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理解:
• a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 和化学过程。
• b优点: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c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大大削弱 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 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_蓝婴病
第5页,本讲稿共18页
什么是污染物?
• 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
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 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 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 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 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 有被利用的资源。
第18页,本讲稿共18页
1.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散失
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
5.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
第14页,本讲稿共18页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 和分解等过程;
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第10页,本讲稿共18页
水华
第11页,本讲稿共18页
第12页,本讲稿共18页
生物净化污水的流程:
污水
沉淀,过滤 (作用) 基本处理水
利用多种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生物净化水
杀死有害细菌、病毒 工业用水、灌溉水
离子交换,过滤
生活用水
第13页,本讲稿共18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过程及特点
第6页,本讲稿共18页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特点
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重复利用、全球性、
第7页,本讲稿共18页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原理含义是指: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流 动, 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 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所谓“再生 ”,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 进行着不停 顿的物质循环。
第3页,本讲稿共18页
• 概念理解 • 涉及的学科——生态学、系统学 • 方法和手段有——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 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经 济效益同步发展,最终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和谐发展
第4页,本讲稿共18页
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例
石油农业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
2.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 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第15页,本讲稿共18页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饲料与垫料
人类食品
人类 食品
作物残留
人粪尿
无 废 弃 物 农 业
第16页,本讲稿共18页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要求我们在生态工程设计 和建设是要使大多的物质循环再生,以减少污 染
第17页,本讲稿共18页
习题答案 (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2) NH4+ 蛋白质、核酸 (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①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 ②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5)T—A 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返回大气、雨 水的冲刷 (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第8页,本讲稿共18页
碳循环
第9页,本讲稿共18页
碳在大气圈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CO2、有机物
CO2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生物群落源自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给 下一个营养级?
通过捕食关系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
主要是呼吸作用
大气中CO2的含量为什么持续增加?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
第1页,本讲稿共18页
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幼苗的上方是蔚 蓝的地球
第2页,本讲稿共18页
• 1生态工程的概念
• 生态工程是用生态学、系统学学科 的原理和 方法,通过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被 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 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 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理解:
• a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 和化学过程。
• b优点: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c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大大削弱 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 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_蓝婴病
第5页,本讲稿共18页
什么是污染物?
• 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
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 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 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 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 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 有被利用的资源。
第18页,本讲稿共18页
1.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散失
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
5.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
第14页,本讲稿共18页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 和分解等过程;
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第10页,本讲稿共18页
水华
第11页,本讲稿共18页
第12页,本讲稿共18页
生物净化污水的流程:
污水
沉淀,过滤 (作用) 基本处理水
利用多种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生物净化水
杀死有害细菌、病毒 工业用水、灌溉水
离子交换,过滤
生活用水
第13页,本讲稿共18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过程及特点
第6页,本讲稿共18页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特点
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重复利用、全球性、
第7页,本讲稿共18页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原理含义是指: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流 动, 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 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所谓“再生 ”,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 进行着不停 顿的物质循环。
第3页,本讲稿共18页
• 概念理解 • 涉及的学科——生态学、系统学 • 方法和手段有——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 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经 济效益同步发展,最终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和谐发展
第4页,本讲稿共18页
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例
石油农业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
2.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 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第15页,本讲稿共18页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饲料与垫料
人类食品
人类 食品
作物残留
人粪尿
无 废 弃 物 农 业
第16页,本讲稿共18页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要求我们在生态工程设计 和建设是要使大多的物质循环再生,以减少污 染
第17页,本讲稿共18页
习题答案 (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2) NH4+ 蛋白质、核酸 (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①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 ②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5)T—A 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返回大气、雨 水的冲刷 (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第8页,本讲稿共18页
碳循环
第9页,本讲稿共18页
碳在大气圈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CO2、有机物
CO2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生物群落源自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给 下一个营养级?
通过捕食关系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
主要是呼吸作用
大气中CO2的含量为什么持续增加?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
第1页,本讲稿共18页
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幼苗的上方是蔚 蓝的地球
第2页,本讲稿共18页
• 1生态工程的概念
• 生态工程是用生态学、系统学学科 的原理和 方法,通过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被 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 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 然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