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第六页,共36页。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第一阶段主要指1979年至 1990年,这一阶段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指1990年 以后,产业升级,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
第(2)题,城市化的三个标志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 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第三十页,共36页。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
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
业部门最为突出。
(4)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________(选择填空)。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基础性重工业不足
答案:(1)D (2)A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考点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模式。
依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大量引进外 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 区。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5)珠三角20世纪城市化过程特点有________(选择填空)。 A.80年代比90年代吸引更多廉价劳动力向城市聚集 B.90年代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及其附近城市化速度更快 C.只有中心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快 D.城市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答案】 (1)劳动 轻纺 (2)BCD (3)技术 电子电器 (4)AB (5)ABC
2.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
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 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2)“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 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十页,共36页。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 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 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 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 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A.工商业
B.农牧业
C.第一产业
D.旅游业
第十二页,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页。
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沿海地区的转移带动了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城中村”是指城市郊区出观的已经转 化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答案:(1)D (2)A
第十三页,共36页。
核心(héxīn)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tuījìn)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年~1990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 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矿产资源贫乏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
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第十四页,共36页。
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②政策优势
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
③侨乡优势
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
第二节 区域(qūyù)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一页,共36页。
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①
与 化城 的市 关系区来域 的又工 主会业 要促化 动进必 力工然业带化来②
,城市化反过
自我校对 ①经济社会发展 ②城市化
第二页,共36页。
发达国家和第二 第产 三业 产所 业占 所比 占重 比不 重断 不断 ③④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________(选择填空)。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
么?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第十八页,共36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 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 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第十九页,共36页。
1.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 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1)~(2)题。
④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 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时期
时期
第十五页,共36页。
主导 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较快
第十六页,共36页。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 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 相对较小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 相对较低
第三十六页,共36页。
第四页,共36页。
自我校对(jiào duì) ⑪扩大
第五页,共36页。
1.(2012年北京海淀区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 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 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 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1)~(2) 题。
产业升级
调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合作,
整 构建以⑯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
和 三角洲城市群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
措 施
与加管强理规划加⑰强对外来等的人基治口础理的设管施理建企政设业策和⑱
自我校对 ⑮汽车(qìchē) ⑯香港 ⑰环保 ⑱环境污染
第十一页,共36页。
答案:(1)A (2)C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核心(héxīn)二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chǎnshēng)的问题与对策 图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2.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
第九页,共36页。
问题(wè严问生ntí重题态) 日环趋境大水 噪 耕气污 音 地污染 污 锐染严 染 减日重 严 ,益, 重 土加壤“剧肥⑬,力特下别降是”⑫缺水问严题重突出
森林面积减少,热岛效应显著,

日趋严重
自我校对 ⑫酸雨 ⑬水质性 ⑭水土流失
第十页,共36页。
产等业原结材构料调工整业:和发装展备石制化造、业钢,铁以、此⑮推动地区、的造船
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
第三十二页,共36页。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过程中出现 的难题,提出改进对策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 突出。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第三十四页,共36页。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 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 相对较高
第十七页,共36页。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 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 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 求 影响 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 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 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 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 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 化的进程:许多乡村地区迅 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 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的景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 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 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 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 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 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 等方面的互补,珠三角逐渐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 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地区的产业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
对 外

结构调整
重不断下降,⑤

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优惠的⑥
前 沿
发展经济的条件优 ⑦越的地理位 丰置 富,地价低廉

优势
发展机遇
自我校对 ③下降 ④上升 ⑤技术 ⑥政策 ⑦劳动力 ⑧侨乡
第三页,共36页。
自我校对(jiào duì) ⑨劳动密集 ⑩高新技术
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产业
升级的动力在减弱,外资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和国内
其他地区。第(2)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
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人才技术优势不明显。
第七页,共36页。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 条件。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 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第(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 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A项是有利的地理条 件,B项是侨乡优势,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答案:(1)B (2)C
第八页,共36页。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的问题与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
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问题(w城 建 相èn市 设 对tí)城对市 市外规 规来划 模人、 结口建 构管设 不理与 合跟管 理不理上严,重引滞发后一,系城列问题,
落后 “城中村”的现象比较普遍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____工业。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选择 填空)。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国家政策优惠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