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文本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洋货泛滥
• 洋肥皂用完了,ຫໍສະໝຸດ 得买十块八块回去。洋火也要 带几匣。 • 洋镜、洋铜鼓、洋喇叭、花洋布、小洋囝囝。
• 世界经济危机下,西方国家的各种工业产品也涌 入中国。
• 1933年5月26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宋子 文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华盛顿签定了《棉麦借款合同》。
4.工厂倒闭
同时期相似主题的作品
•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外货倾销,民族丝 织业破产,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 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以及最初的觉醒,到《残冬》写 农民在一年生计都绝望以后,农村灾难加深,终于自发起 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 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 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 村三部曲”。 • 这三部小说写于中国面临绝境的最黑暗的时候。随着帝国 主义的入侵,以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中国人民饱受剥削、 欺压与凌辱。一些农村中原本就存在的愚昧落后、迷信无 知的因素也在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在无比深重的 灾难中度日如年,小小的希望背后是大大的绝望。同时也 有一些人不堪忍受重负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它们真实地 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深重苦难和他们从守旧、迷惘中觉醒, 终于起来抗争的历史动向。
文本分析
• • • • • • 1.谷贱伤农 2.货币混乱 3.洋货泛滥 4.工厂倒闭 5.农民反抗 6.救济方案
农民
1.谷贱伤农
• “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 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 该得透一透气了。那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 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课兆!” • “去年是水灾,收成不好,亏本。今年算 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 • “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 行标题。”
• “上海东洋人打仗,好多的厂关了门, 小王在那里做叫化子了,你还不知道?”
反映底层人民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5.农民的反抗意识
• “我刚才在廒间里这么想:现在让你们 沾便宜,米放在这里;往后没得吃,就 来吃你们的!”故意把声音压得很低, 网着红丝的眼睛向岸上斜溜。 • “今年春天,丰桥地方不是闹过抢米 么?” • “保卫团开了枪,打死两个人。”
• 作品列表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 1918 •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 (诗)1922 • 《隔膜》(小说集)1922 •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 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3 • 《火灾》(小说集)1923 • 《线下》(短篇小说)1925 •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 著)1934 •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 集)1936 •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2.憎恶:米商
a.跋扈 “鄙夷不屑的眼光” “黑良心的米行” “你们 不要,可是要想吃官司”
b. 富有 “存米 ”
时代大背景
国共十年对峙
内忧外患
时代背景
政治方面: 国民党统治腐败。 经济方面: 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 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 经濒于破产。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 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 社会方面: 内忧外患,底层社会的人民遭受剥削和压迫。 世界环境: 1929-1933全球遭受经济危机,欧美国家为缓解国内压力,大量 向国外倾销商品。
民国时期混乱的货币政策
在1933年废两改元之前,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 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紊乱 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动荡之源, 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国家银行既有从清政府继承下来的中国银行和交 通银行,又有1928年新成立的中央银行。三家银行都 发行纸币(兑换券),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 不过,比起历史较久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央 行还望尘莫及。 中、交两行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历 来都以国家银行的姿态出现于国内金融舞台,特别是 中国银行,实力基础还比中央银行雄厚。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从文本整体来看
1.同情:农民
a.辛劳 “酱赤的脸” b.物质缺乏 “破布袄” c.社会地位低下 “哀求”、 “种田人可怜” d.愚昧 “不要这钞票就得吃 官司,这个道理 弄不明 白” “这些都是都市里的 事情,在‘乡亲’是一点 也不知道” “挺身而出, 被关在拘押所里”“沉溺 在赌博里”
抢米实例
1932 年无锡某村有70 余位农民“拖 男带女,分头侵入几家富户”,声称住 下不走,“你们吃,我也吃,你们睡, 我也睡。”;有的农人进入富家抢米时, 态度非常客气,他们只用麻口袋装米, “绝不顺手牵些东西,有时还给主人留 下些必要的食粮”。
6.救济方案
金融界本来在那里要做买卖,便提出了救 济的方案:(一)由各大银行钱庄筹集资 本,向各地收买粮米,指定适当地点屯积, 到来年青黄不接的当儿陆续售出,使米价 保持平衡;(二)提倡粮米抵押,使米商 不至群相采购,造成无期的屯积(三)由 金融界负责募款,购屯粮米,到出售后结 算,依盈亏的比例分别发还。
《多收了三五斗》 文本分析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 -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 绍钧,字秉臣,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 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及出版人。他是五四运动首个 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 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 有名。
作品
Thank you!
谷贱伤农原因
• 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 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 • 1.田租:地主阶级 • 2.米商压价:资产阶级 • 3.国外农产品倾销:帝国主义
2.货币混乱
• “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白白的 米换不到白白的现洋钱,好象又被他们打了个折 扣,怪不舒服。 • “一块钱钞票就作一块钱用,谁好少作你们一个 铜板。我们这里没有现洋钱,只有钞票。” • “那末,换中国银行的吧。”从花纹上辨认,知 道手里的钞票不是中国银行的。 • “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地指着, “这是中央银行的,你们不要,可是要想吃官 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