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刮骨疗毒”真的存在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公“刮骨疗毒”真的存在么?
《三国演义》书: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名声大震,在攻打樊城时被曹仁弓弩手所伤,右臂中箭,翻身落马。

后遇神医华佗以刮骨疗毒之法治右臂箭伤。

饮酒食肉,谈笑弈棋间,华佗刮尽其毒,关公右臂伸展如故,病愈。

这一段将关公的豪气、坚韧描写的淋漓尽致。

那么《三国演义》中的刮骨疗毒是否存在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刮骨究竟能不能疗毒?
想搞清楚刮骨能不能究竟疗毒,首先必须了解骨头。

每一块骨头都是封闭的结构,就像充满气的车胎,骨髓腔里的物质就像是充满车胎的空气。

华佗所用刮骨疗毒之术是: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尖刀切开皮肤肌肉,用刀刮除骨头表面的毒素,敷药,缝合伤口)。

这种方法是为了刮出骨头表面(骨质)的毒素。

但是对于疾病的诊治是没有任何意义和效果的,所以说“此刮非彼刮”。

而现代医学所采用的“刮骨之术”是治疗骨髓腔内的病变。

需要穿透骨头表面的骨质,进入髓腔。

在现代医学的诊治观点里,当骨髓腔里的骨髓出现化脓性感染病变时,就需要“刮骨之术”来治疗。

这主要指骨髓腔穿刺引流术和开窗引流术。

由于化脓性细菌的感染和繁殖,造成了骨髓腔这个密闭空间里的压力越来愈大,就像不断充气的车胎。

为防止车胎爆掉,就必须要拧开气门芯放气。

骨头也同理,只不过是对骨头扎个针眼,用穿刺针刺入骨髓腔,将骨髓腔这个车胎扎破。

抽出骨髓腔里的感染分泌物,同时还可向腔内注入抗生素,起到杀菌、抗病毒的作用。

这就叫做穿刺引流术。

当骨髓腔里的感染分泌物很多时,一个针孔明显满足不了需求。

就需要鸟枪换炮了。

将针孔升级变成钻孔,给封闭的骨髓腔打开一扇换气窗户,排出里面的感染分泌物,同时也注入抗生素来杀菌。

这就叫做开窗引流术。

所以用现代医学来分析刮骨疗毒之术,这种方式是可以治病的,但是此刮非彼刮,华佗的刮骨之术是仅仅是在表面的挠搔抓痒,而现在医学则是进入髓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何种疾病才能用上如此血腥的“刮骨之术”?
“刮骨之术”所指代的手术方法,主要用治疗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感染骨头而引起的炎症。

简而言之,就是骨头内部也像表皮伤口一样被细菌感染化脓了。

那么大家要问了,骨头内部不是一个封闭的结构,那么细菌从哪儿来?
骨头虽然是密闭的,但是人体里还有无孔不入的血液啊。

成年人
的骨髓中有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的红骨髓。

血液中的细菌就会凭借这种渠道进入骨髓腔里,发生感染,引起炎症。

现代医学将这种病称为化脓性性骨髓炎,且分为五种类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局限性骨脓肿、硬化性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

我着重给大家介绍下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高热(39℃以上)伴寒战等。

同时出现感染肢体局部持续性剧烈疼痛,附近肌肉痉挛、患肢活动功能受限制、肿胀等症状。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则由于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病情发展造成感染时间过长。

会出现骨头失去原有的形态,肢体增粗及变形。

患处皮肤变薄、色泽发暗,出现瘢痕,伤口经久不愈,也会流出臭味脓液。

同时关节肌肉失去原有功能。

也会随时间出现急性感染发作,
其表现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相似。

当患上了化脓性骨髓炎时,就需要用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的“刮骨之术”来进行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乌头之药是何毒?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中写道“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

” 按书中所写,关公所中弩箭上的是乌头毒。

那么,乌头毒到底是什么?
乌头是一类植物,它的主根、侧根和独根均可入药。

它是常用的祛风散寒、除痹止痛的药品。

也就是说,它可以当做麻醉药、止痛药,可治疗关节疼痛、心腹冷痛;而且对于胃炎、肠炎、肝炎等具有一定疗效。

其有毒的成分是乌头碱,口服3~4mg即可导致死亡。

乌头碱经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引起心脏等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中毒。

会出现口舌四肢发麻、头晕眼花、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为特征,然后造成
心脏肌肉麻痹,全身血供及运动失调,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跳动不规律)与呼吸中枢神经麻痹所致的呼吸循环衰竭(即无法正常呼吸),进而引起患者死亡。

目前,乌毒类药物是国家管控的剧毒药物。

需慎用生品和粉剂,必须炮制后方可人药。

乌头应先煎(煎煮1小时以上)后用,切忌生药泡酒。

若在生活中遇到了乌头类毒物中毒,那你啥都别想,抓紧时间去最近的医院就诊。

用催吐、洗胃、导泻的方法,排除未被吸收的毒素。

西医主要运用对症手段,如吸氧、刺激呼吸肌肉兴奋,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等来治疗。

而中医则会运用藿香正气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等辨证论治的方法来治疗。

所以,一旦自觉中毒,抓紧时间去医院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关公所患非乌头之毒,那他所患何疾?
前面用现代医学的理论给了小说《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的最正解。

那么依据小说中的描写,关羽患上的是何种疾病呢?
书中写到,箭有乌头之毒,关公中箭后,乌头碱很可能经破损皮肤进入血液。

但在给大家介绍了乌头类毒物的发作症状来看,若真是箭有乌头之毒,一代枭雄很可能就英年早逝了。

所以并非乌头毒。

书中所写是具有一定艺术夸大效果的。

结合关羽被箭射中胳膊的病史来看,可能是箭头所携带的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而引起的化脓性骨髓炎。

而且关公在患病后并无发热、中毒等情况,只是患臂疼痛,仍可带兵打仗。

所以可以排除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诊断。

关公自受伤后出现“疮又不痊”,华佗在看完关公的胳膊之后说: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

可以看出,关公的病程时间比较长,而且受伤的创口经久不愈,其诊断最可能就是我们之前给大家介绍的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华佗对于关公的治疗方式——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极有可能是采用了开窗引流术。

现在看来也并非没有道理,确实是关公疾病治疗方式的最正解。

神医华佗真的在千年之前就提出了“刮骨之术’么?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民间医生,后世奉他为外科的鼻祖。

他曾创的“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剂。

但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二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
“若是要给关羽刮骨疗毒,首先是曹操作为私人医生的华佗也要气死了,再说了,华佗有麻沸散,不给关羽用,莫非是想疼死关羽不成?”
写到这儿,大家该骂罗贯中为了小说人物效果开始胡编乱造了,非也非也,关公的刮骨疗毒在史上是确有其事的。

《三国志·关羽传》已有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译文: 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

”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

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其详细情况与《三国演义》所述相似,可惜的事书中没有记下医生的姓名。

所以说,“刮骨疗毒”并非罗贯中所想象,而是真是存在,只不过在他的笔下,这个无名之公被华佗贪了去而已。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公元219年,我国对于骨髓炎的诊治思路就已经领先于世界。

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们在佩服关公的勇猛、坚韧时,也为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各位同道,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