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工程技术走向产业化的主要技术关键。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它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泛。

面对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如何使微生物发酵工程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该门课程最基本的内容,提高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结合学校特色及院系课程设置特点、学生特点与该门课程特点,进行了积极思考。

现将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1.调整课程体系。

微生物发酵工程涉及生物工业的许多领域,如酶制剂、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等相关工业。

在这些领域中,各种工业产品的具体的生产工艺,包括发酵工程上游技术的菌种选育、中游技术的发酵过程工艺控制及下游技术的产物的分离与提纯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生产模式相同、理论基础相同[1]。

因此我们选择发酵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他产品的生产工艺,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学,这样可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2.选择优秀教材和参考用书。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桥梁,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

选择具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成就的优秀教材,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2]。

根据教学要求,我们选用了2007年高等教学出版社出版李艳主编的《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发酵工程所涉及到的内容,学生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便能轻松掌握发酵工程的相关领域及发酵工业的整个生产过程。

由于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章节顺序安排不同、风格不同,因此,我们除指定教材参考用书外,还为学生推荐了其他参考用书及相关专业网站,如曹军卫主编的《微生物工程》(科学出版社,2007年),徐岩主编的《发酵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陈坚主编的《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在发酵工程领域的视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内容。

《微生物发酵工程》的授课内容以发酵工业过程共性环节为主线。

讲授本课程时,既要阐明发酵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又要重点突出生产工艺操作及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因此,根据发酵产品生产的工艺路线及操作过程,我们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如下顺序编排:绪论、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无菌空气的制备、微生物发酵机理、发酵动力学、发酵过程工艺控制、发酵染菌及防治。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各个章节的衔接,而且可以使学生更清楚、更完整地掌握发酵工艺全过程。

最后通过对典型的发酵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讲解,将各个流程环节有机结合,强调发酵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各种因素和多个参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动态形成,有利于学生从整体观念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并对教学内容加以充实扩展,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科研成果和技术,分门别类地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获得新知识[3]。

二、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文本清晰、信息量大等特点,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内容广泛,知识点多,发酵工艺参数多,如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内容讲授完毕,且学生对所讲授内容没有直观的印象,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视频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该课程的内容。

比如在讲授机械搅拌发酵罐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就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对发酵罐进行在线模拟组装,只有将发酵罐的主要部件都组装到正确的位置,发酵罐才开始运作,这样就掌握了发酵罐的工作原理。

所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在该门课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很好。

2.构建启发式互动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同步进行。

例如,在讲授发酵罐的灭菌方式时,包括在线灭菌及离线灭菌,通过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理解离线灭菌,这时提出大型发酵罐如何完成灭菌过程呢?学生主动思考后,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带到发酵罐现场进行讲授,这样就很容易掌握该知识点了。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众所周知,理工类的课程内容大都比较抽象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联系生活,从同学们熟悉的内容出发。

对于一门课程来说,绪论的讲授尤为重要,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中绪论内容的讲解以大家曾经接触过的发酵产品开始,泡菜、酸奶、味精、酱油、青霉素、啤酒……,大家七嘴八舌,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结合教学内容,布置课程论文,课堂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最后进行汇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李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本文以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发酵工程》为对象,探索了在新形势下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从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构架、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更新、考核制度的完善方面分别进行了较详细的论
述。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工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49-02
【教改创新】. All Rights Reserved.
总。

经过讨论,学生对如何从上游到下游获得发酵产品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巩固了课堂知识,加深了记忆。

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了本学科前沿的科技动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同学们的文献阅读与科技论文写作能力[4]!
三、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完善考核制度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能客观评价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的程度。

因此,我们对该门课程按如下方式考核: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设计(10%)、课程论文(10%)。

课堂表现除考核学生的课堂纪律外,还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纳入考核范畴。

在期末命题时,除了要包括基本知识点外,尽可能增大知识面的考核力度,学生在作答时,需要综合所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同时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路,对考研答题也有所启发。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探索,紧紧抓住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
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益,同学毕业后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李玉英,柴春月,惠丰立.发酵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生命世界,2009,(4):97-98.
[2]纪蓓,崔志芳,王冬梅,李惠娟.《发酵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12):103-105.
[3]韩立敏.“发酵工程”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生物学杂志,2010,27(2):105-107.
[4]潘进权.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酿酒,2005,32(2):17-19.
[5]黄方一,杨登想,杨艳燕.高职院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70-372.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敏(1979-),女,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针灸基础与针灸临床的桥梁课程,更是培养针灸专业学生掌握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但古今各种针灸技术操作方法种类较多,且每一种针灸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操作步骤和实施过程,内容繁杂,学生不易记忆,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要素。

目前我院教研室中青年教师100%都已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均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活跃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但如何有效的正确的进行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以确保高质量教学水平,如何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素质教育为主的,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维,将课堂讲授、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实践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仍是重要环节。

为此教研室积极开展“三加法”教学改革有利激发了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一、加强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
教研室的青年教师都是经历了多年的系统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均具备较完整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知识。

与中老年教师相比,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是最显著的优势,从而十分有助于展开双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

同时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个性鲜明,较容易与大学生沟通,在幻灯片的制作方面能满足大学生的口味而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之青年教师本能的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在院系领导充分肯定青年教师的能力基础上,长期给予鼓励无疑能不断的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青年教师本身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正因为是“青年”教师,必然存在当代青年人的共同特征与需求,面临着世界观、人生观的重塑与定型,从另外一种角度看青年教师也是受教育者。

目前随着科研任务的加重,青年教师容易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少部分人甚至将教学视为简单的任务而已,觉得只要完成任务,不出教学事故即可,缺乏积极主动的教学态度与责任心。

为此教研室定期开展与青年教师的座谈会,教研室主任与导师从自身的成才经验、教学经验、人生经验等多方面与青年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以保证青年教师树立端正的态度与高度的责任心,这也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另外对已能独立授课的青年教师,也须时常由指定的高级职称教师随堂听课。

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能够及时对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估与反馈,并能督促青年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思想重视,认真对待各个教学环节。

二、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
1.新课试讲、全程听课。

新进教师正式承担教学任务前,或青年教师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前,一定要在教研室内进行试讲,听课专家要包括院系各教研室主任及本教研室的所有教师。

青年教师试讲应严格按照课堂教学程序进
“三加法”促进《刺法灸法学》教学改革实践
杜艳军,梁忠,陈邦国,闫庆军,瞿涛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摘要:《刺法灸法学》是针灸专业学生掌握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衔接针灸基础理论和针灸临床的桥梁课程。

鉴于目前我院授课教师大多数为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认识到加强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加强青年教师业
务能力的培训,加强培养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刺法灸法学;教学改革;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50-02【教改创新】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