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三页,共四十四页。
二、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1.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客观物质性; (2)社会历史性 (3)自觉能动性 (4)直接现实性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实 践。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 A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 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 C 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 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 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 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这一观点说明( ) A 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 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阶段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4.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唯物主义都是反映论,坚持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和前提。
反映就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在人脑中的摹写、摄影。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因为(一)它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脱离实践
的消极被动反映论,因为实践是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过程,阐明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 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又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能动过程,从而创立了能动的, 革命的反映论。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一页,共四十四页。
备考指要
考点: (1)对认识本质的认定; (2)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真理的客观性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6)真理与谬误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页,共四十四页。
第一节 实践和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单选 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 能否满足人的需求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四页。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 性,是指( )
A 实践标准是不可能的 B 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
4.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但是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则并 不来源于实践
5.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达到理性认识。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第二节 认识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1.真理和谬误 真理是同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认
识。 谬误则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一致的产物,谬误则是主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
3.做好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 一思想说明( )
A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 的观点
B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C 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 上级的指示与决议不能作为行动的根据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 化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九页,共四十四页。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 飞跃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认识对实 践的能动作用,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实现认识的目的,也只有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中,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完善、丰富和发展。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五页,共四十四页。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主体和客体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 认识活动离不开认识主体、认识对象、认识活
动这三个要素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六页,共四十四页。
三、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个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又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正 确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认识的辩证发展原理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领导 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页,共四十四页。
单选 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
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8.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 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 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 明了( )
A 知行不可分割 B 知行合一 C 知行相互促进 D 行先知后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9.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慧星撞击木星的天 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 这一事实表明( )
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一实践的全过程中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四页。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 从相对真理对绝对真理的发展 B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A 世界并不神秘,科学能够揭开它的奥秘 B 感性认识只能认识自然界的现象,科学则能揭示它的本质 C 从感官获得的认识是不可靠的,从科学实验中获得的认识才真正
可靠 D 认识是一个从不知到知,再到完全知的过程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6.关于实践,正确的说明是( )
A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工具,乃至实践的结果都 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活动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七页,共四十四页。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
官直接接触客体而产生的,是人们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 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表面 性和生动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主体对感性认识材料的 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 的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等特点。
生产实践是人们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没有实践,认识不能产生; 没有实践,认识不能发展;没有实践,认识得不到检验;没有实践,认 识就毫无意义。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 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认识 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识的认 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观背离客观的表现。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2.真理的客观性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
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其形式是主观的(是一种意识现象),真
理的客观性最本质之点是说任何真理均包含不 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判断题 1.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2.主体之所以能够反映客体,其根源在于人类改造世界 的社会实践
3.“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 是唯物的。
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 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通过实践可将理论或主观
认识与现实的客观的东西加以对照,相符的即真理,不相符的即 为谬误。
而安” B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C 王阳明提出:“知即是行”,“知行合一” D 老子说,“不行而知”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2.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 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 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客体是指( ) A 客观存在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B 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C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D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过程 D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 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
A 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D 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4.人们必须重视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这是因 为( )
A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B 认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C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 D 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认识的源泉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5.某年3月的一天,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在哈密地区上空发现 一个不明飞行物,它放射着按照灯式的强光,与飞机相对而行。目击者 疑惑不解,以为是星外来客照着飞碟光临地球。后来科学家依据实践判 明,那并非是什么星外来客,而是大气中的等离子体火球在高速旋转飞 行。这表明( )
B 一切实践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在的实践 是过去实践的继续和发展,而任何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都 受到当时当地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既具有历史继承性, 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C 人的实践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使客 观世界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自觉活动
D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相互贯通,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通过实践可以把认识变 成直接的现实,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内容总结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唯物主义都是反映论,坚持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的出发点和前提。(二)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过程, 阐明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又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 能动过程,从而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生产实践是人们获取物质生 活资料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 基础。认识活动离不开认识主体、认识对象、认识活动这三个要素
8.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 “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
行观的有( ) A 孔子提出:“生而知之”;孟子说:“不虑
关于实践正确的说明是?a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工具乃至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活动切实践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b一切实践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在的实践是过去实践的继续和发展而任何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都受到当时当地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c人的实践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自觉活动?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一实践的全过程中现在的?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