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
1、尽管夏、商两朝已控制了足够广阔的疆域,但夏商时授予各部落封号(“封“)更多是对部落联盟的政治现实的认可,而西周则通过授土授民,既封且分。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 继承了夏商两代的制度
B.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力
C.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往
D. 加强了边远区的开发
2、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
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
A. 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
B. 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C. 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D. 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
其意在强调
A. 天子是天下之大宗
B. 诸侯在本国则为大宗
C. 天子诸侯均行宗法
D. 诸侯冲击天子之地位
4、西周铜器铭文中常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旧职的记载,如《辅师嫠簋》铭文说:隹王九月既生霸甲寅,王才周康宫,即位,荣伯入佑辅师,王乎乍册尹册命嫠,曰:更乃祖考司辅,哉赐汝缁韨,素衡、銮,今余增乃命,赐汝玄衣、黹纯、赤韨、朱衡、戈彤緌琱□、旗五日,用事。
”这说明西周时期
A. 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
B. 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
C. 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
D. 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求其宁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讨伐六国
B. 攻打匈奴
C. 推行郡县制
D. 修筑长城
6、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
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
A. 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B. 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C. 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7、在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 政治上四分五裂
B. 出现了造纸厂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产生了邮递业
8、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该学者评论的是( )
A. 科举制
B. 郡国并行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9、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这
A. 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 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C. 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 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10、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
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
到北宋时则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
材料表明( )
A.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 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C. 南北文化格局发生重要变动
D. 中央集权进一步得以完善
11、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2、某学者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重要在宋代。
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
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
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由此看来,“古今社会之变”的直接原因是()
A. 士族门第的兴起
B. 专制等级制度的废除
C. 选官制度的变革
D. 贵族的衰败和平民地位的上升
13、明代设通政司管理向皇帝转呈百官奏章,并负责在奏章和外封上书写奏章摘要和条目要点以便皇帝御览。
而清代各种奏章直送内阁,密折连内阁都不用经过,通政司只负责核对公文程式和转呈。
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内阁实权的加强
B. 君主集权的强化
C. 行政体制的僵化
D. 通政司名存实亡
14、清朝军机处差役称为“苏拉”,照例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担任,故军机处“苏拉”称之为“小幺童”。
清中叶以后,“苏拉”有年过六十以上,仍以“小幺童”称之者。
材料可以反映出清朝军机处的特点是( )
A. 随意性
B. 保密性
C. 高效率
D. 稳定性
15、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 “世宗(雍正) 的集权很是巧妙的, 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 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这一机构是( )
A. 内阁
B. 南书房
C. 军机处
D. 文渊阁
16、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
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
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
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记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材料二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
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稿》等整理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认识中的一种扼要予以展开。
(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答案:1-5 BBCBC 6-10 ACADC 11-15DCBBC
16选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
选择: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矛盾。
选择: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
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
选择: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