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水养殖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循环水养殖试验
朱文联;罗绍华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0(000)003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朱文联;罗绍华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农业服务中心,214195;锡山区锡北镇农业服务中心,214195
【正文语种】中文
实施封闭与半封闭养殖,减少排污量和用水量、减少疾病的交叉感染和蔓延以及化学药物的使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开展节水节能、高效、环保型的水产养殖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此,我们在无公害养殖基地示范区进行了池塘循环水养殖试验。

其主要技术路线为:在500亩的示范区内,主养品种为青虾、河蟹、淡水小龙虾;养殖模式为混养。

在示范区内,建立一块50亩的人工湿地,通过三级高效净化系统,采用生物、物理等综合技术手段,对生产尾水进行多级净化,使其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等,实现生产尾水的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

通过植物生长吸收养料,最终使水产养殖污水中磷、氮等无机营养元素去除率达80%以上,达到高效、健康、环保型养殖的效果。

一、人工湿地的建立
设计前确定污水水质的出水要求,土地特征是否适合于湿地系统。

根据气候选择植
物和预处理程度,确定污染物负荷、停留时间、水源和所需土地面积等技术参数,最后选择合适的布水和集水系统及再利用系统。

具体流程为:养殖水→养殖水收集系统→储水池→曝气塘→人工湿地系统(主要是4~5个净化塘)→出水循环系统→
养殖池塘。

二、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物种的配置
根据湿地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通过对苏南地区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进一步作净化功能测试的筛选,结合池塘养殖排放水的特点,精确筛选既能高效净化水质、又具有高附加值和可再生的水生生物11种,确定了在该循环水养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三级高效净化系统所配置的水生植物。

1.一级净化系统
由曝气池开始,一级净化系统10亩(植物塘1),常年水位控制在150~200厘米,生产河道一侧浅水区种植芦苇和香蒲,深水区种植伊乐藻,另一侧设置围栏,围栏内放养水葫芦;同时,河道内投放花白鲢鱼种、螺蛳、河蚌等底栖动物。

总计栽植芦苇700株,放养水葫芦2亩,投放花白鲢鱼种150千克、螺蛳500千克、河蚌200千克。

2.二级净化系统
二级净化系统20亩(植物塘2、3),水位控制在50~100厘米,依据由周边向内
分层种植,沉水、挺水、浮叶植物合理搭配,种植芦苇、香蒲、茭白、蕹菜,放养水葫芦、耐寒睡莲等,并投放花白鲢、螺蛳、蚌类、抱卵虾。

通过构建具有高效净化功能的湿地生物群落,加强水质净化。

总计投放花白鲢300千克、螺蛳100千克、河蚌400千克、蟹种6千克、抱卵虾10千克,种植莲藕2亩,放养水葫芦3亩。

3.三级净化系统
三级净化系统20亩(植物塘4、5),湿地水位控制在20~80厘米,通过栽植水芹、
慈菇、荸荠、伊乐藻等经济植物,并放养荷花、睡莲等观赏植物,加强景观美化效果。

总计放养花白鲢100千克、螺蛳1000千克、河蚌400千克,放养水葫芦3亩。

三、放养模式
1.放养量
示范区养殖品种选择当地畅销的青虾、河蟹、淡水小龙虾,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青虾、河蟹、淡水小龙虾放养情况?
2.无公害养殖技术
(1)河蟹养殖按照无公害虾蟹养殖操作规程,应用生态学原理与生物修复技术指导河蟹池塘养殖生产。

在池塘内种植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占35%的水面;同时投放螺蛳300千克/亩,以作为河蟹的天然动物性饵料。

(2)推广使用微孔增氧技术,在河道中安置微孔盘式增氧系统。

每10亩安装一台微孔管道增氧机,一般在夏季高温季节,河蟹生长迅速,每天应开两次增氧机,分别是早上5-8点、晚上6-10点。

不仅大幅提高了底层溶氧,还能提高水体活性,促进河蟹生长。

(3)推广应用微生物制剂,在虾蟹养殖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针对病毒、弧菌等的生态防治方法。

首先,抓好增氧环节,虾蟹患病后,在晚上12点全池泼洒片状过磷酸钠或粒粒氧等增氧剂,用量第一天500克/亩·米,第二天减半,连用两天。

其次,增强养殖动物的体质,上午全池泼洒高稳Vc200~300克/亩或黄芪多糖80~100克/亩。

第三,杀灭致病菌,6小时后,全池泼洒氨基酸碘80~100毫升/亩·米或其他消毒剂。

第四,改善养殖环境,两天后全池泼洒微生物制剂,如活力菌、EM 菌益水宝,如果亚硝酸盐含量过高,还需用高效复合硝化细菌制剂。

最后,内服药物杀灭体内病原菌,如三黄散、高效Vc,拌食投喂三天以上。

四、试验结果和讨论
1.水质测试结果
通过一、二、三级净化系统的净化处理,池塘水、进水口、出水水质测试结果见表2。

从试验湿地排出水水质的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三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水质净化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曝气池中用好氧生物进行处理,植物塘1中,在浅水区
域种植芦苇和香蒲,覆盖率达30%以上,在深水区栽种伊乐藻,覆盖面积1500~2000米2进行一级处理,每次养殖污水流经植物塘1蓄流时间30天,通过植物
生长吸收养料,可除去50%左右的总磷和总氮,在芦苇成熟期割芦苇秸秆、打捞
伊乐藻,使养殖水达到太湖流域养殖近水一般水质标准。

经植物塘1处理后的水
以每天500米3的流速流经植物塘2,通过植物的生长吸收水体中剩余部分的氮
和磷等无机营养元素。

表2 水质分析测试情况毫克/升?
在植物塘3种植水芹(或慈菇、荸荠),使经植物塘2处理后的水以每天300米3
的流速流经植物塘3,通过水芹的生长吸收水体中剩余部分的氮、磷等无机营养元素,在采收期收割水芹转移养殖污水中的营养元素。

最终使水产养殖污水中氮、磷等无机营养元素去除率达80%。

在植物塘4、5种植伊乐藻、荷花、睡莲,既可进一步吸附氮、磷,还可供观赏。

在三条储水池中种植适量伊乐藻,可进一步吸收氮、磷,吸附颗粒物,控制水体中藻类平衡,净化水体。

2.养殖试验效益
种植的水草和投放的螺蛳、蚌类,还可为龙虾、河蟹提供植物饲料和动物饲料来源,同时投放的花白鲢和种植的经济作物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据初步核算,2009年初步使用循环水系统后,集约化养殖池塘共生产各类水产品100吨,销售收入达450万元,总利润160万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4.5%、
5%、5%。

其中青虾亩产量达80千克,河蟹亩产量达60千克,淡水小龙虾亩产
量达80千克,亩平均效益达到了3500元左右。

按照这种合理的布局进行生态养殖,不仅净化了水质,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污染,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效果,从而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而且由于水质环境的改善,使龙虾、河蟹等的养殖更高产、更高效,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了高效、健康、环保型的养殖目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