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新品种华夏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大豆新品种华夏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陈辉云;范大泳;何雪丹;程艳波;马全姿;莫皓蓝
【摘要】[目的]提高广西夏大豆生产水平,建立华夏6号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方法]2014年在广西桂林开展了密度及播期试验,从6月5日至8月25日,分9个播种期种植,在7月3日播种期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试验,以期明确华夏6号在桂北的最佳播种期和合理群体密度.[结果]不同播期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大豆产量表现较好,为3 000kg/hm2左右;7月上旬的种植密度在19.5万~22.5万株/hm2的产量较高,为3 600 kg/hm2左右.[结论]华夏6号在桂北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合理群体密度在19.5万~22.5万株/hm2左右.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00)021
【总页数】3页(P73-74,173)
【关键词】夏大豆;华夏6号;播种期;种植密度;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陈辉云;范大泳;何雪丹;程艳波;马全姿;莫皓蓝
【作者单位】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广西桂林541006;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需求巨大。
2014年大豆进口量达到7 280万t,用于榨油,豆粕加工饲料;而国产1 100万t左右的非转基因大豆仅供食用。
我国
大豆平均产量1 710 kg/hm2,单位面积的粮食生产能力仅有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的1/4左右,而且种植大豆的综合效益偏低,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较低,使
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4位[1-2]。
广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光热水资源充沛,非常适合大豆生长,在山区、丘陵、平原均可种植春夏秋大豆,广西南部地区还可以冬种大豆[3]。
广西大豆常年种植面积24万~28
万hm2,年产36万t左右,在广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4],产量和面积
在旱粮作物中仅次于玉米[3]。
为了保证国产非转基因食用大豆的供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产是我国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春大豆与甘蔗、木薯、幼龄果树等间作是广西春大豆生产的重要模式,间种大豆产量 750 ~900 kg/hm2[5-6];广西春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46.67万hm2,春玉米套种夏大豆是夏大豆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
从5月底至6月底,在玉米株间开穴点播或在行间开沟播
种大豆,玉米成熟后,将秸秆平铺在大豆行间,9月下旬大豆成熟收获,一般大豆产量1 500~2 250 kg/hm2[5,7],该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目前广西大豆平均产量1 635 kg/hm2[5],提高大豆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是新品种和
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
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前人已在我国的东北地区[8-9]、黄淮海地区[10]、长江流域[11]、西南山区[12]等地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所处的生态条件不同,试验结果不尽相同。
程艳波等采用3个国
审夏大豆品种,在广州分5个播种期种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农艺
性状、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影响,在广州夏大豆最佳播种期为6月中旬至7月
上旬,7月下旬之后播种,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且分枝粒数比主茎粒数少
[13]。
随着农业部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和广西农业厅“千万亩间套种行动计划”的开展,夏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夏大豆品种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密度研究很少。
华夏6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2012年通过广西审定的夏大豆新品种,2014年获得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项目资助。
为提高广西夏大豆生产能力,开展了不同播种期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拟建立华夏6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广西夏秋大豆生产的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供试夏大豆品种为华夏6号,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2012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桂审豆2012003号。
1.2 试验方法试验在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
试验地位于110°25'E、25°07'N,海拔 170.4 m。
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弱酸性粘土,肥力均匀,上季作物为水稻,无遮荫,排灌良好;播种时施用三元复合肥75 kg/hm2。
不同播种期试验:试验播期从2014年6月5日至8月25日,每隔10 d播种1期,每期种植8行区,行长5.0 m,行距0.5 m,株距0.2 m,每穴留2株苗。
出苗后进行相同的田间水肥管理及中耕除草,成熟后每期取10株考种,其余全部收获测产。
种植密度试验:试验于2014年7月3日播种,设4个密度水平,即 15.0 万株
/hm2(D1)、19.5 万株/hm2(D2)、22.5万株/hm2(D3)、27.0万株/hm2(D4)。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4 行区,行长5.0 m,行距 0.5 m,收中间 2 行计产,四周设保护行。
成熟时第二重复取10株考种。
1.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Excel等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期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大豆属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温敏感。
从6月5日至8月25日进行了9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
播种期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影响明显,以7月25日和8月5日为差
异敏感期(表1)。
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大豆生育期由110 d逐渐缩短为84 d,6月5日至7月25日6个播种期的大豆株高和百粒重差异不明显,8月5日至8月
25日3个播种期的株高和百粒重差异不明显。
大豆在9个播种期的平均产量为1 503~3 171 kg/hm2,差异显著,6月25日至7月15日3个播种期的产量最高,为最佳播种期,8月5日至8月25日3个播种期的产量显著减小,主要原因是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单株有效荚数少,百粒重小(表1)。
表1 不同播种期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播种期生育期d株高cm
主茎节数节分枝数个单株无效荚个单株有效荚个百粒重g产量kg/hm2 06 -05 110 83.2 12.3 2.8 4.7 38.4 15.27 2 526.0 06 -15 106 81.4 12.7 3.2 5.5 39.8 15.23 2 851.5 06 -25 103 80.9 13.1 2.5 4.3 41.0 15.28 3 133.5 07 -05 101 78.9 12.5 2.9 4.0 42.2 15.36 3 171.0 07 -15 99 77.5 12.5 2.5 3.8 40.3 15.41
3 027.0 07 -25 97 72.7 10.7 2.0 3.1 35.6 15.10 2 476.5 08 -05 92 49.3 9.8 1.7 2.2 34.2 12.05 1 525.5 08 -15 98 43.
4 9.6 1.
5 3.0 18.9 11.85 1 495.5 08 -25 84 39.1 8.8 1.2 3.8 17.4 11.27 1 503.0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华夏6号在4个种植密
度下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平均产量为3 100~3 680
kg/hm2之间,其中在D2和D3密度下的产量极显著高于D1和D4种植密度下
的产量,所以该品种在7月上旬种植的合理群体密度为19.5万~22.5万株/hm2。
不同种植密度对华夏6号株高、节数、百粒重的影响不大;在高密度种植下的单株
无效荚数增多,单株有效荚数减小,导致产量降低(表2)。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影响注: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差异极显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密度株高∥cm 节数∥节分枝数∥个单株无效荚∥个单株有效荚∥个百粒重∥g 产量∥kg/hm2 D1 68.2 14.3 3.6 3.1
63.5 14.37 3 180 Bb D2 67.9 13.9 4.0 4.5 60.2 14.23 3 680 Aa D3 67.6 13.8 4.0 4.3 56.9 14.42 3 600 Aa D4 66.9 13.2 3.4 5.5 49.9 14.20 3 100 Bb
3 结论与讨论
广西大豆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合理的播种期和群体密度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
华夏6号在桂北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种植的平均产量为3 000
kg/hm2左右,为最佳播种期;7月上旬种植密度在19.5万~22.5万株/hm2的产量为3 600 kg/hm2左右,为合理群体密度。
广西春玉米免耕套种夏大豆是夏大豆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在玉米成熟前20 d左右,将大豆套种在玉米行间,大豆播种期集中在5月底至6月底,大豆在9月底成熟收获[5,7]。
由于播种期较早,穴播种植密度较小,没有发挥出大豆产量潜力,而且人力劳动强度大,大豆生产成该较高。
该试验结果表明,华夏6号从6月5日至7月5日4个播种期试验中,大豆产量呈递增趋势,以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3个播种期的大豆产量最高,为夏大豆的最佳播种期。
美国是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最高的国家,适应机械化种植的要求,一般玉米行距1.0 m,株距
0.10~0.13 m。
如果在广西平地和丘陵地玉米种植区种植早熟矮秆硬粒型品种,采用玉米行距1.0 m,株距0.10~0.13 m的种植方式,这样在春玉米收获前7 d 左右或玉米收获后(7月上、中旬),采用小型免耕播种机在玉米行间套种或轮作2行早熟夏大豆,减小人力劳动强度,广西夏大豆产量将大幅度提高。
广西秋旱比较严重,一般在9月以后降雨较少。
该试验中8月5~25日3个播种期中,受到光周期和秋旱影响,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单株有效荚数明显减少,百粒重小,导致大豆产量很低。
所以夏大豆在最佳播种季节种植,可以避开大豆鼓粒期受到干旱的影响,大豆产量较高。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
根据桂北地区夏大豆常年种植时间,在7月3日播种期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试验,其中种植密度在19.5万和22.5万
株/hm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在15.0万和27.0万株/hm2的产量,种植密度过稀和过密大豆产量都较低。
所以在桂北地区7月上旬种植华夏6号的合理群体密度为19.5万~22.5万株/hm2。
参考文献
[1]周新安.我国大豆生产与科研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作物杂志,2007(6):1-4.
[2]刘忠堂.关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大豆科学,2013,
32(3):283-285.
[3]陈怀珠,杨守臻,孙祖东,等.春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4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8):1273 -1276.
[4]孙祖东.广西大豆研究的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1999(1):49-51.
[5]罗培敏,黄拔程,沈莹.广西大豆生产的发展与思考[J].大豆科技,
2010(5):41-43.
[6]汤复跃,陈渊,梁江,等.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2,31(3):395 -398.
[7]汤复跃,陈渊,韦清渊,等.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1):1340 -1343.
[8]王志新,杨庆凯.环境因素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Ⅰ播期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3,22(1):45 -49.
[9]于凤瑶,刘锦江,辛秀君,等.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4):620 -622.
[10]任秀荣,许海涛,吴德科,等.不同播季和气候条件对大豆子粒品质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5,24(1):71 -74.
[11]赵政文,马继凤,李小红,等.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
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1999,16(3):183 -189.
[12]胡明祥,孟祥勋,李爱萍,等.贵州不同海拔高度及播种期对大豆籽粒化学成份的影响Ⅰ.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J].大豆科学,1993,12(1):45-51. [13]程艳波,江炳志,蔡史欣,等.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0,29(1):37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