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贝叶斯方法解释绿蓝悖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贝叶斯方法解释绿蓝悖论
1.何为绿蓝悖论
假说(1):所有的emerald(一种祖母绿宝石)都是绿色的。

现在,定义术语grue:当时间t小于等于公元2100年时,为绿色,当时间t大于公元2100年时为蓝色。

假说(2):所有的emerald都是grue的。

这样,到目前为止,所有支持假说(1)的正面例证,也都支持假说(2)。

尽管两个假说,在2100年后是不相容的。

那么,能否说,“两个假说同样好地得到了确证”或者说,假说(2)根本就没有得到确证反过来,考虑证伪的情况:因为证伪(1)的努力失败了,所以(2)也不能被证伪。

看起来,这两个假说同样合理。

2.何为贝叶斯方法
面对一个新的假说,贝叶斯主义者认为,科学共同体成员必须先对这一假说赋予主观的先验概率,在获得证据之后,对这一假说的信念度进行修正。

经过越来越多的证据的积累,即使开始时不同的科学家对同一假说持不同先验概率,但当证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差异就会慢慢消失,不同的个体对该假说的信念度将会趋于一致。

3.利用贝叶斯主义解释蓝绿悖论
面对蓝绿宝石的问题,提出了两个假说。

在一开始,科学家们会对这两个假说提出自己的一个先验概率,就目前而言,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赋予两个假说的先验概率是一样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将会对两个假说的信念度不断地修正,特别是到了2100之后,根据事实证据,人们对两个假说的信念度将会产生明显的差别。

比如,2100年之后,人们观测发现emerald 的颜色仍然保持为绿色不变,那么对于假说(1)人们就会赋予更高的信念度,而对假说(2)则会降低信念度,最终趋于相信假说(1)而摒弃假说(2)。

所以,
假说(1)(2)现在看起来貌似是同等合理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证据的积累,人们对它们的信念度就会慢慢产生差异,最终变得不一样。

总结而言,在贝耶斯主义者看来,认识的主要部分在于从经验中学习,而这一过程就是人们根据获得的证据修改信念,只要每个人的信念是合理的,就能够保证不同个体的观点在证据的作用下趋同。

贝叶斯主义关注的重点就是证据的积累和信念的不断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