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整理与复习-“衡水杯”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来龙,涉及到碳家族的各个成员。

存在哪些成员这些成员又能如何转化成二氧化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反应还是通过人为的活动是在工厂中还是在实验室中
二氧化碳的去脉,解决二氧化碳过多的方法:①吸收法:从循环图中,增加向其他碳库的转化量,如绿色植物、海水的吸收;再深入分析,利用已有的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吸收试剂,再到实际生产中的合理做法。

②减排法:从碳循环图中,切断或减少化石燃料对二氧化碳产生的贡献,再到实际生活中可能造成的碳排放量过多的方面,实行低碳生活。

2.学生情况分析
课前利用智慧学伴的单元微测二氧化碳001对学生进行前测,结果如下:
不难看出,学生们的辨识记忆、说明论证方面表现良好,知道二氧化碳能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但是仍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不足:
● A2-1 建立物质分类与二氧化碳的对应关系
● B1-1用二氧化碳性质解释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低碳生活措施、碳酸饮料、灭火方法等 ● C1-1 利用二氧化碳性质进行复杂推理
● C3-1 依据二氧化碳性质创造性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体现在无法从反应物认识生成物,知道常见的性质与用途,无法建立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性,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不能抽提其中涉及到的性质,更无法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有层次的分析与论证,缺乏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

3教学方式:教师引导下的交流讨论式教学 4技术准备:
任务一、找出并梳理含碳物质,明确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任务二、以CO 2为核心,梳理二氧化碳的来源 任务三、二氧化碳的消除 任务四、论述碳循环的意义和价值 任务五、学生问题解决,实现含碳物质的多步转化 任务1 写出所有产生CO 2的反应
2建立含碳物质与二氧化碳的转化关系 2的深入探讨 2 任务2请设计方案,比较各种物质的吸收效果 2的吸收效果
任务1 交流讨论: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 任务2 请设计方案,完成石灰石到轻质碳酸钙的转化
A2 A2 B1 B2 C2 C3 STSE C3 C3 任务梳理含碳物质 交流碳循环的意义
L 水
50mL石灰水通过一系列驱动性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三个转化:
(1)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
(2)将化学问题转化为具体可观测的指标(3)如何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先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再针对实验的细节问题,不同组的同学的处理进行分析,确定选择的试剂的量,使学生能对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多关注。

【思考】采取哪些办法能促进水、氢氧化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简介】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存储技术【资料支持】NaOH与CaOH2的溶解情况
【小结】增进吸收效果的角度
(1)在原有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上改进
(2)寻找新的化学性质思考,可以增大浓度
将石灰水变成石灰乳
对比实验:
50mL石灰水
50mLNaOH溶液
从两个角度去改
进效果,一是利
用原有的性质,
通过浓度等,二
是利用新的化学
性质。

任务四:探讨碳循环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我们会发现,刚才的探讨,都
是基于碳循环的背景下进行的,碳循环
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1)碳元素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
从最初的简单含碳化合物到氨基酸的
产生,氨基酸脱水反应生成蛋白质,蛋
白质和核酸产生了单细胞生物,再到多
细胞生物,甚至是人类的产生,可以说
没有碳元素就没有生命
(2)平衡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有了碳循环,使得各种含碳物
质在地球的各个圈层中相对稳定,为我
们提供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比如二
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
用,量少会变寒冷,而含量过高会造成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地球很可能变成
另一颗金星。

思考,讨论,碳作为生命元
素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平衡
的意义
进行STSE教
育,体会碳元素
对生命的意义和
价值,同时体会
碳平衡的重要
性。

任务五:新的问题解决课前我们知道水中二氧化碳过多造成
了珊瑚白化,而具体原因大家分析的不
理想,现在你能说一说吗
【交流讨论】造成珊瑚白化
的原因
先让学生自主去
解决问题,再播
放资源,反思在
【视频】
智慧学伴二氧化碳001 C3-1微资源【反思】与你原来的思路有何差别【反思】由于没考虑碳酸的
性质,完成碳元素的多步转

哪个环节出现了
问题,原因在于
没有实现含碳物
质的多步转化,
没有关注生成物
的性质。

【交流讨论】工业上常用石灰石来制备生产钙片的轻质碳酸钙,请设计方案,完成转化。

讨论实验方案
自主进行较复杂
的问题解决,真
正实现碳元素的
多步转化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跟随碳元素进行了一次奇妙
的旅行,建立了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物
质转化以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课下
自行设计并制作一种碳酸饮料,认识更
广泛的碳的世界。

思考,聆听总结并布置任务
板书设计碳元素的奇妙之旅——碳的世界复习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纸笔测试(智慧学伴单元微测二氧化碳002)
1.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水,把瓶口封死,充分震荡后观察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为。

2.下列用途,仅利用二氧化碳的物质性质的是()
A.用作大棚蔬菜的气肥 B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支撑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用于合成尿素的原料
3.“往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较薄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水,震荡后发现塑料瓶変瘪,再往该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以上事实能否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为什么
4.有人认为电力是清洁能源,你能否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说明为什么“节约用电”也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5.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非常相近,为更好的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某同学
在蒸馏烧瓶中加入Na2SO3和稀盐酸,迅速套上气球,使瓶中和气球内充满二氧化硫
气体。

再过一段时间打开止口的止水夹,向其中挤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请你写出
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6.氯水(氯气的水溶液)是化学实验室的常用试剂。

某同学发现,氯水能够使有
色不跳褪色,但干燥的氯气不行。

于是他认为氯气与水反应。

为了验证他的假设,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个实验
7.二氧化碳是一种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用途的化合物。

工业上可利用下列方法吸收煤炭燃烧烟气中的二氧化碳。

经过NaOH溶液喷雾处理的烟气中,仍含有少量CO2,针对这一现象,两位工程师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工程师:喷淋用的NaOH溶液不足,不足以吸收全部CO2。

乙工程师:NaOH溶液是充足的,但喷淋过程中,NaOH溶液与烟气接触不够充分。

为了验证假设,这两位工程师认为,只要取,检验其成分,若其中含,则乙工程师猜想正确。

8.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人吸入和
呼出的气体,则锥形瓶Ⅰ、Ⅱ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
的澄清石灰水,利用此装置,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
碳含量比吸入气体高的实验现象是,
其中Ⅰ瓶的作用是。

9.硫元素的氧化物与碳元素的氧化物性质相似,生产
中,常将SO2转化为CaSO4石膏,实现“变废为宝”请
写出一种实现上述转化的路径。

图1前测数据
图2后测数据
可以发现,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学习效果良好。

二、活动表现评价
学生活动表现评价量表
的关系,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促进学生观念的建构,关注思路、方法的梳理与分析
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反应,以二氧化碳为核心,寻找能生成二氧化碳
的反应,通过物质的分类、关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反应完成物质的转化,
不断建构物质分类观、物质变化观。

同时,多次进行方法、思路的梳理,无论是将复杂问题如何转
化为化学问题,还是如何进行实际操作,亦或是关注如何建构联系等等,帮助同学们不断构建程序
性知识。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教学,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水平,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前后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如下:
图1前测数据
图2后测数据
不难看出,学
生们在概括关联、分析解释、系统探究、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获得认识水平的发展。

2智慧学伴平台的使用,有效促进了教学
基于智慧学伴平台的单元微测,进行课前的学情诊断,探查学生的已有基础,利用平台的能力指标,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预测学生可能到达的水平,同时设计不同能力水平的任务。

课上利用智慧学伴的微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原因分析。

课后利用单元微测,进行学生学业水平检测。

充分利用平台资源的诊断、预测、评价功能。

学生们喜欢智慧学伴平台上的各种微资源,能够有效的指导个别学习,也使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基础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3不同能力水平的任务驱动教学
整个复习课分利用5大驱动型任务统领教学。

为学生搭建梯度,从A2水平到B水平,最终达到C水平,完成能力水平的提升。

学生活动设计丰富且开放性大,每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外显,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设计的方案多样开放,合理即可,因而在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解决陌生情境中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以二氧化碳核心概念作为中心,统领碳的世界复习
含碳物质有很多种,在碳循环中,二氧化碳是最核心的物质,将多种物质与二氧化碳建立联系,建立物质分类与二氧化碳的对应关系,用二氧化碳性质解释,进行复杂推理,创造性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