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课件37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其缓慢
第七页,共38页。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对地表形态 关系 的影响
褶皱山脉 水平运
动和垂
断裂带
直运动 相伴发
生,以
前者为 地势的起伏 主,后 变化和海陆 者为辅 变迁
第八页,共38页。
挤压(jǐ yā)形成褶皱山脉
第九页,共38页。
东 非 大 裂 谷
第十页,共38页。
学生(xuésheng)活动:
第三十页,共38页。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三、岩石圈的物质(wùzhì)循环
(一)三大(sān dà) 岩1石、岩浆岩
(1)、成岩因浆: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 (nínggù)而形成的岩石 (2)、常见类玄型武:岩、花岗岩等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2、沉积岩
(1)、成因
地(表ch(déìnbigǎyo)īn外):力作用 沉积岩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新月形沙丘(shāqiū)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往往堆积形 成状似新月的沙丘(shāqiū),叫新月形沙丘(shāqiū)。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黄土高原 (huánɡ tǔ ɡāo yuán)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富饶的长江(chánɡ jiānɡ)中下游平原
第十二页,共38页。
外力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风、流水 来自地球
(liúshuǐ)、 (dìqiú)外 冰川、生物 部,主要
是太阳辐 射能
风化 (fēnghuà)、 侵蚀、搬 运、堆积
第十三页,共38页。
2、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
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1)风化
风力(fēnglì)风侵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2)侵蚀(qīnsh流í)水海(li浪蚀ú蚀s侵hu蚀ǐ)侵
V形谷;石林、峰林;石钟乳等
海蚀柱、海蚀洞、海蚀崖等
(3)搬运
冰川侵蚀 峡湾、角峰、冰斗、“U”形谷等
风、流水、冰川
(4)堆积
风力堆积 流水堆积
冰川堆积
海浪堆积
黄土高原、沙丘等
冲积扇、平原、三角洲;
冰碛地貌
沙滩
第十四页,共38页。
第十五页,共38页。
对地表形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作用速度 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
内部,主 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 变产生
(chǎnshēn g)的热能
地壳运动、 有些内力 地壳运动是
岩浆
(nèilì)作用 塑造地表形
(yánjiāng) 活动、变 质作用
进 有 (nè些得ilì内很)作快力用,态 式的主要方
则进得很
第一节 营造地表(dìbiǎo)形态
第一页,共38页。
1960 年,基 拉韦厄火山大 爆发,熔岩流
从高处(ɡāo chǔ)奔腾而下, 注入大海,迅 速在海边填造 了一块约2 万 平方千米的新
陆地。
第二页,共38页。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huǒshān)素有“欧洲最高的活火山
第三页,共38页。
变质C _作__用_________ D __冷__却__凝__固______
(2)一从运__动__变岩__化_浆到过形程成构各成种(g_ò_u_c_h_é_ng岩,又)了石到地_壳__物__质__循_的环新产。岩生浆,这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 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
第十六页,共38页。
(shānqū)
山 区 河 流
第十七页,共38页。
山区(shānqū 流
第十八页,共38页。
黄 河 壶 口 瀑 布
第十九页,共38页。
海浪侵蚀作用 (qīn shí zuò yònɡ)
第二十页,共。


冰斗 (bīnɡ dòu)
冰川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风力(fēnglì)堆 积作用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海浪堆积作用(duī jī zuò yònɡ)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四种作用方式之间的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流水(liúshuǐ)侵蚀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风力(fēnglì)侵蚀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冰川(bīngchuān)侵蚀
第十一页,共38页。
学生活动: 1、(1)公元79-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 处于下降运动中,判断依据(yījù)是底部
被石灰岩覆盖部分看不见了。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 于上升运动状态中,判断依据(yījù)是石 柱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生物钻孔的痕
迹。(3)长期性、周期性。
一名考察人员在意大利西西里岛(xī xī lǐ dǎo)埃特纳火山喷发处的熔岩旁
第四页,共38页。
考察人员(rényuán)在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旁观
第五页,共38页。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xíngchéng)
第六页,共38页。
大约4000万 年前,喜马 拉雅山开始 (kāishǐ)隆起, 当时它的年 平均上升速 度只有0.05 厘米。20世 纪最后30年, 喜马拉雅山 的年平均上 升速度达到 了最大,也 只有5厘米。
高低不平
地球外部 外力 太阳辐射 (wàilì) 能 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削低高山,填平洼
地,使地表起伏状 况趋向于平缓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重A熔_再__生_________ B 外___力__作__用__(_w__à_i_
(zàishēng)
lì zuò yònɡ)
No 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5厘米。有些内力作用进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
进得很极其(jíqí)缓慢。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风蚀城堡 、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岩浆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新岩浆
Image
第三十八页,共38页。
A
C
D
E
B
风化
侵蚀(qīnshí) 搬运 沉积 固 结成岩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dìbiǎo)形态的影 响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内力
(nèilì) 作用
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 素衰变所 产生的热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等,奠 定地表形态的基 本格局,使地表
的岩石
石灰岩、砾岩、砂岩,
(2)、常见类型: 页岩,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化石 (huàsh í)
3、变质岩
(1)、成因 (chéngyīn):
岩 石
变质作用
变质岩
(y (jiàá2n))类、型常:见(chánɡ
n
大理石、板岩、石 英岩
s
第三十四页,共38页。
课堂练习:将下列外力作用(wài lì zuò yònɡ)的 形式填入下列关系图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