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 14 我要的是葫芦》优质教案_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准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复述第1自然段,并借用动词说说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4.创设情境,在对话中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自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揭示课题,认读字词
1.实物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葫芦”实物,引发学生认知兴趣。
这个词谁会读?(“芦”单个字读第二声,能够组词“芦苇、芦花”,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
)
(2)理解葫芦吗?谁来介绍?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和葫芦相关的寓言故事。
2.认读生字,扫清障碍。
(1)本文中的生字词,你们会读吗?(在学生自由练读的基础上,结合检查,指导学生读准“感、慢、言、邻”4个前鼻音的字,“藤、盯”等后鼻音的字,还要注意三拼音节“怪”的拼读。
)
(2)分类指导,理解词义。
①你能找到“言、想、盯”的偏旁部首,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②“棵”与学过的哪一个字很像?(引导区分“棵”与“颗”。
“棵”是量词,用来形容植物的数量,所以是“木字旁”,如一棵树、一棵草等;“颗”用来形容颗粒状的小物体,如一颗纽扣、一颗钻石、一颗星星等。
)
③4个形声字“谢、感、慢、邻”,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谢”请学生通过组词“感谢、道谢、谢谢”等理解,而“谢”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呢?联
系上下文,可知为“脱落”之意;“感”请学生实行组词,体会和情感相关,所以是“心字底”;“慢”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慢慢地”;“邻”这个字,“令”表读音,“耳朵旁”提示意思,古为“邑”表示地理单位,指离得很近。
)④谁来告诉大家“治、怪、赛”中某一个字的意思?(结合“治蚜虫”,可借
助图片理解蚜虫(一种害虫,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病毒)。
(3)巩固识字。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让生再次认读词语。
第二板块:朗读课文,角色朗读
1.学生比赛朗读。
(1)学生个人比赛朗读整篇课文。
(2)小组分读四个自然段实行比赛。
(3)指名学生分别读第1自然段,读第2、第3自然段,读第4自然段。
提示:比赛朗读方式多样,要求朗读准确、连贯。
2.注重轻声,读出画面。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这棵葫芦长得好吗?它是如何生长的呢?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品读第1自然段。
先读好“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等词组,需读好长句子,读出葫芦的可爱。
再请学生找动词并圈画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种了、长满了、开出了、挂了”等动词读好轻声,读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在此基品础上引读感叹句,读出这个人对葫芦的喜爱!
3.注重标点,角色朗读。
(1)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2、第3自然段,从文中画出关键句,圈出感叹号和问号,试着读出人物的语气。
(2)在同学们找到的句子中,出现了4个感叹号,这4个感叹号所传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提示:第1个感叹号出现在“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重点指导)。
可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再请学生读中比较,体会语气的不同(更强调了“不用怕”的意思,感叹号表现了这个人的满不在乎)。
在此基础上注重提示语“心里想”,宜把句子读得轻一些。
第2、第3个感叹号出现在“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连用2个感叹号,更表现出了这个人对葫芦的急切渴望。
同时“盯”这个动作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份心情,所以可请学生加上动作与表情来读。
“自言自语”则要读出自我言语的感觉。
第4个感叹号出现在邻居的话中“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这个感叹号表现了邻居的着急,宜读出真诚劝告的语气。
在此过程中,增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分别读好这4个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在同学们找到的句子中,还出现了1个问号,这个问号又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提示:引导学生重点注重“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请学生试着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比较两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既强调“不用治”的意思,又突出了语气,借此表达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在此过程中,增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反间句所表达的语气。
(4)分角色实行朗读。
①师生合作②生生合作③小组合作
提示:要求根据角色分配,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有动作、有表情地实行第2、第3自然段朗读,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4.注重叠词,读好结果。
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用读书的方法来告诉大家。
第三板块:复述课文,表达使用
1.使用动词,复述仿说第1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发现作者是用哪几个动词把葫芦的生长过程写清楚的呢?你能抓住“种了、长满了、开出了、挂了”这几个动词,把葫芦的生长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吗?(出示填空和图片,学生练习并展示复述。
)
(2)你还能用上这几个动词,再来说说其他植物的生长吗?(出示丝瓜、梨树、桃树等图片,创设情境,自由练说其他植物的生长并展示。
)
2.情境对话,创意复述这个故事。
时间过得真快,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这个回,他得到葫芦了吗?这个次,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一起来编一编这个故事。
老师来做他的朋友,你们来做种葫芦的人。
第四板块:整体观照,学习汉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引导观察8个生字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其中5个左窄右宽,1个左宽右窄。
另外2个是上下结构。
(2)发现结构规律后提示书写要领;必要时范写“谢”字。
(3)练习书写生字。
2.范写“想”,学写“言”。
(1)“想”字,教师要范写,并提示“心字底”要托住上半部分,写时注意“左点卧勾一直线,中点略低右点高”。
(2)“言”字第一笔的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第一笔最长,盖住下面的笔画,再写上宽下窄(提示:以学生书写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
3.展示评价,适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