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答谢中书书》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页,共45页。
合作探究(tànjiū),研读赏 析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文中围绕哪个字来铺 开的?
2.短文(duǎn wén)中作者围绕“美”字具体描绘山川美
不胜收,以“我从‘ ’这句中,我看到了
之美”
谈谈作者怎样写景。
例:我从“高峰入云,清澈见底”这句中,体会到了山 水相映之美。
3.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情感?它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夕日(xī rì)欲颓,沉鳞竞跃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实是(shíshì)欲界之 仙都,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自康乐以来(yǐlái),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大家共同赞叹 的。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河流可以看见水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青葱的树林和翠绿的 竹子,一年四季都有。早上的雾气(wùqì)将要消散, 猿猴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 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 从谢灵运以来,就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妙景色的 人了。
第十页,共45页。
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 的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阳夏 (今河南(hé nán)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 “谢中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 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
第十一页,共45页。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隐居茅山。因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 祭祀、征讨大事,朝廷(cháotíng)都要派人进山向他 请教,时人称为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 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没有秩序
② 为字共三十(sān shí)有四(ó一gn共ògn)gt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战乱
(yīgòng)
奇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妙
②念无与为乐者
零数③相与步于中庭
自 ①自康乐以来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从
③自非亭午夜分
在
④并自为其名
如果
欣赏 和
一起
自己
第二十页,共45页。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主题(zhǔtí) 归纳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 醉山水的愉悦(yúyuè)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 感。
第三十六页,共45页。
写法(xiěfǎ)探 究
短文把景物写得这么美,作者除了从动 静结合的描写角度入手之外,还运用了哪 些描写角度来描写景物的?从文中找出相 关句子来举例说说。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山川(shān chuān)之 美,古来共谈。
第二十二页,共45页。
高峰(gāofēng)入云,清 流见底。
第二十三页,共45页。
两岸石壁,五色(wǔsè) 交辉。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青林翠竹,四时(sìshí)俱 备。
第二十五页,共45页。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第四十四页,共45页。
第四十五页,共45页。
欣赏 (xīnshǎng) 图片
第一页,共45页。
第二页,共45页。
第三页,共45页。
第四页,共45页。
第五页,共45页。
第六页,共45页。
第七页,共45页。
第八页,共45页。
第九页,共45页。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 文体?
“书” 即书信,一种 应用性文体,古代(gǔdài) 书信多记事陈情,实用性 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青林翠竹,
四时(sìshí)俱备。
相
衬
晓雾将歇,
之 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第三十四页,共45页。
3. 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shūfā)作者情感?它体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xiān dōu)。自康乐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 —— ——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zhīyīn)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第三十一页,共45页。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文中围绕 (wéirào)哪个字来铺开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其中“ 美 ”字点明全文(quán wén)的中心。
山川之美,古来(gǔlái)共谈。 其中“ 美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第三十二页,共45页。
2.短文中作者围绕(wéirào)“美”字具体描绘山川美
不胜收,以“我从‘ ’这句中,我看到了
之
美”谈谈作者怎样写景。
例:我从“高峰入云,清澈见底”这句中,体 会到了山水(shānshuǐ)相映之美。
第三十三页,共45页。
山水相 映之美
山
川
色彩配 合之美
(sh
ān
ch 晨昏变化 之美
uā
n)
高峰 (gāofēng)入
云,
清两流岸见石壁底,。
静
五色交辉。
之 美
猿鸟乱鸣; (听觉)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n)
第三十八页,共45页。
背 诵 课
文 相信自己(zìjǐ) 展示自 己(zìjǐ)
第三十九页,共45页。
朗读(lǎngdú),背诵
山
,古
。
高
,清
。
两
,五
。
青
,四
。
晓
,猿
;
夕
,沉
。
实
。
自
,未
。
第四十页,共45页。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 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纸纳四时, 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学习它就是要学习 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 (jiàzhí),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 感情。
(可从以下角度思考(sīkǎo):1、多种感 官
2、视角)
第三十七页,共4
入云,
(俯视)
清流见底。
山 川 色彩配
合之美
(sh
ān
ch
晨昏变化 之美
uā
两岸石壁, (平视)
静
五色交辉。
青林(qīnɡ lín)翠竹,
相
四时俱备。
衬
晓雾将歇, (视觉)
第十二页,共45页。
写作背景 v 南(b北è朝i时jǐ,n因g政)局简动荡介,矛盾尖
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 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 书信(shūxìn)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 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第十三页,共45页。
教学(jiāo 1、反复诵读x课u文é,)目在诵标读中体味文
A.山川之美 无案牍之劳形 B.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既出,得其船
第四十三页,共45页。
3.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山川之 美,古来共谈”。 B. 短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观察景物,描写时动 静结合(jiéhé),文辞清丽。 C.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丽的山川景色,表 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 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D.短文是作者陶弘景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信。
第四十一页,共45页。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红字体意思相同(xiānɡ tónɡD)的一 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为字共三十有字
B.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谓大同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舟 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四时俱备
春冬之时
第四十二页,共45页。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用法(yònɡ fǎ)相同的一项是C( )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消散。 乱:没有秩序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竞:争相。 跃: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欲界:人间 之:的 仙都:天堂
复:再。 与:欣赏。 其:这。
第十九页,共45页。
一词多义
共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同乱 ①猿鸟乱鸣
第十五页,共45页。
3、齐读课文,注意读出节 奏、读出感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xiān dōu)。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yù)其奇者。
第十六页,共45页。
翻译(fānyì)全文
❖ 要求:结合文下注解疏通文意,注意(zhù yì)重点字词的翻译。
第十七页,共45页。
第十八页,共45页。
解释(jiěshì)下列红体词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形容(xíngróng)石壁色彩斑斓
2.青林翠竹(cuì zhú),四时俱季备节 (春冬之时)
章(wénzhāng)的意境。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jīlěi)文言词
语3、。熟读并背诵课文。 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理
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第十四页,共45页。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zì yīn),读通词句,读出节奏 。
2、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dúyīn)、 句子的停顿、语气的情调。
合作探究(tànjiū),研读赏 析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文中围绕哪个字来铺 开的?
2.短文(duǎn wén)中作者围绕“美”字具体描绘山川美
不胜收,以“我从‘ ’这句中,我看到了
之美”
谈谈作者怎样写景。
例:我从“高峰入云,清澈见底”这句中,体会到了山 水相映之美。
3.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情感?它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夕日(xī rì)欲颓,沉鳞竞跃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实是(shíshì)欲界之 仙都,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自康乐以来(yǐlái),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大家共同赞叹 的。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河流可以看见水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青葱的树林和翠绿的 竹子,一年四季都有。早上的雾气(wùqì)将要消散, 猿猴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 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 从谢灵运以来,就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妙景色的 人了。
第十页,共45页。
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 的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阳夏 (今河南(hé nán)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 “谢中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 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
第十一页,共45页。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隐居茅山。因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 祭祀、征讨大事,朝廷(cháotíng)都要派人进山向他 请教,时人称为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 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没有秩序
② 为字共三十(sān shí)有四(ó一gn共ògn)gt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战乱
(yīgòng)
奇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妙
②念无与为乐者
零数③相与步于中庭
自 ①自康乐以来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从
③自非亭午夜分
在
④并自为其名
如果
欣赏 和
一起
自己
第二十页,共45页。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主题(zhǔtí) 归纳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 醉山水的愉悦(yúyuè)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 感。
第三十六页,共45页。
写法(xiěfǎ)探 究
短文把景物写得这么美,作者除了从动 静结合的描写角度入手之外,还运用了哪 些描写角度来描写景物的?从文中找出相 关句子来举例说说。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山川(shān chuān)之 美,古来共谈。
第二十二页,共45页。
高峰(gāofēng)入云,清 流见底。
第二十三页,共45页。
两岸石壁,五色(wǔsè) 交辉。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青林翠竹,四时(sìshí)俱 备。
第二十五页,共45页。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第四十四页,共45页。
第四十五页,共45页。
欣赏 (xīnshǎng) 图片
第一页,共45页。
第二页,共45页。
第三页,共45页。
第四页,共45页。
第五页,共45页。
第六页,共45页。
第七页,共45页。
第八页,共45页。
第九页,共45页。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 文体?
“书” 即书信,一种 应用性文体,古代(gǔdài) 书信多记事陈情,实用性 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青林翠竹,
四时(sìshí)俱备。
相
衬
晓雾将歇,
之 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第三十四页,共45页。
3. 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shūfā)作者情感?它体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xiān dōu)。自康乐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 —— ——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zhīyīn)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第三十一页,共45页。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文中围绕 (wéirào)哪个字来铺开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其中“ 美 ”字点明全文(quán wén)的中心。
山川之美,古来(gǔlái)共谈。 其中“ 美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第三十二页,共45页。
2.短文中作者围绕(wéirào)“美”字具体描绘山川美
不胜收,以“我从‘ ’这句中,我看到了
之
美”谈谈作者怎样写景。
例:我从“高峰入云,清澈见底”这句中,体 会到了山水(shānshuǐ)相映之美。
第三十三页,共45页。
山水相 映之美
山
川
色彩配 合之美
(sh
ān
ch 晨昏变化 之美
uā
n)
高峰 (gāofēng)入
云,
清两流岸见石壁底,。
静
五色交辉。
之 美
猿鸟乱鸣; (听觉)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n)
第三十八页,共45页。
背 诵 课
文 相信自己(zìjǐ) 展示自 己(zìjǐ)
第三十九页,共45页。
朗读(lǎngdú),背诵
山
,古
。
高
,清
。
两
,五
。
青
,四
。
晓
,猿
;
夕
,沉
。
实
。
自
,未
。
第四十页,共45页。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 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纸纳四时, 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学习它就是要学习 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 (jiàzhí),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 感情。
(可从以下角度思考(sīkǎo):1、多种感 官
2、视角)
第三十七页,共4
入云,
(俯视)
清流见底。
山 川 色彩配
合之美
(sh
ān
ch
晨昏变化 之美
uā
两岸石壁, (平视)
静
五色交辉。
青林(qīnɡ lín)翠竹,
相
四时俱备。
衬
晓雾将歇, (视觉)
第十二页,共45页。
写作背景 v 南(b北è朝i时jǐ,n因g政)局简动荡介,矛盾尖
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 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 书信(shūxìn)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 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第十三页,共45页。
教学(jiāo 1、反复诵读x课u文é,)目在诵标读中体味文
A.山川之美 无案牍之劳形 B.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既出,得其船
第四十三页,共45页。
3.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山川之 美,古来共谈”。 B. 短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观察景物,描写时动 静结合(jiéhé),文辞清丽。 C.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丽的山川景色,表 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 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D.短文是作者陶弘景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信。
第四十一页,共45页。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红字体意思相同(xiānɡ tónɡD)的一 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为字共三十有字
B.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谓大同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舟 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四时俱备
春冬之时
第四十二页,共45页。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用法(yònɡ fǎ)相同的一项是C( )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消散。 乱:没有秩序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竞:争相。 跃: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欲界:人间 之:的 仙都:天堂
复:再。 与:欣赏。 其:这。
第十九页,共45页。
一词多义
共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同乱 ①猿鸟乱鸣
第十五页,共45页。
3、齐读课文,注意读出节 奏、读出感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xiān dōu)。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yù)其奇者。
第十六页,共45页。
翻译(fānyì)全文
❖ 要求:结合文下注解疏通文意,注意(zhù yì)重点字词的翻译。
第十七页,共45页。
第十八页,共45页。
解释(jiěshì)下列红体词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形容(xíngróng)石壁色彩斑斓
2.青林翠竹(cuì zhú),四时俱季备节 (春冬之时)
章(wénzhāng)的意境。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jīlěi)文言词
语3、。熟读并背诵课文。 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理
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第十四页,共45页。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zì yīn),读通词句,读出节奏 。
2、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dúyīn)、 句子的停顿、语气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