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重点难点
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生态修复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如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1)乌干达的
(2)贵州的
(3)印尼加里曼丹岛被破坏
(4)美国亚利桑那州鲍威尔湖萎缩
3.生态退化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影响
(1)导致自然环境步下降。
(2)会动摇国家安全的,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4.应对措施
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建立等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
1.概念
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或趋向。
2.主要类型
(1)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
,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能力。
(2)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其中,工程治理措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3.我国开展生态修复的主要生态工程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如、、、矿山修复等。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概念
指对自然界中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保护对象
包括、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等。
3.分区管理的措施
按照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1)核心区:
(2)缓冲区:
(3)实验区:可进行等活动
4.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意义
(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需求。
(3)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
合作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1. 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2. 分析各类土壤侵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3. 结合自然环境特点,提出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建议。
当堂检测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曾是华北最大高原内陆湖,水草丰美,鹅雁栖息。
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就从0.67万公顷锐减到不足66.67公顷,直到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
据此完成1~2题。
1.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①土地荒漠化②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③蒸发量突然增大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地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化②兴修水利
③毁林开荒④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下图)是我国四处国际重要湿地。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6.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是( )
A.修筑梯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读图,完成7~8题。
7.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8.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B.拉萨大量使用太阳能电池主要原因是其他资源贫乏
C.青藏高原的特色农业是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地区唯一基本保持原生状态的河口湿地,是中国自然生态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9~10题。
9.形成长江口众多沙岛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堆积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地壳下降运动
D.海平面上升运动
10.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 )
A.为人类提供野生动植物资源
B.净化长江口水质
C.提高“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
D.调节长江径流量
1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
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2.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 500—5 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总面积约17万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 000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
该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
区。
若尔盖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若尔盖湿地成为黑颈鹤保护区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
(3)简述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参考答案
一、
1.土壤侵蚀物种灭绝
2.(1)土地沙化
(2)石漠化
(3)热带雨林
3.(1)服务功能逐
(2)自然环境基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
二、
1.恢复良性循环
2.(1)自我调节能力可更新
(2)工程丧失自我调节能力见效快成效好
3.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三、
1.有代表性
2.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自然遗迹3.(1)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2)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3)科学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4.(1)自然环境稳定
(2)生物多样性战略资源
(3)科学研究
(4)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合作探究
1~2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当地由于水源短缺,湖泊干涸,造成了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2题,安固里淖消失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干旱外,与当地过量开采地下水也有关系。
答案:1.A 2.A
3~4解析:第3题,在历史上,人类生产活动越深入的地区,植被遭到的破坏也越严重。
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即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部分和西北地区的绿洲地带,是当时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尖锐,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其中毁林开荒、营造宫殿和陵墓等行为是使当地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
第4题,图中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地区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
答案:3.B 4.A
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一般不会受到洪水泛滥的影响。
A、B、C三项是四处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6题,山区因地形崎岖,不应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应以发展林业生产为主。
答案:5.D 6.A
7~8解析:第7题,“三江”是指黄河、长江、澜沧江,对应图中的⑤④③。
第8题,三
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拉萨地热能、水能资源都比较丰富;青藏高原的特色农业是河谷农业;青藏高原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答案:7.C 8.A
9~10解析:第9题,长江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河流的流速较慢,泥沙易在河口堆积形成沙岛。
第10题,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口地区,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答案:9.A 10.B
11.提示:(1)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
(2)观点一:大力植树造林。
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或观点二:不适合植树造林。
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
12.提示:(1)湿地面积广阔,食物来源丰富,有利于黑颈鹤的生长、繁殖;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少,对黑颈鹤干扰小;国家政策的支持。
(2)地势高,气候寒冷湿润;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谷地宽阔,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
(3)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储存水分,特别是为黄河及长江上游支流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