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对油水界面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对油水界面膜的影响
丁慧;丁俐;宗倩宇;李美蓉
【期刊名称】《油田化学》
【年(卷),期】2016(33)3
【摘要】为揭示水溶性和油溶性降黏剂对采出液破乳脱水的影响,研究了聚氧乙烯醚型水溶性降黏剂(SH)和不饱和酸酯聚合物型油溶性降黏剂(SL)对胜利油田陈庄稠油采出液破乳的影响,通过扩张流变法和扫描电镜从界面膜角度分析了两种降黏剂对稠油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结果表明,SH浓度由0增至3 g/L时,采出液油水界面扩张模量由20.09 m N/m降至3.02 m N/m,脱水率由47.62%增至
66.67%,界面黏性模量和弹性模量降低,相角由18.43o增至29.43o,SH分子可增大沥青质之间及胶质与沥青质之间的距离,使界面膜强度减小。
SL浓度由0增至3 g/L时,油水界面扩张模量由20.09 m N/m增至34.76 m N/m,脱水率由47.62%降至6.80%,界面黏性模量降低的同时弹性模量增加,相角由18.43o降至9.83o,SL 可增强沥青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沥青质表面呈现"鱼鳞"形状的规则排布,结构紧密,界面膜强度增强。
SH有利于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而SL不利于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
【总页数】5页(P527-531)
【关键词】水溶性降黏剂;油溶性降黏剂;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界面膜
【作者】丁慧;丁俐;宗倩宇;李美蓉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程创新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7
【相关文献】
1.表面活性剂对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J], 崔敏;李传;文萍;邓文安
2.枝型油溶性降黏剂的合成及降黏机理 [J], 全红平;明显森;黄志宇;张太亮;鲁红升;崔荣华
3.水溶性分散型降黏剂降黏及微观驱油机理 [J], 熊钰;冷傲燃;孙业恒;闵令元;吴光焕
4.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及其降黏机理研究进展 [J], 徐家丽;秦冰;赵琳;江建林
5.油溶性降黏剂降黏降凝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J], 王大喜;郭磊;王亮;刘益华;王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