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东坡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山市东坡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 装饰缴租闪烁
B . 热忱俱集哀思
C . 纯粹点缀蹒跚
D . 贫贱狭隘拘谨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酱的味道甚至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主妇合格与否的标准。
B . 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不仅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更加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C . 通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使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
D . 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珍贵食材松茸从香格里拉出发大约24小时左右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3. (2分) (2015八上·黄冈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 .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临殿廷主持。
C .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D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小说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都选自其中。
4. (2分) (2019九下·南开模拟) 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黃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黃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 这首诗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B . 这首诗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唆之感,只因为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尤其二、三句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
C .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的阴雨天气,诗人也从现实中又回到怀古之思中来。
这一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
色彩灰暗。
D . 尾联以抒情作结。
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暇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A . ④②③①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②①③
6. (2分)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 ②①④③
B . ④②③①
C . ③②④①
D . ①④③②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9七下·江北期中) 默写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 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3) ________,弹琴复长啸。
(4)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
(5)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6)《木兰诗》中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逢入京使》中颇带夸张意味,强调思家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2020·青浦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大中①中,王式为晋州刺史。
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
时特峨胡②亦饥,将入侵,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③称。
②徙安南④都护,蛮兵入掠,式使译者开谕。
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者,非为寇也。
”初,安南数有变,相率夜围城。
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⑤交发,叛者走。
翌日,尽捕斩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大中:年号。
②特峨胡:少数民族。
③善最:指优异的政绩。
④安南:古代地名。
⑤旝(kuài):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会河曲大歉(________)②谢曰(________)
(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拉着家僮登上城墙要求让步。
B . 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率领家僮背靠城墙斥责反叛者。
C . 王式慢慢披上盔甲,率领家僮登上城墙斥责反叛者。
D . 王式慢慢披上盔甲,拉着家僮凭借城墙地势要求让步。
(3)从第①段看,王式“以善最称”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从第②段王式对蛮兵和叛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的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
9. (16分) (2017七下·江都期中) 阅读《花开的方向》,完成下题。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
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
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
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
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
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
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
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葱,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
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
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
而搬来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
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
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
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
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
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嘴里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
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
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
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
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1)说一说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②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3)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4)说一说题目“花开的方向”的含义和作用。
10. (25分)(2019·黄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
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⑤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中,“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丧失”的是除了现实世界之外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
B .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这句话在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 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呼应开头的结尾,这句话可写为: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D .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这句话中“极大可能”应该删去,删去后结论更明确、具体,更令人信服。
(2)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11. (16分)(2011·巴彦淖尔) 阅读《当美德成为智慧》(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当美德成为智慧
焦国成
①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铭文:
②这是从血的教训中午出的箴言。
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
③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
因为占了别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时得意,但当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
前乐而后苦、开始得意而日后途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
妙的智慧。
④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⑤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
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
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
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zuò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
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
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
⑥。
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
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与邻为壑与互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⑦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
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
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
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⑧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
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
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
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
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
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
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追求吧!
(2011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zuò
一己之好恶下不________于人
(2)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箴言:________
②仁者无敌: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阅读①段的“铭文”,说说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5)第③段说当利己主义者“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即指孟子所说的“________ ,________”。
(6)细读第⑥段,依本文行文特点,在横线外为本段拟写中心句。
(7)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八下·天津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的我”或“欣赏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求:①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