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M+N→盐+水的反应中,M和N不可能是
A.HCl和NaOH B.CO
2和Ca(OH)
2
C.H
2SO
4
和Fe
2
O
3
D.AgNO
3
和BaCl
2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3、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4、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5、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熟石灰B.烧碱C.食盐D.大理石
6、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7、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
8、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要另加其他试剂才能区别的是()
A.BaCl
2、CuSO
4
、NaOH、NaCl B.Na
2
SO
4
、BaCl
2
、K
2
CO
3
、NaNO
3
C.FeC1
3、NaOH、H
2
SO
4
、Ba(NO
3
)
2
D.MgCl
2
、NaOH、HCl、Na
2
SO
4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11、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 .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 .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1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
B .密度
C .挥发性
D .可燃性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 .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14、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
B .
C .
D .
15、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16、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B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17、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花生油
C .面粉
D .冰块
18、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9、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A.分子的质量变大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D.分子的间隙变小
2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 CaCO
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
2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水至 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
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
添加块状CaCO
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
3
______________,再放入固体。
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
,观察到的现象是
2
_______________。
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人),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
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酸,下列是探究酸性质的实验。
(1)能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是____(选填“实验一”“实验二”),此实验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若实验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如图是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则“”代表的离子是___(填离子符号);
(3)实验三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稀硝酸中的现象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
蓝,并有气泡产生,反应为3Cu+8HNO
3===3Cu(NO
3
)
2
+2X↑+4H
2
O,则X的化学
式为___;
(4)实验室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内壁上常附着一些铜,清洗方法是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 。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 ;如图F向装满CO
2
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 F 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图 A 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
(2)CO 和 CO
2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写出实验室制取 CO
2
气体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草酸钠( Na
2C
2
O
4
)和硫酸反应来制取 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Na
2C
2
O
4
+H
2
SO
4
=Na
2
SO
4
+CO↑+CO
2
↑+H2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从图中实验仪
器中__________(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CO
2
,实验仪器中___________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 CO.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__________。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
4H
10
),丁烷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
物”或“无机物”)。
丁烷燃烧不完全会有 CO 产生,CO 会使人中毒,所以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特别小心,防止 CO 中毒。
某厨房因使用不当,丁烷燃烧
不完全生成了 CO 和 CO
2,且 CO 和 CO
2
的质量比为 56:44,请写出此时丁烷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实验室用含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液与混入了锌粉的铜粉(以下简称铜锌粉)反应来测定混合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和铜锌粉中锌的含量。
操作如下:取200 g混合液于实验容器中,分五次加入铜锌粉,边加边搅拌,以保证盐酸和硫酸铜同时与锌充分反应。
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1)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____。
(2)第四次加入铜锌粉并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
(3)计算原混合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通过计算可知,每9 g铜锌粉中含有_______________g锌粉。
2、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防毒面具和潜艇等的供氧剂,其反应的原理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为了模拟该过程,小丽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34.4g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吸收后,固体质量增加了5.6g。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气体中CO
2和O
2
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D
3、B
4、A
5、A
6、D
7、C
8、C
9、B
10、C
11、D
12、D
13、D
14、C
15、D
16、D
17、A
18、B
19、D
20、C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夹紧止水夹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
横放长颈漏斗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蜡烛一开始持续燃烧,之后熄灭
2、烧杯B 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3、实验二 稀盐酸中没有明显现象,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H 2SO 4+Ba(NO 3)2===BaSO 4↓+2HNO 3 H +; NO ;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
后,用水清洗或先将试管中的铜加热成氧化铜后,然后将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用水清洗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A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B 和C (或BC )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节约药品(或可随时控制
反应发生或停止)(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防止集气瓶炸裂(或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软塑料瓶变瘪
2、酒精灯; 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B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F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G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装置最后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有机物; 6C 4H 10+31O 2
点燃16CO+8CO 2+30H 2O 。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0.3;(2)ZnSO 4、ZnCl 2;(3)7.3%;(4)5.85
2、(1) 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2)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