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炉”职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回炉”职教
作者:暂无
来源:《民生周刊》 2013年第27期
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后续流程,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延续,“回炉”现象折射出大学
生对职业教育观点的良性改变,也反映了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理性认识。

本刊记者刘芯邑
为了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广西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科毕业的张荣辞去了原有的工作,
选择到珠海博实人文科技培训中心“回炉再造”。

今年10月,在工作期间张荣取得了全国自考本科文凭。

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回炉的理由很简单,为了进入珠海格力集团,身揣高学历文凭,不如拥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在珠三
角一带,公司招人真正看重的是技术才能。


在珠海,张荣的“回炉”举动并非个案。

《民生周刊》记者从多家职业培训学校了解到,
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回炉”学技术并不少见。

仅今年,珠海博实新招的65名学生中,来自格力集团的学生就有45人,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占25%以上。

在珠海市南方职业培训学院,拥有专科、本科学历的学生已占到60%~70%。

珠海博实副校长林沛生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
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形势也进一步严峻。

如今,大学生与企业用工越来越“务
实”,“回炉”学技术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职教搭桥
张荣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选择到珠海博实“深造”前,他已经是格力集团的设计师
和编程师。

之所以报名参加珠海博实—天津大学模具自考助学本科班的学习,主要是因为,随
着职务的变化,他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技术难题,以往在大学学到的模具、数控等知识根本不能
满足工作需要。

“大学相关教材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写的,而且多属于基础理论知识,而企业注重
实际操作能力,即便不“回炉”技校,参加企业内部专业培训也必不可少,否则迟早会被淘汰。

”张荣如是说。

珠海博实是2004年2月成立的办学机构,它与天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5所院校联合举办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及在职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天津大学与格力集团是相互合作的办学队伍,学校为企业搭建平台。

建立天津大学模具
自考助学本科班,这样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或
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同时用人单位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学生,减省费时费力的培训环节。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刘伟伦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珠海博实起到了搭桥、修路的作用。

”张荣表示,“自报名参加自
考学习以来,我从未耽误过上班,下班后接着上课,由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分配来的高级教
授授课,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因为可以学到真本领。

而且,学费较低,包括考试费用在内的学
杂费不到一万元,企业还会承担一部分费用,经济上没有任何压力。


张荣在自考学习的两年内,顺利取得全国自考本科文凭,并且用所学知识为格力集团减员
提效、自动化生产做出贡献。

这也让张荣从编程师晋升为车间主任助理,工资待遇也不断上涨,从月收入3000元涨到6000元。

“天津大学针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及时推出模具自考助学本科班,不仅大学生们
可到格力集团参加实训,而且就职多年的企业人员也能参加此课程进行项目培训。

这样,既增
加了大学生们的实践经验,又能给企业人员提供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一举两得。

”天津市自
考办主任林杰说。

为学历镀金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走向务实,不再唯学历是用,虽然学历还是一个门槛,但用人单位
务实的态度已经使许多大学生倍感就业压力。

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毅然决然地选择
到职校“回炉”,意在提升技能操作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开放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吴景明表示,从一开始的凤毛麟角到如今的渐成趋势,“回炉”现象在现有体制下将会持续下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这一现象从起初大学毕业生的个人行为,逐步
演变成高等院校有组织的行为。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到职业院校学习技能,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将使得他们未来的就业更加顺畅。

自2007年起,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学校,先后与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可考取与自己所学专
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刘伟伦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我国大学有本科、专科层次之分,但教育方式和要求趋同,不少高校的本科生、专科生培养没有多大区别,导致一些学生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在社
会上很难生存。

相反,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就业率要高很多。

以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为例,仅2013年,该学院共有2200名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65%。

在天津外语学院攻读英、德双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郑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他从大三
开始就在物色就业单位,先后在3个单位做过英语秘书、翻译、销售等工作,现实让他感到自
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极为欠缺。

比如在一家公司,由于其制造设备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而他对
主流数控技术一无所知,结果翻译起技术资料来颇觉“艰涩”,无所适从。

为此,他来到天津
机电工艺学院学习数控加工技术。

“应该用技能为学历‘镀金’。

”郑弘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太多,一些公司
的老板明确表示,对大学文凭不感兴趣,如果拥有一本《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立即签合同。


郑弘认为,新的人才机制决定了大学毕业生必须能文能武。

到技工学校从头学起,实际上
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使大学生们双手灵巧起来。

即使不去一线操作机床,至少不会说
外行话,干外行事。

“ 还要有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

”郑弘对《民生周刊》记者谈了他的看法,“尽管我们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许多大学生还缺少这种持证上岗的意识。

事实上,只要拿到了大
学文凭,就能够走遍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刘伟伦看来,从准毕业生到毕业生,纷纷到职业院校“回炉再造”,说明学生们的就业
观正在发生改变。

“回炉再造”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扩大了他们的择业空间。

术道结合
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培训中心鉴定中心主任李纪纲表示:“近几年,像张荣、郑弘这样的大
学毕业生,到职业院校接受技能培训的越来越多了。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接受实践技能
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此来增加就业砝码。


当然,质疑之声也不少。

储昭晖认为,“外界对大学生‘回炉’的消极评价,实际上隐含
着一种把大学作为接受教育的终极阶段的观念,所以才会把大学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看作是大
学教育的失败。

其实,职业教育是对大学教育的补充而非否定。


在储昭晖看来,作为高等院校的办学者应考虑如何调整培养目标,而作为考生则应该考虑
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出理性合理的求学选择。

为此,他建议,首先必须确立大职教思想。

他说,中国目前人为地把职业教育划分出来,并不合理。

诸如师范大学、医科大学、外国
语大学等,本身就有着职业教育的指向,所有高等教育的属性都是职业教育。

当下,亟需使得
现有职业教育体系能够上通高等教育、下达普通教育甚至幼教。

其次,高等教育必须调整办学目标。

“以往的观点认为大专层次的高职人才就已足够,其
实不然,职业教育同样需要本科、硕士、博士人才,职业院校也要从专业上进行调整。


“大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虽都承担教育之责,却拥有不同的任务。

”吴景明认为,前者
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培养,重在培养专业理念和学习能力,后者主要负责职业技能的培训。


学教育目前的确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对大学生毕业之后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现象持有批评态
度的人无疑模糊了二者的界限。

在储昭晖看来,应当正视和充分肯定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它是大学教育的后续流程,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延续。

大学生“回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对职业教育观点的良性改变,也反
映了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理性认识。

对于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把大学中学的“道”
与职业教育中的“术”相结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起点,取得更大的
成就。

编辑赵慧美编徐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