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考试例题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国文考试例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
A. 《狂人日记》
B. 《阿Q正传》
C. 《子夜》
D. 《呐喊》
答案:C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李白
B. 杜甫
C. 王勃
D. 白居易
答案:C
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出自哪部经典?
A. 《诗经》
B. 《尚书》
C. 《礼记》
D. 《春秋》
答案:A
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大学》
D. 《中庸》
答案:A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
A. 王之涣
B. 孟浩然
C. 杜甫
D. 李白
答案:B
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静夜思》?
A. 王维
B. 李商隐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C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杜甫
D. 王安石
答案:C
8.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哪位词人的《虞美人》?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李清照
D. 柳永
答案:C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李清照
D. 柳永
答案:A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位诗人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A. 王维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白
答案: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其原名为________。
答案:曹雪芹;石头记
1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李白的
________。
答案:《将进酒》
1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________的诗句。
答案:陶渊明
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________的《望月怀远》。
答案:张九龄
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__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商隐
1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________的《己
亥杂诗》。
答案:龚自珍
1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________的诗句。
答案:杜甫
18.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________的《鹊
桥仙》。
答案:秦观
1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________的诗句。
答案:陆游
20.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________的《满江红》。
答案:岳飞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 简述《诗经》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
105篇,多为宫廷诗歌,反映了贵族的生活和思想;“颂”则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主要是祭祀时的颂歌,歌颂祖先和神灵。
22.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成书时间和主要内容。
答案:《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成书于汉武帝时期。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共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3. 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答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一对青梅竹马的表兄妹,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然而,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家族利益的考量,贾宝玉被迫与薛宝钗成婚,而林黛玉则在悲痛中病逝。
这段悲剧爱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对个人命运的无情摆布。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 论述《论语》中孔子的“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追求。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内在道德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
张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
孔子的“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
行为准则,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5. 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本是山东郓城
县的一个小吏,因私放晁盖等人而被迫上梁山。
宋江形象复杂,
既有忠义之心,又有权谋之智。
他以“替天行道”为口号,团结梁
山好汉,反抗腐败的官府,成为梁山起义军的领袖。
宋江的形象
体现了民间对正义和反抗压迫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
官逼民反的现实。
他最终接受招安,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的妥
协和对忠义的复杂态度。
宋江的形象和行动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
情节发展和深化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