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虚词系列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一)
一、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1.C(①⑥转折连词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⑤⑧递进连词)
三、1、连词,并列关系
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连词,递进关系
5、连词,修饰关系
6、连词,承接关系
7、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二)
一、1、疑问代词
(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

译作“为什么”
“什么原因”。

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用作定语。

译作“什么”“哪”。

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

译作“为什么”“怎么”。

如: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

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如: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

译作“怎么样”“什么样”。

如: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

译作“拿什么”“凭什么”。

如: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

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如: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二、3.D(A怎么B什么,宾语C什么,定语D为什么E多么)
三、1、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2、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3、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
4、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5、副词,可译为多么
6、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7、可译为凭什么
8、可译为怎么样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三)
一、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

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6—7介词,相当于“于”。

8—9形容词词尾。

二.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
三、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2、相当于“于”
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5、助词,词尾,不译
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四)
一、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B是C竟然,却D才E就F这样G才H你的)
三、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代词,可译为你的
3、副词,相当于是
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副词,可译为才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五)
一、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ˉ)表示疑问语气。

二、B(①他的②其中的③那④那⑤其中的⑥他,他们⑦我,自己⑧他,他们) ⑨大概
三、1、代词,可译为他
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代词,可译为其中
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六)
一、1—2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3—4连词,表并列;5—6连词,让步,“尚且”;7—8,副词,“将要”;9—10副词“姑且、暂且”。

二、9.CEF(A将近。

几乎B暂且,姑且C将要,马上D尚且E将要,马上F将要,马上)
三、1、副词,可译为暂且
2、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
3、副词,可译为将要
4、连词,可译为并列
5、连词,可译为尚且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七)
一、1—3“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9—11“你、你的”;12—13至于;14—15“才”;16—19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23表近指,“这样、如此”;24“与、和”;25表选择;26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27海神的名字。

二、C(①如,像②如,像③假如④假如⑤你⑥像,如⑦及,比得上⑧你)
三、1、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2、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
3、动词,可译为像,如,及
4、代词,可译为你
5、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
6、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八)
一、1—3名词,场所、位置;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7—8“所”字结构做定语;9—11“为……所”表被动;12—13“所以”,表原因;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左右;18“座、套”。

二、CD(A地方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三、1、可译为……的原因
2、表示被动
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九)
一、1名词,作为、政绩;2动词,做、干;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5动词,制作;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7动词,治理;8—10动词,当作、作为;11—12动词,身为、成为;13—14动词,叫做;15动词,算作;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7动词,是;18动词,成为;19—20介词,表被动;21助词,表诘问;22语气助词,呢;23—24动词,帮助;25—26介词,替、给;27介词,为了;28—29介词,向、对;30—31连词,因为。

二、CD(A因为B是C对,向D对,向E为了F呢G“为所”表被动
三、1、介词,可译为因为
2、动词,可译为是
3、介词,可译为对、向
4、介词,可译为被
5、动词,可译为作为
6、动词,可译为做
7、介词,可译为为了
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9、介词,可译为替
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
一、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11—12代词,相当于“之”;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7—18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二、AF(A词尾,…的样子B之,他C哪里D兼词,于之E语气助词G词尾,……的样子)
三、1、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2、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3、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4、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5、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6、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7、代词,可译为他们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一)
一、1-3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4-5.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6-9.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10-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14-1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16-17.表示感叹语气的。

18-21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

22.【……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23-25【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26.【也欤】表疑问,相当“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7.【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

相当于“啊”、“呀”。

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B助词,表判定语气C表停顿D助词,表疑问语气)
三、1、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2、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
3、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
4、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二)
一、1—3动词“以为”“认为”;4—5动词“使用”;6动词“做”;7动词“率领”;8
动词“有”;9动词通“已”,“停止”;10—12介词“因为”“由于”;13—14介词“在,从”;15介词“在……的时候”;16—18介词“拿,用,把,凭”;19—20介词“按照”;21介词“依靠”;22—23介词“凭借……的身份”;24连词,表并列;25—27连词,表因果;28连词,表修饰;29—30连词,表目的“来,用来”;31表承接;32副词,通“已”,已经。

二、BG(A目的连词B把C并列连词D顺承连词E因为F凭借G把H在)
三、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
4、介词,可译为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0、介词,可译为因
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2、介词,可译为在
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15、动词,可译为用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三)
一、1、2句“依照、根据”;3、4句“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此”;7句“通过,经由”;8、9句“因为,由于”;10、11句“于是,就;因而”;12句“原因,缘由,机缘”;13句“根据”;14、15句“沿袭,继续”。

二、CE(A于是,就B趁机C于是。

就D凭借E于是,就F通过)
三、1、介词,可译为根据
2、动词,可译为沿袭
3、名词,可译为原因
4、介词,可译为趁着
5、副或连,可译为于是
6、介词,可译为凭借
7、介词,可译为经由
8、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
9、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四)
一、1、2句“在,从,到”;3、4句“在……方面,从……中”;5句“由于”;6、7句“向,对,对于”;8、9句“被”;10、11句“与,跟,同”;12、13句“比”。

二、AC(A被B比C被D引进对象)
三、1、助词,动词词头
2、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
3、介词,可译为到
4、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6、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
7、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
8、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
9、于:介词,可译为在
是:代词,可译为这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五)
一、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10动词,赞同;11—12动词,对付;13—14动词,帮助;15—16动词,等待;17副词,全、都;18—20介词,同、跟;21—23连词,和、与。

二、DF(A替B连词,和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E介词,和,跟F 语气助词,表疑问)
三、1、动词,可译为赞许
2、动词,可译为给予
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4、介词,可译为和
5、动词,可译为对付
6、动词,可译为参与
7、动词,可译为结交
8、动词,可译为帮助
9、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六)
一、1—2名词,准则、法则;3名词,等级;4—5副词,就是、乃;6副词,仅仅、只;7动词,效法;8—10连词,就、那么,表承接;11—12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13—14连词,就,表并列;15—16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17助词,无实意;18助词,表疑问,“呢”。

二、AE(A就,承接连词B乃,是就是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D转折连词E就,承接连词)
三、1、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2、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3、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4、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
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七)
一、1—4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可译作“的、的人、的事情”等;5—6用在数词之后,“个、样”;7用在“今、昔”等时间用语后,“的时候”8—10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11—12主语之后,引出原因;13—14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B(A判定语气B……的人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D判定语气)
三、1、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2、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
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八)
一、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B助词,提前宾语C往,到……去D助词,不译E取独F助词,提前宾语)
三、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