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检测技术操作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心电图检测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I适应证
(1)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
(2)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
(3)黑矇、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4)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5)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
(6)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7)心脏手术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监测。
(8)心脏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及随访。
(9)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监测、随访。
2.Ⅱ类适应证
(1)Ⅱa类适应证
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②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病人的临床监测。
③对心脏可能产生的影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④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⑤正常人群体检。
⑥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2)Ⅱb类适应证
①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②某些全身性皮肤疾病,如全身性重症银屑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
二)心电图机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普通单一功能心电图机、多功能数字化心电图机(计算机自动测试分析报告存储等)。
2.按采集、描记导联数量分类单导联、双导联、多导联(3导联以上)心电图机。
WHO、国际心脏节律学会等推荐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3.按记录方法分类热笔式、热振式、计算机打印等。
4.按电源分类交流、直流、交直流两用心电图机。
5.按机型分类便携式和台式心电图机。
三)基本技术参数标准
1.安全性按照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的要求,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医用电器设备的电源与信号采集、放大部分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隔离措施,根据隔离的安全程度可分为3
级(B、BF及CF)。
心电图机应符合最高安全级别——CFO级,
可用于记录心腔内心电图。
2.灵敏度标准灵敏度为(10±0.2)mm/mV;最大灵敏度≥20mm/mV;至少提供5mm/mV、10mm/mV、20mm/mV3个档位,转换误差<±5%。
3.噪声<15μV。
4.输入阻抗不小于2.5MΩ。
5.频率响应0.05~100Hz,≥3dB。
6.时间常数≥3.2s。
7.共模抑制比>80dB。
8.走纸速度至少提供25mm/s、50mm/s2个档位,转换误差<±5%。
9.交流漏电<10μA。
10.滤波器交流电滤波器(50/60Hz)和EMG过滤器(25/35Hz)。
11.滞后记录系统的滞后不超过0.5mm。
12.耐极化电压加土300mV极化电压,灵敏度变化不大于土5%。
13.记录笔偏转幅度≥土20mm。
14.外接输出灵敏度为1V/mV土5%,输出阻抗≤100Ω,输出短路时不能损坏机器。
15.外接直流信号输入灵敏度为100mm/V土5%,输入阻抗对地不小于100kΩ。
16.多导联数字化心电图机应具备以下条件
(1)采样率:≥500sample/s。
(2)频率响应:0.05~150Hz,≥3dB。
(3)共膜抑制比:≥110dB。
(4)热阵打印:Y8点/mm,X16点/mm。
(5)A/D转换器:16位以上。
(6)显示屏分辨率:≥320×240dot。
(7)其他:多导同步采集、传送及存储心电图、建立数据库、自动分析诊断、测量、联网及统计学分析等。
四)操作流程
1.由临床医师根据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临床初步诊断、申请理由、检测要求(如附加导联、特殊体位)等。
2.患者办理相应的确认手续(紧急情况除外)。
3.心电图室按临床要求执行心电图检测。
4.出据心电图检查报告。
五)检测要求
1.室温不得低于18℃,检查室远离大型电器设备,检查床宽度不小于80cm,如果检查床一侧靠墙,附近的墙内不应有电线穿行,如使用交流电操作,心电图机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接地电阻<0.5Ω)。
2.工作开始前检查心电图机各条线缆的连接是否正常,包括导联线、电源线、地线等。
3.认真阅读检查申请单,快速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及临床对检测心电图的要求,描记心电图标准12导联和(或)附加导联、特殊体位。
4.除有精神症状、婴幼儿等不能配合者需用药物镇静外,被检测者应在醒觉状态下,
休息5min后仰卧接受检测,检测时要求患者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5.电极安置部位的皮肤应先做清洁,然后涂以心电图检测专用导电介质或生理盐水并应浸透皮肤,以减少皮肤电阻,保证心电图记录质量。
6.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放置标准12导联电极,包括3个标准肢体导联(I、Ⅱ、Ⅲ)、3个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心前导联(V1~V6)。
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导联电极置于乳房下缘的胸壁上。
7.可疑或确诊急性心肌梗死首次检查时必须做18导联心电图,即标准12导联加V7、V8、V9、V3R、V4R、V5R导联,检测后壁导联时患者必须仰卧,检测电极可使用一次性监护电极。
8.心电图记录每个导联至少描记3个完整的心动周期。
9.记录心电图时标定标准电压为10mm/mV,走纸速度为25mm/s,并做标记。
10.其他要求
(1)心电图室应远离电梯及其他大型电器设备。
(2)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盖好机器防尘罩,清洗、消毒电极。
(3)交直流两用心电图机应定期充电,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4)同时使用除颤器时,不具有除颤保护的普通心电图机应将导联线与主机分离。
(5)心电图机属度量医疗器械,应按规定定期接受相关部门检测。
六)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
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
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
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
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
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心电图时间间期的测量规则:在同步12导联(至少3个标准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进行测量,以波形出现最早的导联为起点,波形结束最迟的导联为终点。
七)心电图质量标准
(一)心电图检查诊断由医生和技术员负责,心电图室的位置安排,应便于病区、门诊及急诊。
房间要干燥、通风、安静、保暖、且远离高压交流电源、放射科。
(二)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轻症者到心电图室检查,危重者可在病床上进行检查。
申请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病区及床号、心电图号、简要病史、诊断、心脏用药史(如洋地黄、奎尼丁)、申请医生及申请日期。
各项均须正确填写,如有特殊要求可另注明。
(三)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检查日期、心律、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心电轴、各波形、特征、结论(心律、心电图诊断)及建议。
如图中有干扰或伪差,应予注明。
以往有记录者,应作比较。
(四)心电图室应建立检查登记制度,设登记本,按检查次序每个人只编一号,多次检查者,在检查号后依次编联号,以便记录归档。
应建立姓名、病历及心电图分类卡片,以利资料整理、检索及查阅。
(五)心电图报告应及时发出。
如向心电图室借阅有关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妥善保管,及时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