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人文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人文主义
文学101班09 吴佳忆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所经历的一次划时代的思想变革。
而人文主义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文艺复兴文化的指导思想。
它的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以人为中心,肯定现实人生和世俗生活,尊重理性,强调个性自由;并且,反对禁欲主义,强调现实生活的意义,倡导积极人生,鼓励人们追求现实幸福生活和世俗享乐。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里,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充分,艺术性也最高。
他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作。
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出生在两个世代为仇的封建家族,他们在偶然的相会中一见倾心。
于是罗密欧求助于劳伦斯神父,神父答应了他的请求,秘密给他们举行了婚礼。
罗密欧因杀死了提伯尔特被放逐到曼多亚。
罗密欧一离开,封建家长凯普莱特就把朱丽叶许配给少年贵族帕里斯,并强令马上成婚。
朱丽叶找神父劳伦斯想办法,神父让她服安眠药假死过去,以躲过这场劫难。
罗密欧得到妻子的“死讯”,悲痛万分,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在朱丽叶的身边服毒自杀。
从昏迷中醒来的朱丽叶见丈夫已死,也饮毒、自刎死去。
罗、朱的悲惨结局使双方的家长看到了世仇的惨重代价,从此,两家消除积怨,重归于好。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位封建家长,代表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和传统,他们心胸狭窄、武断专横,无视青年人的自由和爱情,酿成了家族之间的仇恨和冲突,又自食其果失掉了自己的儿女。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他们鄙弃中世纪压抑人性的野蛮的伦理观念,不屈服于现实的封建势力,为追求自由的爱情而不惜献出生命,换来的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胜利和弘扬。
当然,在这部剧作中,人文精神体现得最集中、最强烈的还是两位年轻的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是典型的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反封建势力的青年,他出身于封建大家庭,却没有继承封建传统和思想,而是顺应时代发展,背叛了封建家庭,成为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他真诚、勇敢,追求一种自由美好的爱情生活,哪怕是“错爱”了仇人的女儿,也毫不退缩;他注重友情,在朋友
被仇人所杀,他拔刀相助杀了仇人,却使自己的爱情遭遇了一场“灾难”,显示了他的高尚品格;他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和爱人,他甘愿被放逐他乡,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果决地以死来告诉人们:青年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是腐朽的封建势力所无法阻挡的。
正是在家族矛盾、爱情磨难和朋友情谊等一系列故事发展中,他那人文主义者的精神和风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朱丽叶是一个温柔、美丽、善良的贵族小姐,但是骨子里她又是一个叛逆的女性。
她勇敢、坚强、智慧,她不顾与蒙太古家的世仇,冲破大家族的重重束缚,大胆地爱上了罗密欧,并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情人;她深知罗密欧被放逐“回归”无望,却绝不愿与少年贵族帕里斯再结姻缘,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她几次用智谋骗过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服下安眠药,都是为了实现她的美好爱情。
她又是一个果敢的女子,并把爱情看得和生命同等重要,看着心爱的人死去,她毫不犹豫地将匕首刺进了自己的心脏,与心爱的人长眠在一起,以死控诉了中世纪腐朽和野蛮的伦理以及封建势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死恋情,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这种纯洁、高尚、悲壮的爱情,最终战胜了封建压迫和偏见,显示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蓬勃生命和最终胜利。
欧洲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当时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在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物质文明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并不等于精神文明的相应提升;相反,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正在大面积地侵蚀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在时下“人文精神”大面积失落的背景下,罗密欧和朱丽叶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执著追求,依然有我们需要汲取的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