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与心理调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的心理与事故预防
•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部疾病的影响
•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
•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 人的心理是以人的全部生理活动为基础的
• 主观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客观事物规律的 不一致,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一)事故及其人的个体影响因素
•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 事故原因 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中断,并有 时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的一种意外事件。 危险因素(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 • 人的个体因素 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 – 智力 – 健康及体力状况 – 疲劳 – 工作经验 – 性别 – 生活紧张
临界期与非临界期事故发生状况的对比
单 位 事故次数 (人次) 临界期所占 百分比(%) 非临界期所占 百分比(%) 备 注
美国金属加工厂、 化工厂、纺织厂 美国工业部门 美国密苏里州 日本治安部 东京警视厅 大阪警察局 日本沃米公司 瑞士 苏黎世城 联邦德国农业机 械部门 联邦德国环卫部 门 澳大利亚
事故预防与心理调控
主要内容
• 导言 • 人的心理与事故预防 • 自我心理调试
一、导言
2011年10月10日,是世界第20个 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对 精神卫生进行投资”。我国精神卫生 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 促进精神健康”。
中国精神卫生标志
绿色代表健康,使人对健康的人生与 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希望;绿丝带寓意爱 心,既是社会和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理解 与爱心的表达,更是一种倾力支持精神卫 生工作和不断完善自身精神健康,共创和 谐社会的行动标志;轻盈飘动的绿丝带, 象征着快乐和愉悦的心情,这是我们实现 生命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生生不息的源 泉。
– 宣传教育不可少 – 触摸“伤疤”很必要
– 规章制度严落实
– 安全技能要练到 – 人性管理责任高 – 提高收入最重要
是什么让我们内心拧巴?
东莞站长因列车员帮旅客 爬窗被免 网友反对 铁路员工:“我们都想着 能让乘客坐上车,一些人 挤不上车,蹲在站台上哭 的样子,我就感觉是看着 自己的妹妹,是自己的亲 人在哭,特别难受。”
201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 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 和谐健康
全民焦虑,转型社会的“成长痛”
• 上海一家心理研究机构日前通过对1000户城市家庭的 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快乐正悄然地离民众远去,而焦 虑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病。从东部都市到西部农村, 从普通民众到达官巨富,焦虑如同空气,挥之不去。 •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另 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无处发泄而又心犹不甘的,容易 把焦虑外化为暴力,向社会宣泄不满,从而导致整个 社会充满暴戾之气 • “全民焦虑”下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 焦灼不安,对未来缺乏乐观预期,公众缺少安全感、 幸福感;阶层分化、固化、对立、仇视,人人自危, 直接动摇社会和谐乃至稳定的根基。 。
感”……
据有关资料统计,劳动过程中有58%—86% 的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20世纪60年代发生事
故,人为因素占20%;而90年代,人为因素上
涨到80%—90%,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生理因
素和心理因素。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使
事故发生率提高了30%。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
心理过程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影响安全行为的异常心理因素
• 职业枯竭
– 指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尤其服务性)职业中,因持续的 工作应激、消极情绪体验造成的心身疲惫和消耗状态,类似 于电池能量的耗竭。 – 症状主要有:感觉疲乏、力不从心;厌倦、缺乏激情;易激 惹、抑郁、焦虑;注意力涣散、工作效能下降;甚至造成失 眠、茶饭不思及身体消瘦。 – 具体表现为:深感自己现在心情低落,脑子反应变得比从前 慢;和人共事、交流显得没有耐心、很急躁;心急火燎有暴 力倾向,容易骂人和打孩子等;精神总是很紧张,但又无法 集中注意力,终日在恍恍惚惚中痛苦但无法自拔;总是感觉 很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精力。
易酿成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十种人
• 一是不懂安全知识的“糊涂人”。• 六是贪酒的“迷糊人”。
• 二是马虎蛮干的“鲁莽人”。
• 三是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 人”。
• 七是探亲归来的“疲劳人”。 • 八是凭经验作业的“法盲人”。
•
九是参与家庭经商活动的“经济
人”。
• 四是新婚前后的“甜蜜人”。
• 五是精神上受刺激的“分心人”。• 十是受批评处罚的“情绪人”。
300 1200 100 1163 331 700 300 497 100
70 70 57 59 82 70 59 57 65.7 97.8 83 79
30 30 43 41 18 30 41 43 34.3 2.2 17 21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 1963 ~1968 年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
三、自我心理调控
身心一体——不良情绪引发的生理疾病
症状
颈椎疼痛
百分比
75
症状
头昏眼花
百分比
80
咽喉肿大
溃疡
90
50
头疼
便秘
80
70
胆囊胀痛
胃(肠)胀气
50
99(44)
疲劳
90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 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 每个人应当像关注自己的饮食 睡眠一样关注自己的情绪。
脸部与头部 自我意识核心
探索我们的内在冰山
身 心 和 谐 人 际 和 谐 社 会 和 谐
身心平衡点
静心冥想:气定神闲
冥想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和使用自己的大脑右半球。
冥想是在人的内心世界开展工作,将人所拥有的一切
汇聚到一起——通过感官、对自己的感受、呼吸和放松。将
这些散乱的部分汇拢到一起以后,我们就可以调动自己的内 部资源。 冥想应当是积极的。
音乐
腹式呼吸练习
• • • • • • • 吸气,我将所有的注意力降到我的腹部;呼气,我将所有的注意力降至我的 腹部……腹部,腹部 吸气,我保持在腹部的位置;呼气,我保持在腹部的位置,……腹部的位置, 保持 吸气,我感觉到我的腹部凸起;呼气,我觉知到腹部凹下……腹部凸起,腹 部凹下 吸气,我感觉到我的呼吸急促,肤浅,不平均;呼气,我感觉到我的呼吸急 促,肤浅,不平均……吸气,呼气 吸气,我感觉到我的吸气平稳下来;呼气,我感觉到我的呼气减缓下 来,……平稳下来,减缓下来 吸气,我感觉到我的愤怒、绝望、忧惧、紧张已经消逝;呼气,我感觉到我 的愤怒、绝望、忧惧、紧张已经消逝……强烈的情绪,已消逝 吸气,我感觉到我稳定平衡;呼气,我对我的稳定平衡,微笑。
速度的代价
“中国用30年走过了其他国 家一两百年的历程,急剧的社会 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刺 激和挑战,整个社会范围内也就 出现了全面的焦虑。”
以4个城市数千户居民为样本, 有学者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城市人 群心理压力情况进行心理测量和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转型 的变化与竞争、不确定性等压力 源是形成焦虑的主要原因。
马 克 吐 温
●
大 多 数 从 未 发 生 过 。
历 了 很 多 不 幸 , 但 这 些 不 幸
我 是 一 个 年 迈 的 老 人 , 我 经
——
与事故预防关系密切的基本情绪
不要总觉得被轻视,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分量
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总 结
• 从心理学角度抓好安全生产的具体应对措施
• 相对心理学认知范畴的“焦虑”,现阶 段“全民焦虑”的内涵更宏阔幽深。它 既有社会急剧转型,以单位和农村公社 为标志的“半传统”社会形态的解体, 进入陌生人社会所带来的“不适感”; 社会价值多元化催生的精神层面的“混 乱感”;也有生活成本急剧增长、收入 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 足等导致的“被剥夺感”;还有公权失 范、官员失职渎职等造成的“压抑
生物节律变化曲线
生物节律理论认为,人的体力、情绪 和智力是起伏变化的,它们各有自己的高 潮期和低潮期。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 力33天为一周期。在高潮期与低潮期相互 转移的“临界期”间,由于机体内部发生 剧烈变化,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 所以容易出差错。如果在临界期内多加注 意,即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身体心灵阅读
▲颈部
▲喉咙、下巴和下颚
人体的总机
▲胸腔
情绪沟通中心
▲肩膀
负责的能力
▲横膈膜
感情的表达
○
骨盆 生存的原始能量
双臂和双手 行动的延伸 腹部与下背
▲下背
情绪通道
▲生殖器部位
情绪的工厂
▲腹部
性功能与人际关系
▲腿部
容易积累情绪 脚踝与膝盖 轻松感的关键 腿与脚
情绪的涡流
自我立场安全感
▲脚板
心理的支持
情感过程
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情绪、 情感、情操
人在工作时不怕困难、去完成任 务的心理过程
心 理 学
心 理 现 象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等
能力、气质、性格等
安全心理学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劳动 生产过程中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其任务是 减少生产中的伤亡事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事故的原 因,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状态, 探讨人的行为特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安全的关系; 发现和分析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 联以及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从心 理学的角度提出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 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以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生产顺利 进行。
(二)影响安全行为的异常心理因素
疲劳指人在活动过程中机体的某些部分 或整体机能的下降或衰竭状态。它对工 作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安全性具有非常重 要的影响。
• 心理疲劳(倦于工作,不想再干)
– 心理疲劳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心理疲劳指人体肌肉工作强度不大,由于神
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 心理疲劳的症状 烦的工作而引起心理机制发生变化的疲劳。 • 工作态度和动机 (1)早晨起床后,感觉全身无力,四肢沉重, (1)保证合理休息,消除生理疲劳 心情不好,甚至不愿意和别人交谈; • 个人期望 (2)学习、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去做, (2)改善工作环境 • 情绪因素 工作中错误多,效率低; (3)提高对单调作业满意程度 (3)容易感情冲动,神经过敏,遇到不顺心 • 精神负重 (4)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 的小事也会大动肝火; – 疲劳与事故的关系 (4)眼睛酸痛,思维迟钝,全身感到不顺服, 眩晕、头疼、头重、背酸、恶心等; – 消除心理疲劳的措施 (5)困乏,可是又睡不着; (6)没有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等 药物危害 • 心理负荷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