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1302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④不断分离出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全部B.①②⑤C.②③D.②
8.在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cZ(g)△H>0,达平衡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常数增大
B.若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则a+b=c
C.若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改变,但平衡不移动
D.若增加X的量,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
9.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10.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X(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I中,甲、乙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图Ⅱ中,平衡状态甲与乙相比,平衡状态甲的反应物转化率低
C.图Ⅱ中,t时间是增大了压强
D.图Ⅲ是反应分别在甲、乙条件下达到平衡,说明乙温度高于甲
11.对于反应A(g)+3B(g)═4C(g)+2D(g),在相同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平均反
应速率如下,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4 mol/(L•s)B.v(B)=48 mol/(L•min)
C.v(C)=72 mol/(L•min)D.v(D)=0.7 mol/(L•s)
12.在某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g)和1 mol Y(g)发生反应:2X(g)+Y(g)
3Z(g)ΔH,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 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C.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D. 平衡后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
13.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
应:
NH 2COONH4(s)2N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
(-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A)=10-2.294
D.30℃时,B点对应状态的υ(正)< υ(逆)
27.(14分)在一定温度下,将6 mol C02和8 mol H2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02(g)+3H2(g) CH30H(g)+H20(g)ΔH<O,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1)反应前4min的平均速率v(C02)= mol/(L.min)
(2)达到平衡时速率之比V(CO2):V(H2):V(CH3OH):V(H2O)=
(3)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CO2平衡浓度是mol/L
(4)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5)达到平衡时降低温度,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
衡时速率与原平衡速率比较(填变大,不变或减小)
28.(16分)2013年9月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在大面积出现雾霾,特别是华中华北尤其严重,汽车尾气、燃煤废气和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都是形成雾霾的原因。
Ⅰ.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为:2NO(g)+2CO(g)2CO2(g)+N2(g)△H<0,在一
定温度下,如图28-1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
和CO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
(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在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的同时消耗了1mol 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2)在t2时刻将容器的容积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刻达到
新的平衡状态,之后不再改变条件.请在图28-1中补充画出从t2到t4时刻正反应速率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
Ⅱ.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CH4来制取H2,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3)此流程的第1步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一定条件下CH4的平均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8-2所示,则P1 P2(填“>”、“<”或“=”),100℃时,将1molCH4(g)
和2molH2O(g)通入容积为100L的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0.5。
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4)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从表上可以推断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若反应在500℃时进行,
设CO(g)和H2O(g)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在该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5)上图28-3表示反应Ⅱ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时因改变某个条件引起浓度变化的情况,
图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写一种)
29. (12分)
Ⅰ.煤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将利用煤制取的水煤气、焦炭、二甲醚等广泛用于工农业
生产中.已知:C(s)+H2O(g)═CO(g)+H2(g)△H=+131.3kJ•mol﹣1
CO2(g)+H2(g)═CO(g)+H2O(g)△H=+41.3kJ•mol﹣1
则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有利于正向自发进行.
Ⅱ.二甲醚(CH3OCH3)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
利用煤制取的CO和H2为原料生产二甲醚主要发生以下三个反应:①CO(g)+2H2(g)CH3OH(g)△H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kJ•mol﹣1
(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H﹣H C﹣O H﹣O C﹣H
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
由上述数据计算△H1= ;
(2)该工艺的总反应为3CO(g)+3H2(g)CH3OCH3(g)+CO2(g)△H,该反应
△H= ,
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NO2(g) N2O4(g)。
已知Fe3+对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利用下图(a)和(b)中的信息,按图(c)装置(连通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 进行实验。
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6分)
Ⅰ.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
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
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1)该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请填充完整。
编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实验目的
T/℃
号c/mol·L-1 V/mL c/ mol·L-1 V/mL 实验①和②探究反应物浓
①0.10 2.0 0.010 4.0 25 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0.20 2.0 4.0 25 实验①、③探究温度对该
③ 2.0 0.010 4.0 50
反应速率的影响。
(2)在25℃下进行下列实验
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
编实验目的:探究产物MnSO4 c/mol·L-1 V/mL c/ mol·L-V/mL
号对该反应是否有催化作用
1
④0.10 2.0 0.010 4.0 加入2mL MnSO4溶液
⑤0.10 2.0 0.010 4.0 加入
(3)实验⑤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_______ mol·L-1·min-1。
Ⅱ.已知Na2S2O3是一种强还原剂,遇酸发生歧化反应:
完成方程:H++S2O32- =__ ______
现有一瓶久置的Na2S2O3固体,可能被氧化为Na2SO4固体。
设计实验证明其部分被氧化,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1mol·L-1 H2SO4、1mol·L-1HNO3、1mol·L-1HCl、
1mol·L-1NaOH、0.1 mol·L-1BaCl2、0.01 mol·L-1 KMnO4、蒸馏水。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
步骤3: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固体中有
Na2SO4,即固体部分被氧化。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7 8 9 10 11 12 13
D C B D A C B
27.(每空2分,共14分)
(1)0.225 (2)1:3:1:1 (3) 75%2
(4)0.5 (5)正反应减小
28.(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CD (2)
(3)<(2分)2.25×10-4 (4分,计算过程“三行式”2分)
(4)放热(2分75%(2分)
(5)增加水蒸汽、或减少氢气的量(2分)
29.(12分,每空2分)
Ⅰ.(1)C(s)+2H2O(g)=CO2(g)+2H2(g)△H=+90.0 kJ•mol﹣1;高温;Ⅱ.(1)﹣99kJ•mol﹣1;(2)﹣263kJ•mol﹣1
Ⅲ.深;H 2O2分解放热,使平衡2NO2 N2O4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
30.(16分)
(Ⅰ)(1)②0.010 ③0.10 (2)2mLH2O (3)0.0075或7.5×10-3
(Ⅱ)2H++S2O32- =H2O+SO2↑+S↓(以上每空2分)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
步骤2:过量1 mol·L-1HCl溶液。
充分振荡,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说明Na2S2O3存静置。
(2分)在。
(2分)
步骤3: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少量
0.1 mol·L-1HCl BaCl2溶液。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