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征文:祖孙三代的改革开放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征文:祖孙三代的改革开放记忆
1978年12月18日,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如今岁月峥嵘,风云变幻,恍惚之中四十年过去了。
此时正值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外公和爸爸又默契的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的直播,回忆起了他们记忆里的改革开放……
外公记忆里的改革开放
外公如今已80岁高龄了,是一名老党员了,记得妈妈跟我说过,外曾祖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惨遭日本人杀害,从小外公就由外曾祖母一手带大,外公跟我们说过他的小时候,国家有内忧也有外患,挨饿受冻是常事,那时候甚至要靠吃树皮充饥,那是什么样的艰苦环境,我们无法切身体会,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我们的日子却在一天天变好,妈妈说,1983年在她18岁的时候,外公从肥东农村举家迁至合肥省城,那是改革开放的第五年,尽管改革开放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结果却是像习总书记说的“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围绕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赶着改革开放的早班车,外公带领一家妻女一步步从农村走向省城,从动荡不安,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到越来越好的城里生活,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老一辈的外公完成了举家迁往城里的任务,从此这个家族便在城里生根,发芽,延续着。
爸爸记忆里的改革开放
我的爸爸出生在皖北的一个小县城里,他说他眼中的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正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调动了每家每户劳动生产的积极性,所以他经常看见爷爷奶奶在地里辛勤的劳作着,凭着自己的劳动创造收入,养家糊口。
改革开放这四十年,让我们相信奋斗能够改变命运。
这在爸爸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爸爸说他小时候很爱学习,村里组织在家门口放电影他都不会凑热闹去看,依旧专心致志读他的书,每天早上不管路有多难走天气有多糟糕,他都坚持不懈的骑着小车赶去学校读书,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他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奋斗能够改变命运,他想让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自从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也更给了农村孩子们改变命运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考上了大学,他终于从农村走进了城里,凭着自己的奖学金读完了大学四年,之后顺理成章的进了国企单位安居乐业。
爸爸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不仅仅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更是国家的政策好!因为有了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个难得的机会,爸爸才能从乡下一步步靠自己努力走出去。
我记忆里的改革开放
从小外公教育我要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爸爸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回报社会,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引导着我更好的去做人做事。
改革开放,对于我们这一代更是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爸爸每年带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都很周折,那时乡下的路真的很难走,全是沙土路,一下雨一脚踩下去半天拔不起来,小小的我根本没法前进,爸爸就只能驼着我一步步朝着家的方向蹒跚踱去,老家的茅屋很冷很冷,四面漏风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些都留给了我不好的印象,以至于小时候每当我听见爸爸要带我回老家,我心里都是万分不情愿。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的村里在修路了,听爸爸说我们老家要盖新屋子了,再回到老家,竟然是一条条贯穿村落的水泥路了,那摇摇欲坠的茅屋门前盖起了三层乡村小别墅了,每次爸爸都是开三个小时的车程带着我们一家一车开到家门口了,我再也不抵触回老家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新农村建设,到村村通,再到户户通,给了农民生活很大的便利,农民生活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困难,每次回家总能看到奶奶搬个小板凳坐在家里的“小别墅”门口,面对着田地暖暖的晒着太阳等着我们回家,特别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