(30分)
6.(6分)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4) _____
(5) _____ _____ 7. (6分)
(1)(2分)①《》②《》
(2)(4分)
二(30分)
9.(4分)(1)
(2)
10.(4分)
11.(4分)
12.(4分)
13.(3分)
14.(4分)(1)
(2)
15.(3分)
16.(4分)
三(20分)
17.()(3分)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19.(5分)
①(3分)
②(2分)20.(4分)
21.(1)(2分)
(2)(3分)
四.(40分)
2019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
6、6.(6分)
(1)经纶世务者(2)会当凌绝顶
(3)水中藻荇交横(4)征蓬出汉塞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5分)⑴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童年》
⑵
示例一:
原因:简·爱答应了罗切斯特求婚,当婚礼在教堂举行时,罗切斯特被人指证15年前已经结婚。
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
简评:简·爱的“离开”是对自身独立尊严的维护,对自己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
原因:林冲被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场,风雪之夜再遭陆虞候纵火谋害,侥幸躲过一劫,杀死陆虞候,离开沧州,由柴进推荐上了梁山。
简评:林冲此次“离开”,意味着一向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他,从此走上了勇敢反抗的道路。
(4分,选其一即可,原因1分、简评2分)
8、示例:爷爷奶奶,去参观请注意三点:周一周二不要去,上午九点后去;不要带狗和刀等的危险物品去;参观票不要涂写、折叠、损坏。
爷爷奶奶您俩玩得开心!
(共5分。
注意事项每点1分,符合情理即可,要求表达合理简洁;得体1分,意思符合即可)
9、(1)顺理成章,写出老头生活凄苦,只能靠捡破烂为生。
(2分)
(2)写出老头为人们扫积雪的自觉自愿。
表现老头为人服务的品质。
(2分)
10、第二段作用:写出老头家的贫穷破败,表现生活的艰苦,为下文老头需要捡破烂为生做铺垫。
第九段作用:渲染了老头去世后悲伤冷清的气氛。
(4分)
11、老头虽然死了,但是他的那些心地善良、无私奉献、懂得感恩的精神品质还是值得人留恋学习的;作者在这株新芽上寄托了希望:大家能改变之前的冷漠无情,多点同情关怀那些弱势群体。
(4分)
12、塑造老头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心地善良:尽管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还收留了一条小狗;无私奉献,懂得感恩:感谢大家的救济就自动自觉为人铺路扫雪。
同时,希望大家能改变之前的冷漠无情,多点同情关怀那些弱势群体。
(4分)
13. 开头举一种名叫菥蓂的草本植物在被烧成灰烬时被发现有锌和一种名叫香雪球的草本植物中含有1%的镍的例子,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植物大都爱‘藏金’”,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4.(1)“藏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的特征。
(2)“金属铠甲”指植物通过吸收金属元素,给自己形成一层保护,能有效避免病菌入侵。
15.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科学家猜测植物为什么要“藏金”:为了避免食草动物的侵害。
16. 可以利用这些植物去采集那些需求量大,或稀有且难以用人工办法采集到的金属。
可以将这些植物种植在农作物田地里,从而减轻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污染,有利于食品安全。
17.C
18. 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19.①第二天早晨,这个迟归的重囚犯果真自己回到了监狱,并用妻子怀孕说明迟归的原因,于是官吏百姓更加赞叹佩服王志。
②与他交往的客人,他专门掩饰他们的过错而称颂他们的优点。
20. 从王志生母去世他哀伤过度而消瘦看出他孝顺;从他冬至让重囚回家过节,为百姓施粥看出他有仁爱之心,体恤百姓;从门下客偷他的车卖掉王志却待他如初看出他宽容大度;从他用有疾病推辞,很少与客人往来看出他为政清静。
(4分)(四选二,人物品质2分,材料结合2分)
21.(1)宁静(幽远);河畔冰开
(2)王诗将“姑嫂相唤浴蚕去”与“闲着中庭栀子花”进行对比,用姑嫂二人无暇赏花来衬托农事的繁忙。
张诗将“五原河畔冰开”与“长安花落”进行对比,抒发了对长安(家乡)的思念之情。
22、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畅。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畅。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情加3-5分。
②书写清楚美观者,酌情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情扣1-3分。
③错别字3个扣1分(重错的不计)。
④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