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闽南金三角,蚵仔煎是一道考验妇女厨艺的必备菜之一。虽然菜谱很简单,但是要做得特别好吃,还是有 些难度的。不同的人炒煎出来的口味也是不同的。而新娘子入门后,第一次给公婆做的家常菜中最好要有它。做 得好的,会让公婆另眼相看的。这道家常菜是家家户户“办桌”时的首选必备菜(其他还有炒“闽南小炒”、 “安溪湖头米粉”等)。
蚵仔的学名叫牡蛎,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属食用贝类。壳多为三角型,厚薄因种而异,分布 于热带和温带。牡蛎的营养价值丰富,被人比喻为“深海牛奶”。
各式蚵仔煎成品(20张)广东人称牡蛎为“蚝”,而在闽南及台湾一带称之为“蚵仔”。闽南有句俗谚叫“肥 蚵仔肥韭菜”,意思是农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蚵仔最为肥硕的季节。蚵仔煎则是两者奇妙 的黄金组合。将韭菜切成一指节长短,和洗净的蚵仔搁在一起,加入稀释番薯粉作为粘合剂,入油锅煎至金黄。 潮汕人虽写作“蚝烙”,却读作“ô lok”,与蚵的闽南语读音“ô”一致,可见两者的渊源关系。
蚵仔煎(5张)蚵仔煎(海蛎煎)是福建沿海城市,台湾和潮汕地区的特色小吃,在闽语系地区(闽南-泉州厦 门漳州、福州、莆田、潮汕)自古有之,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 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
闽南,台湾,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台湾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 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鸡蛋、葱、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营养价值
牡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海产品,也是一种很好的美容食品。其适宜体质虚弱的儿童,以及患有肺门淋巴 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癌症和放疗、化疗后的人食用;也适宜糖尿病人和患干燥 综合症、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之人食用;同时,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和怀孕期间也皆宜食用牡蛎。而患有 急、慢性皮肤病者则应忌食牡蛎,此外,脾胃虚寒、滑精、慢性腹泻、便溏者也不宜多吃。
谢谢观看
蚵仔煎
闽台潮传统小吃
01 菜品起源
03 菜品制作
目录
02 菜品特色 04 营养价值
蚵仔煎,(闽南语读做ou a jia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起源于福建泉州,流 行于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
2018年9月,当选福建十大经典名菜。
菜品起源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公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 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 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 省的小吃。
蚵仔煎虽然到处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还是保持着要吃蚵仔煎,就要到蚵仔产地去吃的观念,例如要到台南 安平、嘉义东石或屏东东港这些盛产蚵仔的养殖地去吃,有“小泉州”之称的鹿港的蚵仔煎也是很出名的。
菜品制作
所需材料 主料:新鲜海蛎200g、鸡蛋4个 配料:香菜2棵、红薯淀粉50g、胡萝卜1/2根、香葱1根 调料:蒜蓉辣酱1大勺、蚝油1大勺、盐1茶匙、糖30g 【准备】 鸡蛋打散,香葱切碎,胡萝卜去皮、擦丝; 制作步骤 所需材料 主料:蚵4两、葱2根、蛋2个 辅料:料1:太白粉2大匙、地瓜粉2大匙、清水1杯、盐少许;料2:少许古龙酱油、味哙1/2大匙、番茄酱4 大匙、糖1大匙、盐1/4茶匙、在来米粉1大匙、清水1/2杯
一般人均可食用鸡蛋,不过也有部分人群不宜多食。其中包括肝炎病人、吃鸡蛋过敏的人、发热病人、腹泻 病人、高血脂和肾脏病人、皮肤生疮化脓的人,以及脾胃虚弱、胃脘胀满、舌苔厚腻者。
一般人均可食用红薯淀粉。
牡蛎
牡蛎提取物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于胰岛素分泌和利 用,又能使恶性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增强,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牡蛎中所含丰富的牛黄酸有明显的保肝 利胆作用,这也是防治孕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良药。而牡蛎中所含的丰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则对促进胎儿的生长 发育、矫治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好处。与此同时,牡蛎又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 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此外,牡蛎还含有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 维生素B12中的钻元素是预防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牡蛎又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
另一种比较有根可循的说法是,台湾蚵仔煎是随着郑成功大军和福建、潮汕移民的迁入,带入了台湾本土。 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喜爱的美味佳肴。如今台湾的蚵仔煎与福建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的蚵仔煎制作工艺都具有 高度的一致性。
菜品特色
蚵仔为闽南语,指牡蛎(海蛎)。福建福州、莆田、闽南地区、台湾、潮汕常做家常小吃海蛎煎,口感香脆, 内馅香滑。
蚵仔的学名叫牡蛎,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属食用贝类。壳多为三角型,厚薄因种而异,分布 于热带和温带。牡蛎的营养价值丰富,被人比喻为“深海牛奶”。
各式蚵仔煎成品(20张)广东人称牡蛎为“蚝”,而在闽南及台湾一带称之为“蚵仔”。闽南有句俗谚叫“肥 蚵仔肥韭菜”,意思是农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蚵仔最为肥硕的季节。蚵仔煎则是两者奇妙 的黄金组合。将韭菜切成一指节长短,和洗净的蚵仔搁在一起,加入稀释番薯粉作为粘合剂,入油锅煎至金黄。 潮汕人虽写作“蚝烙”,却读作“ô lok”,与蚵的闽南语读音“ô”一致,可见两者的渊源关系。
蚵仔煎(5张)蚵仔煎(海蛎煎)是福建沿海城市,台湾和潮汕地区的特色小吃,在闽语系地区(闽南-泉州厦 门漳州、福州、莆田、潮汕)自古有之,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 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
闽南,台湾,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台湾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 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鸡蛋、葱、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营养价值
牡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海产品,也是一种很好的美容食品。其适宜体质虚弱的儿童,以及患有肺门淋巴 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癌症和放疗、化疗后的人食用;也适宜糖尿病人和患干燥 综合症、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之人食用;同时,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和怀孕期间也皆宜食用牡蛎。而患有 急、慢性皮肤病者则应忌食牡蛎,此外,脾胃虚寒、滑精、慢性腹泻、便溏者也不宜多吃。
谢谢观看
蚵仔煎
闽台潮传统小吃
01 菜品起源
03 菜品制作
目录
02 菜品特色 04 营养价值
蚵仔煎,(闽南语读做ou a jia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起源于福建泉州,流 行于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
2018年9月,当选福建十大经典名菜。
菜品起源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公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 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 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 省的小吃。
蚵仔煎虽然到处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还是保持着要吃蚵仔煎,就要到蚵仔产地去吃的观念,例如要到台南 安平、嘉义东石或屏东东港这些盛产蚵仔的养殖地去吃,有“小泉州”之称的鹿港的蚵仔煎也是很出名的。
菜品制作
所需材料 主料:新鲜海蛎200g、鸡蛋4个 配料:香菜2棵、红薯淀粉50g、胡萝卜1/2根、香葱1根 调料:蒜蓉辣酱1大勺、蚝油1大勺、盐1茶匙、糖30g 【准备】 鸡蛋打散,香葱切碎,胡萝卜去皮、擦丝; 制作步骤 所需材料 主料:蚵4两、葱2根、蛋2个 辅料:料1:太白粉2大匙、地瓜粉2大匙、清水1杯、盐少许;料2:少许古龙酱油、味哙1/2大匙、番茄酱4 大匙、糖1大匙、盐1/4茶匙、在来米粉1大匙、清水1/2杯
一般人均可食用鸡蛋,不过也有部分人群不宜多食。其中包括肝炎病人、吃鸡蛋过敏的人、发热病人、腹泻 病人、高血脂和肾脏病人、皮肤生疮化脓的人,以及脾胃虚弱、胃脘胀满、舌苔厚腻者。
一般人均可食用红薯淀粉。
牡蛎
牡蛎提取物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于胰岛素分泌和利 用,又能使恶性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增强,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牡蛎中所含丰富的牛黄酸有明显的保肝 利胆作用,这也是防治孕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良药。而牡蛎中所含的丰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则对促进胎儿的生长 发育、矫治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好处。与此同时,牡蛎又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 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此外,牡蛎还含有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 维生素B12中的钻元素是预防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牡蛎又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
另一种比较有根可循的说法是,台湾蚵仔煎是随着郑成功大军和福建、潮汕移民的迁入,带入了台湾本土。 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喜爱的美味佳肴。如今台湾的蚵仔煎与福建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的蚵仔煎制作工艺都具有 高度的一致性。
菜品特色
蚵仔为闽南语,指牡蛎(海蛎)。福建福州、莆田、闽南地区、台湾、潮汕常做家常小吃海蛎煎,口感香脆, 内馅香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