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高孟娜;陈述英;杨晓雯
【摘要】目的分析泰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且完善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查的5118例患儿,统计并分析支原体感染与发病季节、年龄、性别以及各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1537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秋冬季节感染率较高,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为易感人群,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结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发病季节、发病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可引发多系统疾病.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9)004
【总页数】3页(P385-387)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高孟娜;陈述英;杨晓雯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山东泰安 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山东泰安 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可通过除菌滤器且不能被常规革兰染色发现的非典
型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myoplasma pneumoniae, MP) 是支原体种系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MP感染不仅可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还可引发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损害。

近十几年来, MP
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包括患病率上升、患病年龄提前、并发症多样化且增多。

并且,近年临床不断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报道,使用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名称,显然MP感染给临床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难点,更带来诊治上的挑战。

然而,MP致病机制的某些环节尚未完全揭示,MP的分离培养又很困难,人们对MP的认识也相对滞后,造成临床诊治的困难。

现为了解泰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选取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并且完
善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查的5118例患儿,统计并分析其患病年龄、患病季节、患儿性别及所患疾病类型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泰安地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
或住院并且完善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查的患儿5118例(就诊患儿分布于泰安地区
各县市,无明显地区差异,包含各年龄组人群),其中男童3309例,女童2809例,年龄25 d~14岁,平均年龄6.3岁。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采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

1.3 阳性判定标准
单次测定MP- IgM滴度≥1∶160,或恢复期和急性期MP- IgM抗体滴度呈4倍
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可确诊为 MP感染。

1.4 排除标准
(1)本院现有医技检查发现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证据;(2)同一患儿半年内两次及以
上检测均阳性时按1次计算。

1. 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实验室MP-IgM抗体检测结果与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以及各系统疾
病类型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2014年—2016年各年份MP感染阳性率的比较
由表1可见,2014年为25.88%,2015年为31.60%,2016年为
32.00%,2014—2016年间MP感染的平均阳性率为30.03%,显示儿童呼吸道MP 感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8.07,P<0.05)。

表1 2014年—2016年各年份MP-IgM检测结果比较[n(%)]年份检测例数(例)
阳性例数(例)阳性率(%)2014年153839825.882015年165852431.602016年192261532.00合计5118153730.03
2.2 全年中不同季节儿童MP感染分布情况
由表2可见,春季为28.12%,夏季为21.60%,秋季为33.69%,冬季为32.66%,显示秋冬季节MP感染率较高,夏季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5)。

2.3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MP感染分布情况
由表3可见,<1岁感染阳性率为5.42%, 1~3岁为28.38%,4~7岁为
37.24%,7~14岁为36.68%,显示4~14岁(学龄前及学龄儿童)MP感染阳性率最高,婴儿年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92,P<0.05)。

表2 不同季节MP-IgM检测结果比较[n(%)]季节检测例数(例)阳性例数(例)阳性率(%)春季(3~5月)108130428.12夏季(6~8月)91219721.60秋季(9~11
月)150250633.69冬季(12~2月)162353032.66合计5118153730.03
表3 不同年龄MP-IgM检测结果比较[n(%)]年龄分组检测例数(例)阳性例数(例)阳性率(%)<1岁720395.421~3岁150842828.384~7岁178366437.247~14岁110740636.68合计5118153730.03
2.4 不同性别儿童MP感染分布情况
由表4可见,男童、女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8%、30.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

表4 不同性别MP-IgM检测结果比较[n(%)]性别检测例数(例)阳性例数(例)阳性率(%)男248073629.68女263880130.36合计5118153730.03
2.5 不同系统疾病类型MP感染分布情况
由表5可见,本研究中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粘膜、消化系统(肝损害、腹痛等)、心血管系统(心肌损害、心肌炎等)、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等)、其他系统(如免疫、泌尿系统等)及累及多系统脏器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22%、18.40%、14.47%、13.43%、10.16%、9.29%、6.38%、12,26%,其中呼吸系统支原体感染率较高。

表5 不同系统疾病MP-IgM检测结果比较[n(%)]病变部位检测例数(例)阳性例数(例)发生率(%)呼吸系统3078123840.22神经系统91316818.40皮肤粘膜2353414.47消化系统2162913.43心血管系统1871910.16血液系统183179.29其它系统9466.38累及多系统2122612.26合计5118153730.03
2.6 呼吸系统不同疾病类型MP感染分布情况
由表6可见,本研究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各呼吸道疾病类型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7.31%、27.95%、43.60%、90.55%、25.00%、28.70%,其中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较高,特别是大叶性肺炎,与其他疾病类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5,P<0.05)。

表6 不同疾病类型MP-IgM检测结果比较[n(%)]病种检测例数(例)阳性例数(例)
阳性率(%)上呼吸道感染1041817.31支气管炎82323027.95支气管肺炎170274243.60大叶性肺炎20118290.55间质性肺炎1403525.00支气管哮喘1083128.70合计3078123840.22
3 讨论
本研究共选取2014—2016年间就诊于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共5118例患儿,检测
出MP-IgM阳性例数共1537例,总阳性率30.03%,稍高于胡洁[1]报道的杭州
地区的MP感染率(29.91%),低于李新[2]报道的40.4%~57.4%,可能与气候环境、检测手段及所用试剂以及阳性结果的不同判定标准等因素有关。

从年份与季节上观察流行特征:表1可知,2014—2016年MP感染率分别为25.88%、
31.60%、32.00%,表明儿童MP感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与大多研究结果一致。

MP感染可散发也可引起流行,尽管存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差异,长时间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P每隔3~7年会有1次周期性流行,流行持续时间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

MP感染偶可呈暴发,超过50%的易感人群被感染,多表现无症状
或仅有轻度临床症状。

MP流行期,高达40%甚至更高比例的CAP可由MP感染所致[3]。

由表2可知,春夏秋冬四季MP感染率分别为28.12%、21.60%、
33.69%、32.66%,显示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冬季相对较多,夏季偏低,可能与不同地域、季节的气温、湿度等均影响MP感染的流行曲线有关。

从年龄与性别层面:从表3可知,<1岁感染阳性率为5.42%, 1~3岁为
28.38%,4~7岁为37.24%,7~14岁为36.68%,显示4~14岁(学龄前及学龄儿童)MP感染阳性率最高,为最易感人群,可能与此年龄阶段儿童的学校生活及
聚集场所有关;也可以发生在婴幼儿甚至新生儿,但阳性率相对偏低,可能是由于婴儿免疫功能尚不完善,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较差,出现假阴性或低滴度的抗体,且该年龄段MP感染症状又不典型、血清学标本又较难获得,故易被漏诊或误诊。

由表4可知,男童、女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8%、30.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从引发疾病类型角度出发:由表5、表6可知,MP在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肝损害、腹痛等)、心血管系统(心肌损害、心肌炎等)、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等)、其他系统(如免疫、泌尿系统等)及累及多系
统脏器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22%、18.40%、14.47%、13.43%、10.16%、9.29%、6.38%、12.26%。

呼吸系统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各呼吸道疾病类型的MP-IgM阳
性检出率分别为17.31%、27.95%、43.60%、90.55%、25.00%、28.70%。

MP 感染时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其中呼吸感染最常见,且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主要病原体之一;患儿也可直接以肺外表现起病,且肺外表现多种多样,其中皮肤黏膜受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累及两个及以上系统也较常见。

MP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则可导致肺部与全身过强的炎症反应。

同时,由于MP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
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诱发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产生IgM、IgG、IgE等自身抗体,对机体具有相同抗原结构的组织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流行年份、发病季节、患病年龄以及不同疾病类型有一定相关性,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且肺炎支原体可累及多系统、脏器损害。

肺炎支原体作为引起儿童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掌握其在本地区的感
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可为临床预防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信随着对MP流行病学特征不断深入的了解,临床诊断更加有预见性,抗生素的使用更合理、规范,从而降低耐药性的产生,减少重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肺外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胡洁,张卫英,何松哲,等.杭州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EB 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6(6):347-350.
[2] 李新,贾志杰,垢敬.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84-1585.
[3] Dumke R,Schnee C,Pletz MW,
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spp.Infection in commun ity-acquired pneumonia,Germany,2011-2012[J].Emerg Infect Dis,2015,21(3):426- 434.
[4] 陆权,赵顺英.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再认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2):81-83.
[5] 殷勇,陆权,闫晓莉,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J].中华儿科杂
志,2016.54(2):91-93.
[6] 花盛浩,邵雪君,何萍. 2007~2013年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638-2639.
[7] 何雯,毕良学.2009~2014年793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分析[J].安徽医学,2015,36(8):948-950.
[8] 陈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J].妇幼保健,2016,
10(15):216-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