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天上的街市》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上的街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 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学习联想和想象, 理解诗歌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思, 追求理想的生活.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走近作者:郭沫假设〔1892—1978〕,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幼年受家塾教育, 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 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1919—1920 年之交, 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 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世纪《女神》《星空》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徒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另有《沫假设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 此时, “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 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统治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他痛恨黑暗的现实, 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 写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2.给以下词语注音和释义.
〔1〕注音:
缥缈〔piāo miǎo〕闲游〔xián〕隔〔gé〕甚〔shèn〕
〔2〕释义:
缥缈:也作“飘渺〞, 形容隐隐约约, 假设有假设无.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珍奇:稀有而珍贵.
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 游逛.
3.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心理学家较早研究的一种心理现象, 目前为止, 人们总结出的一般性联想规律有四种, 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比照联想、因果联想.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似/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似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 /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 /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合作探究
1.全诗共四个小节, 哪些是写实的, 哪些是写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3.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诗人看到明星的景象时产生了哪些遐想?4.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那朵流星〞中, “朵〞本来是比喻花的, 这里来比喻流星适宜吗?
课堂小结
天上的街市
联想街灯〔明〕→〔闪〕明星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自由
想象街市〔美丽〕→物品〔珍奇〕幸福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美好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合作探究答案
1.第一节是写实的, 第二节到第四节是写想象的. 写实为想象作铺垫.
2.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街灯→明星→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4.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的不满和对抗, 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5.适宜, “朵〞常用于花, 流星飞进大气层, 跟大气发生摩擦发热爆裂而发光, 爆裂成许多小颗粒, 形成了上小下大的喇叭花状, 像花一样, 自然就可以用‘朵’来形容了. 这就写出了流星的特征, 这样天上的街市越发显得神奇美妙, 令人向往.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
民族民主意识, 增强民族自信心, 自豪感. 〔二〕预习要点
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结构.
〔三〕达标练习
1、注音
搽〔〕玄虚〔〕省悟〔〕
渺茫〔〕脊梁〔〕诓骗〔〕
2、解释以下词语:
玄虚:
渺茫: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二、探究案
3、一二段这两段话中, 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挖苦意味?
答:
4、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为什么还要一再成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答:
5、阅读文章3—5段, 思考:写驳论, 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 所谓“突破口〞,
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 抓住了它, 就能击中要害. 联系全文, 想一想, 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 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
答:
6、揣摩第一段话, 三个副词“总〞, “只〞, “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7、揣摩以下加粗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 被抹杀, ……那简直就是诬蔑.
阅读理解下文, 完成问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有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局部人.那么可,倘假设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外表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缺乏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8、“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1)这一类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_______________意思.“状元宰相〞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 请清楚指出:
a: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_____".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
13、指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
A.捏造事实
B.以偏概全
C.不明真相
D.以小见大
14、作者所写的,"这一类人们"的总的特点是_________,作者用一个比喻句集中称赞他们的业绩和品格,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鲁迅的语言饱蘸感情.请选择恰当的分析项说明以下加线词分别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挖苦
B.赞颂
C.自豪
D.愤慨
〔1〕我们从古以来┅┅( ) (2)所谓"正史"( )
(3)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 (4)那简直是诬蔑( )
【主题阅读】
16、朗读并体会鲁迅的自嘲诗, 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旧帽遮颜过闹市, 破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是鲁迅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 鲁迅写此诗时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日益严重之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 “日薄榆关何处抗, 烟花场上没人惊〞, 又于1932年进攻上海, 发动“一二、八〞事变, 国民党对日不抵抗, 却连年发动内战, 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围剿, 人民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 正是“长天列战云, 花树已萧森〞之忧, 在这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鲁迅时刻都有遇害的危险情况下, 鲁迅出于爱祖国、爱人民的挚情, 面对敌人的迫害, 不畏强暴, 沉着应付, 不屈不挠, 写下了此首自嘲诗, 集中地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 爱憎清楚的阶级感情, 是鲁迅旧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17、你知道哪些关于“自信〞的名言, 写在下面.
答:
18、你知道哪些因自信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答:
参考答案
1、略
2、解释以下词语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用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怀古, 追念古代的事情.
为民请命:请命, 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3、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误论据:两年以前, ……却也是事实. 语句:“总自夸〞, “只希望〞, “也是事实〞, “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 “却也是事实〞.
4、首先成认对方说的是事实, 但通过分析事实后, 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 这样, 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 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 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 这是驳论证.
5、因为谬论论据都是被作者给予肯定的事实, 谬论论点外表看上去似乎也正确, 那么要想驳斥这一观点,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即驳论证了.
6、不能,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缺乏. “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 “一味〞那么是深陷而不能自拔. 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 极富挖苦性.
7、“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 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 “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8、表示对正史的否认
9、(1)"这一类"指"进而头苦干的人"等(2)"中国的脊梁"就是现在也未尝少.
10、支柱(中坚,栋梁,支撑) "状无宰相"指喻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11、a、一小撮中国反动派 b、全体中国人
1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工人失掉了自信力
13、B
14、有确信不自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5、(1)C (2)A (3)D
16、略
17、〔1〕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
〔2〕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 ——毛泽东
〔3〕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莎士比亚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