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
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
2009年,应急办在省政府办公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厅内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充分发挥运转枢纽的作用,积极协助省政府领导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2009年工作情况(一)履职尽责,积极协助省政府领导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应急办始终把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1.积极参与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2009年4月下旬,甲型H1N1流感发生后,在省政府领导的指示下,我办立即牵头有关部门,制订了《安徽省应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于5月11日印发,对指导全省防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协助建立了由省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外事、公安、民航等多部门参加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筹备召开有关会议,并做好决定事项的协调落实。
建立疫情日报告制度,及时向省政府领导报告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2.协助处置亳州兴邦科技公司非法集资案群体性上访。
1月13日,山东、湖北、江西等省近千名参与亳州兴邦公司非法集资的集资户来省上访,我办积极协助领导同志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加强与江西、湖北、山东等省的联系,请他们迅速派出接访人员,并做好对接工作。
在成功劝返上访人员后,我办参与了《安徽省应对处置兴邦公司非法集资案引发群体性非正常上访工作方案》制定工作。
在日常应急值守工作中高度关注集资户的聚集信息,及时上报省政府领导,并通报省相关部门。
3.及时处置了一系列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
在交通事故、火灾、群众聚集性上访等较大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急办快速响应,快速掌握现场情况,实行边报告、边协调。
在凤阳县晶鑫矿业有限公司“6·21”爆炸事故、“10·7”南洛高速公路交通事故、“5·24”宣芜高速、合徐高速多车连环相撞事故、“8·16”太和县重大交通事故以及桐城市出租车来省上访、芜湖市开发区保健品厂2次来省上访等一系列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应急办把信息渠道向现场延伸,并与当地政府沟通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省公安、卫生、交通运输、安监等有关部门指导处置,对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加大督办力度,督促有关方面做好事故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同时,按照突发事件信息级别,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国务院办公厅。
4.指导全省做好国庆期间应急值守工作。
2009年时值国庆60周年,做好国庆前后的值守工作任务繁重,应急办先后起草了4个文件,对做好应急值守、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工作提出要求,并督促落实。
从10月1日至8日,我办先后对全省17个市政府、18个县(市、区)政府、21个省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值守情况进行抽查,并向全省发出8期通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信息畅通,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5.全力投入强降雪天气应对工作。
11月中旬的强降雪天气发生前后,应急办多次向各市、各部门发出预警通知,督促省直22个部门和单位提前制订了防范应对雨雪天气工作具体方案,并与省公安厅、交通厅、省高速公路总公司、省交通集团建立高速公路及国省道路况信息实时通报制度。
针对部分高速公路和岳西县、含山县境内的4条国省道受阻情况,应急办连夜协调有关市、县组织
人员上路铲雪除冰,确保了道路通畅。
针对部分地方因雪断电情况,根据省政府领导要求,及时对省电力总公司下发督办通知,对电力抢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会同省民政部门汇总上报灾情,并核实因灾倒房户名单。
这次应对处置工作见事早、行动快、效果好,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外,我办协助省领导处置了3月份大别山区低温冰冻灾害和6月份全省4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不断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应急办注重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努力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1.创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手段,提高报告时效。
应急办努力创新工作方式,运用办公自动化平台,实现了突发事件信息文字、电话和内网短信报告三种方式并行报送,并将短信报送范围扩大到厅以上领导和厅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及时在厅办公内网上发布《值班报告》,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
2009年,分别下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报告时限、报告内容、报告流程和责任追究以及接报后的处理流程、呈报范围等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提高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水平。
全年,共接报处理信息2177件;呈报省政府领导《安徽应急管理重要信息专报》485期,其中,省政府领导作出批示478次。
2.不断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工作运转协调有效。
应急办坚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
在2008年和省气象局联合建立恶劣天气预测预警发布机制的基础上,2009年又拓展了重大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通过省电视台、电台滚动播出、播放气象信息,以及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告知公众。
全年向省政府领导呈报110余份重要天气预警信息,为省政府领导应对处置工作做好服务。
二是沟通协同机制不断健全。
先后与省军区司令部、武警安徽省总队、省预备役师建立了应急协同机制,应急合力不断增强。
三是舆论引导机制初步建立。
相继出台《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应急办法》、《安徽省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应急预案(试行)》,规范了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工作,对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效避免、消除负面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运转有序。
不断完善与公安、民政、卫生、安全监管等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
五是评估分析机制日益完善。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月统计、季分析和年评估制度,分析、研判意见更多地应用于工作实际。
(三)加强值守,努力做好运转服务工作。
应急办始终把服务全厅、保障运转作为总值班室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标准,努力使工作更细、更实、更高效。
1.进一步提升值守工作标准。
应急办在人手少、值守任务重的情况下,勇于自我加压,从2009年起全部接手了原本由厅内处级干部轮流排班的重大节假日值班任务,实现了全年365天应急办专业化值守。
实行主副班制度,双休日、节假日实行应急办领导坐班,双人值守。
全办同志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全身心投入,值守工作基本做到严谨细致。
2.进一步发挥运转服务职能。
全办人员牢固树立服务和窗口意识,严谨细致地办好每一件事情,热情周到地接待每一位来人,耐心认真地接听每一个电话,力求服务到位,对外树立良好形象。
全年,先后编发218期《值班报告》,52期《省政府领导主要活动及值班安排表》、24期《省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重要工作预安排》以及每月一期的《省政府大事记》,平均每天接听值班电话四、五十次,较好地完成省政府领导及办公厅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
3.进一步加大省长热线督办力度。
全年,省长热线共受理群众有效投诉电话1427件,编辑《省长热线动态》46期,省政府领导作出重要批示18次,制作《省长热线电话领导批示督办单》52期,领导批示督办件和省长热线转办件全部得到及时办理。
2009年3月,王三运省长专门批示:“对省长热线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仅要由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而且要直送各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我们积极改进省长热线督办流程,加大跟踪落实力度,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6月3日,王三运省长在《省长热线》
上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贵在坚持,总结提高。
”(四)加强工作指导,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应急办坚持打基础、上水平,不断加强对全省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有力促进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开展。
1.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009年以来,我办牵头组织制定了《安徽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安徽省应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这两个预案的制定在全国都是较早的,并先后对《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安徽省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
目前,我省已制定总体应急预案1件、专项预案23件、部门预案65件。
应急预案已基本覆盖到企业、乡村和社区,全省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2.加强各类应急演练工作。
组织、协调有关市和省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案应急演练,2009年相继开展了安徽省休宁县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应急演练、“畅通江淮”2009中国移动南京大区皖苏鲁豫四省联合应急通信演练、安徽省突发粮食事件等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指导各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在2008年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基础上,2009年5月份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省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农村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目前,各地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与此同时,全省建立灾害应急避难场所120处,应急疏散基地10个,已建立1500多个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新村社区等13个社区被评为2009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4.完成了我省“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期评估。
按照国务院应急办部署,2009年上半年,我办组织各市政府和省直40多个部门对《安徽省“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全面了解“十一五”应急规划确定的十项任务和八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明确了“十一五”后期任务落实的工作重点,为保证我省按时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编制“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大推进力度,基本建成省政府应急平台。
过去的一年,应急办全力推进省政府应急平台建设。
3月,省政府办公厅成立了应急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通过省政府采购中心,组织了5次公开招标采购,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即将完成,将与省公安、安监、民政、卫生、水利、地震、气象等10个省直部门和合肥市实现互联互通。
同时,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市级政府应急平台建设。
(六)采取多种方式,努力营造应急管理浓厚氛围。
为努力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加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力度,应急办会同省有关部门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我省“五五”普法重要内容,并在“江淮普法行”活动中进行了重点宣传普及。
在5月12日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省民政厅、省政府应急办、省卫生厅、省地震局等10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在合肥市开展了大型广场宣传活动,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经省政府同意,在安徽行政学院设立了安徽省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
应急办还应邀到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教育厅、省气象局、合肥市等单位,开展培训讲座25次。
(七)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对我省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的专项检查。
去年10—1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开展了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
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长王三运、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应急办认真贯彻落实,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省政府成立6个检查组,于11月上旬对17个市进行检查,并对12个省直部门开展抽查。
通过检查,全面了解了应对法施行2年来我省贯彻实施情况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对今后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12月6日至9日,国务院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检查组来我省检查,检查组对我省工作评价是:领导高度重视,应急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初具规模,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应急保障工作比较有力,宣传培训工作全面深入,配套的重点制度建设取得
新进展,积累了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的丰富经验,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标志着安徽省的应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八)强化自身建设,形成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
应急办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体同志坚持自我加压、严格要求,坚持扎实苦干、默默奉献,坚持相互配合、团结和谐,全办形成了比学习、比能力、比干事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
应急办坚持了工作日早会制度,通报情况,点评工作,分析案例,组织集中学习,鼓励业余学习,使学习成为提高能力的源泉。
二是进一步发扬奉献的精神。
全办同志牢固树立讲大局、讲奉献的意识,许多同志克服困难,经常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在人手少、应急处置任务重的情况下,坚持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是进一步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
全办同志团结配合,相互支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应急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工作能力、工作力量还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应急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对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指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这些我们都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要点2010年,我们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打基础、上水平,以“一案三制”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
强化应急值守工作制度,推进专业化值守,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值守抽查。
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机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年度考评制度,确保信息报告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关注社会热点,及时发现并报告苗头性、预警性信息。
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月统计、季分析和年评估制度,为省政府领导应急决策提供服务。
(二)积极协助省政府领导处置突发事件。
及时准确掌握突发事件信息,主动分析研判,提出应对处置建议方案,供省领导决策参考。
强化应对处置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健全突发事件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流程,增强应对合力。
对重大以上突发事件,省政府应急办及时派员赴事发现场,并负责做好现场图像的传输工作。
(三)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加强调研,积极推进市、县应急工作机构建设。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密切同省有关部门的联系,健全监测预警、处置联动、评估分析和舆论引导等工作机制,实现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和矛盾隐患建立数据库,实现对各类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开展对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应急财产征用补偿制度等前期调研工作。
(四)不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修订安徽省总体应急预案,组织省有关部门修订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并在省政府网站上刊载有关预案简本。
会同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相关预案演练。
建立各市、省有关部门预案演练备案制度。
(五)大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全面完成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加快综合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平台在值守应急、资源管理、数据共享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省政府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督促指导市级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尽快形成全省政府系统应急平台体系。
(六)扎实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建设。
着力抓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0〕6号)的贯彻实施,督促各市、省有关部门于上半年制定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具体方案,下半年对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开展检查。
充实省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咨询、预测分析、应对处置、评估分析等方面的智囊作用。
完善社会动员机制,会同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等研究制定志愿者队伍建设具体办法。
(七)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完善省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组织各市、各部门开展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规模、布局和方式的调查摸底工作,形成全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动态管理,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
加强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抗灾设防水平。
(八)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08〕1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9〕22号)文件精神,在全省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点和示范工程建设,明确目标,争取在年底挂牌一批省级示范点和示范工程,实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九)进一步推进应急宣教培训工作。
分两期在安徽行政学院举办全省政府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
加强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题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各市和省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应急知识科普读物,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普及活动。
编辑近两年我省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典型案例,供各级各部门参考。
(十)着手开展我省“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对我省“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督促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项目如期完成。
组织力量,拟订工作方案,着手编制我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一)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指导。
召开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现场会,交流经验和做法,推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
组织应急管理学习考察活动,进一步开拓视野。
继续办好《安徽应急管理工作》,争取在出刊期数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十二)加强应急办内部自身建设。
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实行高标准要求、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全面提升全办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的谋划力、组织协调力、实战能力,努力打造优秀团队。
信息来源:省政府应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