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献朝会赋第十一段赏析【清代】吴敬梓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 骈体文
拟献朝会赋
第十一段
清代 吴敬梓
作品赏析
• 古代称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古代朝会有两种,一为大朝,指皇帝于元旦、冬至及大庆之日御正殿受 群臣朝贺;一为常朝,指皇帝于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前者属于礼节庆贺性质,后者属于日常公务性质。常 朝中因御殿的时间不同而有早朝、午朝之分;因觐见的人员身份不同而有皇太子、诸王朝、诸司朝觐、藩属来朝等区 别。“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南史·褚裕之传》:“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然﹝建都﹞所贵於中者,取其便朝会耳。”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每朝会之年, 天子行幸东都,接见诸侯,此乃便民之政也。”刘师培 《文说》:“记贡纳,必饰百牢。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御门听政是皇帝在乾清门讨论百官题奏,是一项沿袭自明朝的制度。明代有政务早朝,皇帝定 期临朝,处理政务。但明中后期,官僚制度愈臻完善,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逐渐成为定制, 皇帝早朝缺乏实际意义,这也是明后期皇帝数十年不临朝,而国家政务依然得以运转的原因。 清代立国后,重新恢复了这项制度,据史料记载,顺治朝即有御门听政,但其时御门听政并不 十分重要,大体即是皇帝逢五临朝,而日常政务则是由各部、院进呈皇帝(摄政王)御览,皇 帝当场给出意见,再有官员带回各机构拟旨执行。
• 但是,就像之前提到的,皇帝每日临朝未必是有必须处理的政务。明后期皇帝数十年不朝,国 家也未见得不能运转。所以康熙帝更多的是将每日临朝视为一种勤政的象征,并以此激励各级 官吏。到了康熙中后期,凡遇大雨雪天气,即特旨停朝。遇大寒、大暑时节亦停奏事。不过, 终康熙一朝,出了皇帝出巡,或极特殊情况,康熙帝基本自亲政以后坚持每日一朝。就算病中 无法临朝,被迫暂停御门听政,待病体稍愈,必第一时间恢复“早朝”,不多做修养。
• 御门听政真正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是在康熙朝,康熙帝以勤政著称。康熙六年七月初七,亲政 当天的康熙皇帝于乾清门开始了第一次听政,并命令“嗣后日以为常”。自此,终康熙一朝, 御门听政成为定制。康熙朝的御门听政,不仅每日举行,且要求各部院官员依次公开报告,并 在“早朝”处理“折本”。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参加御门听政的,除了各部院堂官外,中下级 官员也都被吸纳进来,康熙朝的“早朝”可谓规模宏大。
• 上朝简单来说是皇帝御临朝会,而朝会又有专注于礼仪的朝会,也有单为处理政务的朝会。礼仪性的朝会分为大朝 (即逢元旦、万寿、东至三节,帝御太和殿)和常朝(每月逢五朝会);处理政务的朝会则有御门听政(康熙朝盛行) 和皇帝内朝接待诸部堂官及军机大臣(雍正、乾隆朝逐渐兴起)。
• 《茶馀客话》记载,大臣年六十五岁以上,可骑马入紫禁城者,先列名俱奏。准骑者由东华门入至箭亭下马,由西华 门入至内务府总管衙门前下马。清王世祯《分甘余话侧记》:“大内南书房在干清门内西廊下,内直翰林官居之,其 出入皆奉旨由某门侍卫某人导引伴送。壬戌后,特旨内直官许于禁中乘马至所出入之门”。不仅有止车门与下马碑之 规矩,古代官员上朝时还不准点灯。据相关史料瞭解到,为的是方便夤夜出入和消弭火患。每天上朝,住在宫外的官 员一般都会早到,明高启《早至阙下候朝》诗云:“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拱门未放朝。”所述的便是常参官提前到 达的情景。提前到达的官员,一是为了等候传唤,二是借光。“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的官员, 不能骑马不能坐轿子,他们究竟是如何达到上朝的地点的?除了摸黑进宫,就是借光上朝。据《清朝野史大观》介绍, 凡京官上朝,大抵都从东华门进宫。第一个进宫的是一乘骡车,载活猪两口,专供坤宁宫祭神用。然后才依次是奏事 处官员、各部院衙门递奏官和各省提塘官(各省督、抚选本省之武进士或候补、候选守备等,于咨行兵部后充补,驻在 京师,负责京、省往来文书递送的官员),因他们提前送到的各式公文和报告,可能会成为皇帝在朝会上提出讨论的议 程,因而会被特许给灯。
图片欣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简介
•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 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 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 印”)。清代小说家。
•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 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初荐 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精熟《文选》, 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 (今存四十三则)。
殷殷戴旞,映宮草之霏微;細細爐煙,駐游絲之繚繞。 凜昊天之明旦兮,較鵷班而尤肅。
……………………………………………………… ………………………………………………………
“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古代在皇宫裡供职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朝会, 也就得“上朝”。朝会区分为大朝和常朝等。如果君主生病或怠政,也就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 之说。《北平怀旧》:清代皇帝每日凌晨三点上朝办公,召见的第一拨儿人是军机大臣,名曰 “叫起儿”。第一起后,才召见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员都在宣武门外,每天夜间起来进前门上朝, 因此夜间一点钟前门就打开了,其它的门则天亮才开。王公亲贵由神武门进宫,其馀各官员都由 东华门进出,东华门外有标准性建筑物“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到帝王大门口, 乘轿者下轿,骑马者下马,这是规矩,不可冒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