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2 – (-4.8)(4)
你的计算方法和依据是什么?和小组的人交流一下。
探究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通过例题来熟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在开始学时是容易出错的,这里配上这样的例子,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
问:三点中最高是哪一个?最低点为哪一个?最高点比最低点高多少?你答对了吗?
3.选择题:
(1)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数一定是()
A 0 B正数C负数D 0或负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B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C 0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D两个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即:a-b=a+(-b)
作业设计
1.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试表示下列各式的符号:
⑴a+b__0;⑵a-b___0;
⑶b-a___0;⑷(b-a)-(a+b)___0
【拓展应用】
3.两个有理数的差是-5,这两个有理数各是多少?请按下列要求,分别写出一个具体的算式:
(1)两个有理数都是正数;
你能从上面的过程得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出如下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可以用字母简明地表示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法则。】
探究二:计算下列各题:
(1)9 -(-5)(2)(-3)- 1
四、总结升华、反思提升
同学们,请你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
运算步骤:巩固练习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问题: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日温差。
如果临沂某天最高气温是4℃,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该地的日温差是[4-(-3)]℃,其结果是多少呢?
【温差可以衡量一天的温度变化,由于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温差的计算就涉及有理数的减法。】
三、巩固训练、深化提高
幻灯片出示:1.计算:(1)3 - 5(2)3 -(- 5)(3)(-3)-5(4)(-3)-(-5);
(5)- 6 -(-6)(6)- 7 - 0(7)0 -(-7)(8)(-6)- 6;
(9)9 -(-11)-(-20)(10)(-5)-(-5)-(+5)
2.A、B、C三点的海拔分别是-17.4米,-119米,-72米。
(2)两个有理数都是负数;
(3)两个有理数异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要重视“双基”教学的要求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同时将“问题”贯穿于始终,运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索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不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单位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理解法则的合理性,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体验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渗透普遍联系观点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B有理数的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C 0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D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4)差是-5,被减数是-2,则减数为()
A -7 B-3 C3 D -7
教师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自己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完成这些题。
【第一题是运用法则进行运算的基本题,对这些比较简单的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第二、三题是说明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你来练一练:
50 – 20 = 50+(-20)=;50 – 10 = 50+(-10)=;
50 – 0 = 50 + 0 =
比较每横行的两个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上述过程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归纳:有理数的加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让学生利用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得出结果,再与加法算式的结果比较,从而得出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加+3的结果相同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