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6 汽化和液化(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 汽化和液化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19•聊城)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瀑布结成冰挂
B.湿衣服晾干
C.露的形成
D.树枝上结霜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瀑布结成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湿衣服晾干,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树枝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故D错误。

故选:C。

2.(2019•衡阳)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图1中的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的乙所示
【分析】(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改变而改变;
(2)首先确定89℃时对应的时间和开始沸腾时的时间。

刚达到沸点的时间便是开始沸腾的时间。

(3)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解答】解: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当时的气压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89℃,从第5分钟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89℃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5min,故B错误;
C、水的沸腾是吸热过程,所以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甲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2019•攀枝花)关于液体和气体压强及相关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汽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强对地面的压力
B.青藏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
C.三峡船闸通行轮船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二滩电站大坝根据液体压强规律设计成“上窄下宽”
【分析】(1)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在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4)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解答】解:A、小汽车外型是流线型,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汽车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减小,故A错误;
B、青藏高原高度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故B正确;
C、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而且下面是相通的,当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在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三峡船闸通行轮船就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正确;
D、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所以底部的坝受到的压强较大,所以二滩电站大坝筑成上窄下宽,故D正确。

故选:A。

4.(2019•钦州)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2)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解答】解:
A、酒精沸腾时,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C、由图象可知,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C错误;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的说法不对,故D错误。

故选:B。

5.(2019•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分析】(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并在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不变;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解答】解:A、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

故A正确。

B、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故B错误。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快速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形成的。

故C错误。

D、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D错误。

故选:A。

6.(2019•宜昌)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分析】要判断“雾”和“冰花”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清楚“雾”和“冰花”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
它们各自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要判断“雾”和“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就要根据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正确;
C、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C正确;
D、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D错误。

故选:D。

7.(2019•黔南州)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分析】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变化:①吸热汽化,②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决于它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解: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

故选:A。

8.(2019•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分析】(1)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各温度计的量程。

体温计、家用寒暑表、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都不会达到100℃;
(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

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3)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4)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通过沸腾的两个条件结合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
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9.(2019•襄阳)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固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10.(2019•苏州)舞台表演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分析】先看雾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它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解答】解: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故选:B。

11.(2019•北京)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解答】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2.(2019•烟台)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
C、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3.(2019•菏泽)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雪化成水
B.湿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解答】解:
A、雪是固态的,变为水,即变成了液态,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故A错误;
B、湿衣服上的水是液态的,变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B错误;
C、樟脑球变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壁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4.(2019•十堰)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如图所示的警示性标志牌:“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解答】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汽油的着火点很低,使用手机和汽车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很可能引燃,引起火灾。

故选:A。

15.(2019•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如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如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如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如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6.(2019•咸宁)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

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解答】解:
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D。

17.(2019•自贡)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A错误;
B、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故B错误;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故C正确;
D、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D错误。

故选:C。

18.(2019•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

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形成的。

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

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故D正确。

故选:D。

19.(2019•黑龙江)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冰冻的衣服干了
D.自然界中雪的形成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解:
A、冰化成水,是固态的冰融化成为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冰升华为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19•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
故A不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1.(2019•天津)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降低温度可以使水蒸气液化。

【解答】解: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块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铁块上,使其表面变湿。

故选:B。

22.(2019•徐州)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

“白气”形成过程属于()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
夏天,冰箱内的温度低,冰箱外的温度高,打开冰箱门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这就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故选:A。

23.(2019•湘西州)夏季,同学们打扫教室后,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所经过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汽化过程中吸
收热量。

【解答】解: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选:B。

24.(2019•衡阳)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华;
(3)水蒸发要从周围空气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4)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

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

【解答】解: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A不符合题意;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

故B符合题意;
C、因水蒸发有致冷作用,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夏天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19•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
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
A、夏天洒在室外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

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水面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窗子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固态小冰晶。

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过一会儿,瓶外壁会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发生的液化现象。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2019•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
【分析】(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白烟”是液态的小水珠。

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的温度相对较高,很容易导致液化现象的产生。

【解答】解: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烟”现象。

故选:B。

27.(2019•乐山)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
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
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
C、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8.(2019•白银)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草叶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分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