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1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特点;
2. 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特征和主题思想;
3. 掌握文中重点词汇、短语及语法知识;
4. 能够用英语对文中内容进行略读和精读,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背景;
2. 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了解文中重点内容及主题思想;
3. 演讲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3min)
主要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讲解什么是科幻小说,令学生理解科幻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预习环节(10min)
播放小视频《月球基地》,让学生了解未来在月球建立科学基地的相关信息,理解作者创作背景。

3.阅读环节(20min)
3.1 略读环节
让学生先看一遍全文,快速浏览内容,弄清故事大概。

3.2 精读环节
3.2.1 思维导图展示
分组讨论并在黑板上用思维导图展示文中描述的地球、月球地景,并引导学生发言,让学生说说熟悉的名词和短语,理解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3.2.2 阅读策略教学
教师给学生们提供几篇简短的文字,引导学生从字面和上下文中理解文章意思,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3.2.3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主题思想
请学生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总结出来,在此基础上,讨论此文的主题思想,并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交流讨论。

4.课后延伸(10min)
让学生自由阅读《月亮上的足迹》一书,向同学分享阅读体会和感触,促进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五、作业布置
1.教师留下作业,要求学生复述全文大意;
2.教师留下作业,要求学生结合主人公性格进行短文写作;
3.建议学生选择有趣的科幻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感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景教学和阅读策略的教学,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文本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阅读的兴趣。

下一步,我们应更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引导学生善于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口语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科幻小说的特点和阅读技巧,还通过分析主人公性格和讨论主题思想,提高了文本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

教师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记忆文本,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反思中提出下一步应该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未来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总之,本节课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2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一些基本概念,
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月球的表面特征等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背景和过程,并思考人类前进的勇气与决心。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归纳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人类登月的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品味人类挑战自我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2. 课堂互动讨论法。

3. 归纳法。

四、教学内容
1. 学习月球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3. 探讨人类为什么要登月。

4. 讲述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

五、教学步骤
1. 开场白
老师先与学生交流一下,通过几个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对学习进行一定的猜测。

2. 导入
通过一段英文新闻报道,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让学生猜测下个课题的主题是什么。

新闻报道:In July 1969, the United States sent a spacecraft called Apollo 11 to the moon. Two American astronauts, Buzz Aldrin and Neil Armstrong, became the first human beings to walk on the moon.
3. 展开学习
(1)学习月球的基本概念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月亮的形状,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带着学生来学习月球的表面特征,如深坑,高峰等。

边学习边逐渐进入下一个话题。

(2)了解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月亮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月球在太空中的位置。

然后用图像来解释月球围着地球转的过程。

(3)探讨人类为什么要登月
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人类要登上月球,并对人类探月的意义进行讨论。

老师还可以用一些典型的图像,视频成果来展示人类登月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讲述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过程,老师可以边讲述,边发放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跨越了38万公里的人类冒
险之旅。

4. 结束语
在讲述过程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

六、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了解了月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人类登月的过程,他们也能够思考人类探索自然的价值和勇气。

对教师们而言,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他们也可以逐渐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更好地培养所需要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人类探索自然的勇气和价值。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引导思考的方式,使得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对教师而言,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他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为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学生提供参考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3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课文中单词、词组和句子的含义,并正确运用。

2. 能够抓住作者与父亲寻找月亮的主题思想,理解生命的不易和珍贵。

3. 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人类探索的精神和勇气,了解火箭、太空舱、宇航员等相关知识。

4. 能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和想象,了解月球表面的环境,感
受宇航员在外太空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课前准备
1.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文内容,研究文中难点,制定教学方案。

2. 教师还应该准备好合适的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视频等,以便展示宇宙太空的图像和视频。

3. 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孩子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
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提问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月亮的神秘之处。

例如:是否有同学看过《阿波
罗13号》,了解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见闻?
2. 阅读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意境和精神。

通过让学生自己品读文本,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感受文字的生动形象和表达方法。

3. 回答问题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了解学生的阅读状态和理解程度。

例如:作者的父亲为什么要带着他去寻找月亮?作者认为月亮是什么,为什么?
4. 对话衍生
在课堂的交流中,教师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想法碰撞,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和讨论热情。

例如:如果你可以去月球上探险,你想探索什么?你会遇到什么麻烦?
5. 知识背景
在交流中,教师不妨简要介绍一下宇宙太空的常识和基本常识。

例如:月球的形成、探险,火箭的研发和组装等,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探险的经过和过程。

6. 归纳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忆整个探讨过程,对学习内容有个全面而有序的认识。

四、当堂作业
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月球探险的随笔,描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2. 要求学生带来有关火箭、太空舱、宇航员等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收获
通过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探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探险的精神和勇气,对外太空的环境、地形等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这次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加有力地进入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新时代
通过对《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探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人类探险精神和勇气的认识,还初步了解了外太空的环境、地形等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课堂的交流和讨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此外,通过当堂作业的要求,学生进一步拓宽了对探险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本次课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新时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收获颇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