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
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 阅读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具有磁性?(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
4. 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介
绍磁化现象)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 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哪里比较弱?怎么知道的?
2. 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
电磁铁有磁极吗?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3.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 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 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交流发现。
板书设计:电磁铁
制作电磁铁:(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与电磁铁的南北极相关的因素:
(1)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
(2)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流的方向)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电磁铁》教学反思
主备课人:党满仓
电磁铁一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与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电磁铁的性质、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讨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发现问题后,大胆猜测与想象,讨论并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培养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刚开始我让学生猜想纸包中的东西,使学生对电磁铁产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然后通过揭示谜底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
通过实验前提示,对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
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
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本课教学中,尤其让我欣慰的是,在分组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时,学生不仅发现了电流和线圈匝数这两个影响磁性强弱的因素,还出乎意料地提出了“通电时间的长短”和“铁芯是否生锈”两个不在本课计划讨论范围内的因素。
虽然这有些令我措手不及,但我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深为高兴,决定下节课继续探究相关问题。
虽然《电磁铁》一课教学效果良好,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困难与不足。
学生虽然在实验讨论、交流实验方案的时候很清楚,但是等到真正动手实验时有的小组就无从下手了。
这是一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现象,所以我想在以后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这类型的课,要让学生多练习。
同时我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如何使教学变得生动灵活、张驰有度,教师的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教学中,语言还存在指导不到位、不够简练、不能一语中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