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土壤里的生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技能:蚯蚓对土壤作用探究方案,食用菌种植方案等。
问题解决技能:有关讨论题、蚯蚓实验的改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探究、 蘑菇孢子印的制作等。
第九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四、活动建议
调查土壤里的 动物 种类 (dòngwù)
1. 协调调查场所的选择。 2. 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完 成小动物类群的捕捉、观察和 与资料的核对,填写调查记录 表等。 3. 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fēn gōng hé zuò),注意安全,尽可能减少对 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No 行(páxíng)类、鸟。(1)环节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以及保护它们的意义。(2)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类群。3. 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注意安全, 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Image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知识 结构
第五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
二、本章知识结构
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土壤(tǔrǎng)里小动物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细菌
放线菌
土壤(tǔrǎng)里微生物
真菌
霉菌 蘑菇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ng)里的生物
二、本章知识结构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四、活动建议
观察 青 (guānchá) 霉和匍枝根霉
1. 根据学校条件,可用放大镜 观察,或显微镜装片观察,还可 增加示范镜下观察。
2. 自制装片时要注意(zhù yì):从颜 色很浅的绿色或黑色部分取材做装 片。 3. 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 镜片代替。
1.生物的多样性
具体内容标准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 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土壤 里的生物 (tǔrǎng)
第一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一、课标要求
本章对应的《生物课程标准》主题(zhǔtí)八 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中的部分内
容。
第二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一、课标要求
八、生物(shēngwù)的多样性
活动建议
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 情况。观察酵母菌、霉菌。 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
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 资料。
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 的法规。收集和交流珍稀动植 物的照片及相关资料。 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 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 用的建议。
第三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
在本章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 立的重要概念是:
(1)环节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的 主要特征,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以及保护它们的意义。
(2)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病
毒(bìngdú)等类群。
第七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三、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
土壤小动物与环境(huánjìng)的关系
环节动物、细菌、真菌等的主要 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中的 作用等知识。
第八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三、教材分析
能力主线:
过程技能:土壤动物(dòngwù)种类调查,蚯蚓适应土壤特征探究,青 霉、匍枝根霉和食用菌观察,食用菌种植场参观等。
思维技能:土壤与其中动物种类数量关系的分析判断,蚯蚓的 特征、与土壤关系的分析判断,细菌、真菌等主要特征及其对 生物圈的作用的分析归纳等。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四、活动建议
参观 食 (cānguān) 用菌种植场
1. 事先与种植场联系(liánxì),确定 日期和参观路线。 2. 分小组,组内分工。拟好提问 的提纲。 3. 注意生产流程和操作、管理要 点。 4. 如果种植场的食用菌种类较多, 则该活动可以与“观察食用菌”活 动合并进行。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谢 谢!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 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
学习要点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 及与人类(rénlèi)生活的关 系
细菌、真菌的主要 (zhǔyào)特征以及与人类 生活的关系
活动提示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dòngwù)种 类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
特征 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
观察食用菌 参观食用菌种厂
第四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第十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探究蚯蚓(qiū yǐn)适 应土壤中生活的
特征
四、活动建议
①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②善待蚯蚓,爱护小动物。
③如果(rúguǒ)实验结果与假设或预 期不相符,就要认真查找其原因 而不是凭主观意愿修改实验结果。
④实验后洗净双手,正确地清洁、 整理和处理所有的实验器材。
问题解决技能:有关讨论题、蚯蚓实验的改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探究、 蘑菇孢子印的制作等。
第九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四、活动建议
调查土壤里的 动物 种类 (dòngwù)
1. 协调调查场所的选择。 2. 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完 成小动物类群的捕捉、观察和 与资料的核对,填写调查记录 表等。 3. 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fēn gōng hé zuò),注意安全,尽可能减少对 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No 行(páxíng)类、鸟。(1)环节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以及保护它们的意义。(2)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类群。3. 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注意安全, 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Image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知识 结构
第五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
二、本章知识结构
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土壤(tǔrǎng)里小动物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细菌
放线菌
土壤(tǔrǎng)里微生物
真菌
霉菌 蘑菇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ng)里的生物
二、本章知识结构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四、活动建议
观察 青 (guānchá) 霉和匍枝根霉
1. 根据学校条件,可用放大镜 观察,或显微镜装片观察,还可 增加示范镜下观察。
2. 自制装片时要注意(zhù yì):从颜 色很浅的绿色或黑色部分取材做装 片。 3. 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 镜片代替。
1.生物的多样性
具体内容标准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 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土壤 里的生物 (tǔrǎng)
第一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一、课标要求
本章对应的《生物课程标准》主题(zhǔtí)八 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中的部分内
容。
第二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一、课标要求
八、生物(shēngwù)的多样性
活动建议
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 情况。观察酵母菌、霉菌。 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
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 资料。
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 的法规。收集和交流珍稀动植 物的照片及相关资料。 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 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 用的建议。
第三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
在本章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 立的重要概念是:
(1)环节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的 主要特征,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以及保护它们的意义。
(2)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病
毒(bìngdú)等类群。
第七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三、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
土壤小动物与环境(huánjìng)的关系
环节动物、细菌、真菌等的主要 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中的 作用等知识。
第八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三、教材分析
能力主线:
过程技能:土壤动物(dòngwù)种类调查,蚯蚓适应土壤特征探究,青 霉、匍枝根霉和食用菌观察,食用菌种植场参观等。
思维技能:土壤与其中动物种类数量关系的分析判断,蚯蚓的 特征、与土壤关系的分析判断,细菌、真菌等主要特征及其对 生物圈的作用的分析归纳等。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四、活动建议
参观 食 (cānguān) 用菌种植场
1. 事先与种植场联系(liánxì),确定 日期和参观路线。 2. 分小组,组内分工。拟好提问 的提纲。 3. 注意生产流程和操作、管理要 点。 4. 如果种植场的食用菌种类较多, 则该活动可以与“观察食用菌”活 动合并进行。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谢 谢!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 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
学习要点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 及与人类(rénlèi)生活的关 系
细菌、真菌的主要 (zhǔyào)特征以及与人类 生活的关系
活动提示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dòngwù)种 类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
特征 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
观察食用菌 参观食用菌种厂
第四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第十页,共十五页。
第13章 土壤(tǔrǎng)里的生物
探究蚯蚓(qiū yǐn)适 应土壤中生活的
特征
四、活动建议
①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②善待蚯蚓,爱护小动物。
③如果(rúguǒ)实验结果与假设或预 期不相符,就要认真查找其原因 而不是凭主观意愿修改实验结果。
④实验后洗净双手,正确地清洁、 整理和处理所有的实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