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地理期终测试试题(理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并在答题卡上涂黑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宇宙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 B.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起始于二战以后C.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D.宇宙指人类认识的河外星系
2.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总星系 C.太阳系 D.银河系
3.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主要在0.15—
4.0微米之间,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A.0.20-4.0微米 B.0.20-0.60微米 C.0.40-0.76微米 D.0.30—0.75微米4. 下列城市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西安 B.武汉 C.广州 D.海口
5. 4月5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6. 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盆地B.平原C.大洋底部D.大陆高原
7.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A.24小时B.一昼夜C.一个太阳日D.一个恒星日
读下图(图01),判断8—9题:
图01
8. 图中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9. 有关图中各点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为下沉气流 B. C点在高压控制下,是晴朗天气
C.近地面大气由A点流向C点 D. 高空大气由D点流向B点下图(图02)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
据图回答10--12题:
图02
10. 图示空间位于
A.南半球低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中纬度
11. 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1、P2、P3、P4,则
A.P1>P2>P3>P4 B. P4>P3>P1>P2
C.P3>P4>P2>P1 D. P2>P1>P4>P3
12. 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且达到强盛之时
A .我国北方农村正值使用沼气的最佳季节
B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南美洲温带森林正处于落叶时节
D .日地距离小于150 000 000 km
13.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
化造成的?
A .土壤
B .植被
C .地貌
D .水文
14. 下列各山地中,垂直方向上自然带类型最多的可能是
A .秦岭南坡
B .喜马拉雅山北坡
C .阿巴拉契亚山脉
D .乞力马扎罗山
15. 决定某山麓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16. 下列自然地理环境中,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
A .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貌
B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C .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
D .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17. 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地形起伏大,坡度陡
B .气候条件恶劣
C .地块小,耕作距离远而不便
D .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
18. 四川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影响当初蜀道建设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经济条件
19. 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氟氯烃
D .一氧化二氮
20. 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在目前可称为自然资源的是
A .棉花
B .雷电
C .焦炭
D .水能
21.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土地资源
B .矿产资源
C .水资源
D .气候资源
22. 当下列地区发生相同程度的旱灾时,损失最大的是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柴达木盆地
下图(图03)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23-24题
图03
2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陕西流往四川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24.下图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下图,(图04)表示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四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据图答25-26题。
图04
25.图中表示英国的是
A.a B.b C.c D.d
26.近几十年来,四国中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A.美国
B.英国
C.巴西
D.印度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图05)所示。
读图回答27-28题。
图05
27.图例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28.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生产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条件③劳动力因素④产业化基础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图06),回答29-30题。
图06
29.与该酒精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飞沙扬尘30.实施清洁生产后,该酒精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31.关于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类型多种多样
B.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所有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2.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的特点是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B.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减弱,出现分散的大城市
C.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加速增长态势
D.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影响减弱,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33.关于我国东部地带与中、西部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B.东部与中、西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
C.东部与中、西部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D.东部与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气资源丰富。
据此回答34题
34.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较低 B. 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 东部靠海,便于出口湿地、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
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
据此回答35题
35.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地,但是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已加入WTO,可以从国际市场大量廉价进口粮食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先保护好,将来再开发
36.一条河流,进行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主要包括
A.防洪、航运
B.防洪、航运、提高水质、旅游
C.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D.发电、土地利用
下图(图07)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7—38题
图07
37.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分别
A.a、b B.ba C.b、c D.c、a
38.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39.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
A.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
40.对台风的监测主要是利用
A. 航天飞机
B. 雷达
C. 飞机
D. 气象卫星
41. 地理环境包括
A.自然环境B.天文环境C.宇宙环境D.家庭环境
42. 下列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A.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 四季的更替
C. 昼夜交替现象
D. 昼夜长短的变化
43.下列关于北京时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ºE的地方时
B. 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我国沿海地区用的时间,西北地区用的是新疆时间
C. 全国通用的法定时间
D. 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44. 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的论述,正确的是
A. 自南向北
B.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
C. 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
D. 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旋转
45.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 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分界线
C. 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 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46. 人口的增长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就业困难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D. 劳动力缺乏
读图(图08),回答47—48题
图08
47.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① B. ② C. ③ D. ⑤
48. 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是
A. ①
B.⑦
C. ③
D.⑤
49.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大
B. 城市周围卫星城的发展
C. 城市的功能分区
D.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50. “信息高速公路”所属的产业是
A. 物流业
B. 电子通信
C. 交通运输
D. 商业贸易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6小题,计50分)
51.读图09,回答下列问题:(每空或每问1分,计6分)
图09
(1)在图中标明地球自转的方向。
(2)A点位于B点________方向,B点位于C点的________方向。
(3)A、B、C、D、N五点中,全年昼夜平分的是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点。
(4)在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
52.读“某一气压气流状况图”(图10),回答:(每空1分,计6分)
图10
(1)从气流状况而言,该图为______________;从气压状况而言,该图为_____________。
(2)该气压中心气流状况是_____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受其控制地区天气状况是___ _______(阴雨或晴朗)
(3)该气流形式位于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若该气流形式形成于中、低纬海洋,后不断发展,登陆后往往造成_____________灾害。
53.读图"水循环示意图"(图11),回答(每空1分,计10分)
图11
(1)与出图中字母代表水循环环节的名称或含义: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按水循环发生领域分为三种类型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循环。
其它两种循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输送和陆上的______________输送而实现的,目前人类可以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在局部地区施加某些影响。
54.读图表(图12),图为1950至1953年部分大洲人口增长图,表为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增长表。
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计10分)
图12
(1)图表中B、E对应的大洲可能为_______洲。
(2)由图表中可知,在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
(3)“二战”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
(4)E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每空1分,计6分)读图(图13),判断A、B两聚落形态,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图13
(1)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__________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_____(多、少),分布在地形平坦,河网_________(稠密或稀少)的平原地区。
(2)B聚落呈__________形状。
这是因为该地位于河网密度较______(稠密或稀少)的平原地区,村落沿_________伸展。
56. 读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计12分)
图13
(1)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了哪些巨大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高二地理答案及评分参考(理科)
A
51.(每空或每问1分,计6分)(1)略(标成逆时针)(2)西南正东(3)A DN (4)BD
52.(每空1分,计6分)(1)气旋低气压(2)上升阴雨(3)北暴雨或洪涝或气象
53.(每空1分,计10分)(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2)海陆间或大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3)水汽径流地表径流
54.(每空1分,计10分)(1)非(2)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或答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3)社会经济文化教育(4)人口增长过快严格控制人口增长(5)人口老龄化改变生育观念,鼓励人口生育
55.(每空1分,计6分)团聚(或圆型)多稀少(2)条带稠密河
56.(12分)(1)防洪,防凌和减少中游泥沙的输入以及下游河床的进一步抬升(答3点,即得6分)(2)受三门峡水库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升高,渭河水流不畅,流速缓慢,泥沙沉积,逐步变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同时由于河床水位高,地
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严重。
(6分)
11。