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2》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云2》观后感
《风云2》观后感1
今年贺岁档电影很多,但最欢乐的,还是这部《澳门风云II》。
它是一部缺点和优点都有的电影,毕竟,想到这是王晶的作品,就可以理解了。
因为去年《澳门风云》在春节档大放异彩,所以今年第二集也如约而至。
周润发+王晶,这个组合有着80年代的《赌神》在,很难让人不去重视。
毕竟,周润发当年扮演的赌神高进,在华语电影史上留下了经典的银幕形象,而后在周星驰的《赌圣》、刘德华参演的《赌侠》等一系列电影里,赌片竟然形成了一个自有的世界观,不同班底的导演和演员联手打造出了一个虚拟却又很迷人的江湖。
现在漫威玩的这套几部电影联合一个宇宙观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其实当年刘镇伟王晶他们就已经玩得很熟练了。
其实,时至今日,《赌神》系列已经二十年没有正统续作了,王晶在拍《澳门风云》前的本意,也是重拾这个经典。
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内,根本就不能拿来作为电影的噱头,“赌”字更加不可能出现在片名里,更何况是“赌神”呢!如果王晶非得一意孤行拍《赌神》,那在大陆公映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即便勉强上映,也会改得面目全非;而单靠在香港上映,那票房数字恐怕连发哥的片酬都付不起。
所以,在现行电审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想再见到赌神高进的传奇故事,我是绝望的。
从港版的《赌城风云》到内地的《澳门风云》,片名做了改变,故事内容倒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当年特地看了港版和内地版,发现最大的区别就是粤语与内地方言版,故事上是一致的。
显然,改片名还是因为那个“赌”字用不了的缘故。
第一集主要还是王晶翻炒自己的冷饭,风光归来的绝世高手,讹人钱财的骗子三人组,外强中干的反派BOSS……这些元素在王晶的作品里屡见不鲜,只是这次由谢霆锋+周润发的组合拿来再用,还是给了观众一些新鲜感。
第一集赢得了逾5亿的票房,成了王晶在内地最高成绩的作品,远胜于他野心勃勃却铩羽而归的《大上海》。
于是乎,续集重装上阵,阵容变成了周润发+张家辉+余文乐+刘嘉玲,连客串一下的都有姜大卫这种级数的老戏骨,更别提结尾惊鸿一瞥出现的刘德华。
于是,《澳门风云II》比起第一集豪华许多,可看性、娱乐性也更强。
这次的《澳门风云II》,其实和澳门的关系已经不大,除了开头结尾在澳门之外,故事发展到整个亚洲,泰国、深圳都有不少的戏份,周润发甚至还在泰国来一场“激战”。
这点很像《赌神II》,当年的第二部赌神也是从欧洲横跨亚洲,让高进一路在亚欧大陆冒险,格局远远超出了一部赌片的范围。
而这次,王晶似乎也想复制赌神系列的模式,第二集里冒险成分远远多过了,牌桌子上那点事已经不是重要的了。
张家辉扮演的DOA首席会计师带着150亿美元东躲西藏,周润发一路追查,两人亦敌亦友,在中泰展开连场冒险。
里面没少得了一些老港片迷会感慨的细节,例如张家辉扮演的“小马哥”的称号,《上海滩》的主题曲,以及对于《赌神》元素的反复运用。
总之整个过程热热闹闹,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枪战部分火爆,搞笑部分低俗,反转部分也很王晶——总结一条:这就是一部典型的王晶作品。
我想王晶对于当年自己亲手打造的高进还是充满了情怀,虽然在目前条件下没有办法拍高进的故事,但在《澳门风云II》里总算是“借尸还魂”。
高进在第一集的结尾来了客串,这次第二集的结尾更加大手笔,不但高进出现,连他的徒弟刀仔也惊喜地出现了,这让人禁不住在想——莫非第三部还能请到周星驰来扮演星仔吗?如果做到这一点,那王晶就牛逼大发了,而赌神,也能够堂而皇之的归来了!
《风云2》观后感2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再关注武侠类小说和影视作品了。
我直观认为,那些毫无情节的打打杀杀很没意思。
看过之后,如观流云,没有丝毫的东西值得回味。
意外的机会陪朋友走进了奥斯卡影院,观看的电影是《风云2》。
正值午休时间,对此类影片我又不大感兴趣。
影片一开始放映,我就禁不住打起了哈欠。
若不是考虑朋友,我一定会打起盹来。
没过多久,我竟然被这种奇特的表现方式给吸引了,慢慢竟看了进去。
看过之后,还总想说点什么。
想说的第一句话是:电视、电脑代替不了电影。
很多年前,在电视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有人曾经预言说:随着电视走进家庭,总有一天电影院会被迫关闭。
此后,电脑再流行,类似的说法再次出现。
电影院危机,的的确确如期出现了。
今天看到排队买票的长龙,“满场”、“满场”闪烁的霓虹灯,让我欣喜地看到了电影院门前的再次繁荣。
我说的“代替不了”,是坐在影院看电影,和坐在家里看电视那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象《风云2》这样的影片,故事已经人人明白。
要想感受它的真正魅力,只有坐在影院里。
我的瞌睡被惊扰,正是那如炸雷一般的音响效果和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身临其境,如梦如幻的感觉,在电视、电脑前怎么可能感受得到。
况且,电影院永远是青年和情侣们青睐的场所。
第二句话:教育不是电影承担的唯一使命。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慢慢形成了一个观念:判断一部电影或者文学作品的好坏,就是看它的思想内涵。
或者说对人们有没有教育启示的作用。
情色的、阴暗的`,尽管是揭露性的,由于青少年缺乏鉴赏力,被人们从心理上排斥。
至于武打的,则一直处在中性层面而大行其道。
因此,我一直认为,武打是属于青少年的。
观看了《风云2》,我想到了《西游记》。
轻松简单的《西游记》,之所以久演不衰,常看常新,老少皆宜,正是它的娱乐性。
难道看过一部片子,让人难以释怀。
不是骂骂咧咧,就是担惊受怕就算好片子吗?于是忽然悟到:人们是不需要经常被“教育”的。
特别是在当今,更多的是需要娱乐和减压。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要获得收益,就会迎合不同人的需求。
娱乐性、观赏性就是电影的另一种追求。
第三句话:武侠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现实类作品________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
看作品,总感到距自己很近。
要么是自己经历过的,要么是身边人经历过的。
作品的思想性显而易见,启迪作用跃然面前。
武侠类作品则很难
捉摸,因而被称为悬疑或者玄异。
思考武侠作品产生的方式,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种发明创造,是作者凭空想象的结果。
如果要比的话,现实类作品是对现实生活固有东西的“发现”和总结,而武侠作品则是一种文化“发明”和创造。
这种创造是作者立足现实,从历史的可能,从人性的高度,幻化出的浪漫和理想。
第四句话:《风云2》用出神入化的手段,达到了惊心动魄的效果。
《风云2》像日本动漫。
所不同的是,日本动漫一个画面需要很多的画外音去补充。
《风云2》从头到尾,没有几句台词,只是不停的对打。
《风云2》又不同于一般的武打片。
一般的武打片,真人真打,从花拳绣腿,到眼花缭乱。
有时候,也会打得很过瘾。
《风云2》则用真人和特技相结合,特别是动漫效果,把人的内心活动,进行了集中表达。
有一场戏是风和云的对峙。
两个真人面对面只是做了个造型,而在他们中间由动漫构成的对打场面则活龙活现,把他们的内心世界表现得酣畅淋漓。
在表现武打的动作时,也时常使用烟雾、丝线等,表现“打”的力感。
尤其是极佳的音响效果,更是入“石”三分的把“打”的力度,镌刻在了观众的心坎上。
让人感到打得过瘾,打得解恨,打得浪漫。
如果想乘物以游心,就慢慢阅读小说。
如果想忙里偷闲的寻开心,不妨走进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