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诱惑,中国的甜蜜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诱惑,中国的甜蜜史
作者:雨田
来源:《收藏/拍卖》 2017年第7期
文:雨田图:广东省博物馆
荔枝,岭南佳果之一,虽产自南国,但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上起皇室,下至民间从来不
乏喜好的人士。
从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到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中国人对于这甘香之果的喜爱。
时至今日,被吟诵了上千年的荔枝,
早已不仅仅是一簇水果,它被无数人赋予了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早已远远超过了岭南文化
的范畴,升华成一种独特的荔枝文化,而且成了可以欣赏的荔枝题材文物。
又到了荔枝成熟的季节,广东省博物馆也适时地推出了临时展览“不辞长作岭南人——荔
枝文化展”,供观众在享受舌尖上的甜美之余,也可以一赏其馆藏丰富的荔枝题材文物。
这个
展览从6 月9 日起至7 月30 日在其三楼书画展厅展出,展期将近两个月。
展览展出133 件
以荔枝为题材或与其相关的展品,除粤博馆藏品外,省内多家博物馆、工艺美术馆及非遗传承
人亦提供了展品。
当走进展厅,充满岭南特色的风情迎面而来,在展陈设计上,充分利用了荔枝本身的突出
特征作为设计元素,在色彩上将荔枝红(表皮)、莹白(果肉)、深褐(果核)融入进来,展
厅整体色调与荔枝的天然属性融为一体,还别出心裁地再现了20 世纪80 年代岭南水乡荔枝丰收的场景,再加上多媒体播放的粤剧名曲《荔枝颂》和潮剧《陈三五娘》,无论视觉还是听觉,都洋溢着浓郁的荔枝风情。
荔枝,也可以是艺术灵感的源泉
展览从编排上分成自然、艺术和生活三大部分,展览的开头,以图片、文献、实物展示等
方式向观众科普了荔枝的品种、自然属性、历史典故等内容。
从字义上来讲,荔枝,古代称
“离枝”原意指荔枝离开了树枝,就会很快变质,因而保鲜工作尤为重要,展览第一部分由此
进一步介绍了古人如何通过曝晒、脱水等手法保存荔枝,也通过文献、文物向观众讲述古时皇
帝如何通过快马加鞭的接力方式把荔枝迅速从岭南运到长安,博得妃子一笑。
而第二部分则展示了诸多荔枝题材的艺术品,包括书画、陶瓷、玉雕、刺绣等多个门类;
集中展示了多件馆藏荔枝题材文物精品,如明永乐青花花果纹梅瓶、清道光粉彩折枝花果墩式碗、明代沈周《荔枝苍鹅图》、清代华嵒《鹦鹉荔枝图》、现代齐白石《荔枝图》等。
除了文
物精品外,策展人还精心挑选了一批现代非遗大师作品进行展示,如广绣、广彩等,让观众进
一步了解荔枝艺术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意图激发大众基于岭南本土题材的创作灵感。
甜蜜,也可以引伸至美好的爱情
最后一个部分则侧重讲述荔枝与人的生活,从古至今,除了直接食用,人们还利用荔枝制
作香料、点茶等,比如策展人也通过实物再现了宋代小四合香的原料。
随着人们对利用、加工的手段增多,荔枝也逐渐被赋予诸多美好的文化含义:多子多孙、
大吉大利、一本万利,又或是寓意美好爱情等。
如在这一部分,一件潮州木雕中雕刻有荔枝的
图案,但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则不仅仅是表达对它的喜爱,而是寓意坚定不渝的爱情。
据悉,这
是广东潮汕和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隐喻。
这与当地一个“陈三五娘”的美丽传说有关,始于历
史故事,后来演化为戏曲,据清代潮阳人郑昌时《韩江见闻录》记述,泉州书生陈三随兄嫂广
南赴任,路经潮州,邂逅黄九郎之女黄五娘,一见钟情,决意求婚,几经曲折,终成眷属。
故
事中,五娘当时为表真心,曾向陈三扔下荔枝,成为两者重要的爱情信物。
由此,荔枝在潮汕
和闽南地区,寓意着美好的爱情,因而也常见于当地的众多艺术装饰中。
据策展人介绍,通过策划这一展览希望能给观众带来启发,引导大家思考和探索人、自然、艺术、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
(编辑/雷焕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